筆趣閣 > 幕後科技公司 >第三十四章 公司改革
    幕後科技公司從一開始就不普通。

    懵懵懂懂,一路走來,魏來也不清楚自己的公司算是個什麼情況,國家的注資與資金抽離讓魏來有種若即若離的感覺。

    本來以爲國家要放棄任由自己自生自滅的時候,卻又派出了這樣一支龐大的科研團隊。

    無論如何,公司是屬於自己的獨資企業。魏來考慮的很清楚,在擁有衆多科技和自主創新能力發展的情況下,只要不進行大跨步,保證好自己公司的資金鍊,做一個國家的乖寶寶,就能平穩快速的不斷向前。

    在外部資金並不迫切的情況下,國家就是自己的強大的靠山。三年的經歷,有驚無險的度過讓魏來快速的成長起來,挫折與危機是最好的老師,也是最殘忍的老師。

    系統的出現展現給魏來科學探索的道路,他也一度沉迷在研究與實驗當中,而蘇謙的公司危機論給魏來敲響了警鐘。

    自己不單單是科技的擁有者,也是公司的管理者,經營者,豐牆磽下的高樓必將倒塌。

    魏來及時的轉變過來,沒有進一步的進行各項科技的研究擴張,立刻夯實科研所需要的土壤,也是公司的命脈,資金問題。

    與國家之間的複雜關係,以及各項科技的先進性與危害性使得幕後科技公司並不適用普通商業公司的架構。這也是魏來從始至終考慮的問題,如何給自己的公司定位。

    當一家企業掌握了能源,機械,材料相關的先進科技,甚至涉及軍工方面的技術發展時,就有着和國家天然的利益衝突與合作空間。從歷史發展的浪潮來看,每一次工業革命帶來的技術突破都便利了人們的生活,而在更多看不到的角落引發的大量社會問題是國家不願看到的。

    儘管技術發展的浪潮不可阻擋,但如何平穩的過渡是國家考慮的關鍵因素,而作爲企業生存,科研成果無法轉化就使得公司無法經營與運作,缺少了生存的資金和土壤,企業所面臨的局面只有死路一條。這是最爲關鍵的利益衝突,需要用時間和相應的政策方針去推動。

    企業需要利潤生存,國家需要平穩發展。乍看起來好像並不衝突,但是不能忽視時間的影響力。資本逐利,當利潤增速減緩的時刻逐漸到來,這種脆弱的平衡將會被打破。

    高科技的軍工應用也是繞不過去的一道坎。人類所面臨的征途必將時星辰大海,國家與公司的組織形式又會發生怎樣的變化,沒有人清楚。

    在對公司結構調整之前,魏來與領導進行了一次祕密交流。

    當魏來再次回到公司的時候,魏來帶來了全新的身份和更高的保密級別,以及更高的國家數據庫權限。

    公司搭起了一個龐大的組織架構,分爲內外雙層結構,內部現設:行政部,科技部,探索部,應用部,財務部,安全部,培訓部,內部管控外部所有的資料數據,內部人員設置爲5級結構,依次是董事長,總經理,部長,主管,組長。

    外部部門設置爲:財務部,行政部,客服部,法務部,商務部,工程部,安保部,人員職級同樣設爲5級結構,5級最高,1級最低。

    現有員工不進行變動,內部員工的晉升需要審查,蘇謙暫時兼任應用部部長,其餘部門的人員仍然處於空缺階段。外部財務部、行政部於內部財務部和行政部並不重疊,僅負責公司日常運營維護。

    這樣的機制改革後,只有應用部是連接內外交流的重要部門,其餘部門屬於公司保密部門。

    整體公司組織架構對外宣稱的只有外圍部門,應用部和研究中心。

    科技部也就是研究中心有着不同的職級劃分。研究員按照劃分經過培訓部審覈培訓進入科技部。13級研究員屬於外圍研究員。49級研究員屬於科技部。

    外圍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以民用科技,企業盈利的方向爲主,而科技部的研究範圍則無限制。

    龐大的科技商業公司也不是一天就能建成的。大量的人才缺口,魏來又要爲新一輪的公司擴張做出準備,只不過這次擴張再也沒有前路可循。

    幕後科技公司與國家進行深度合作,獲得了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的稱號。

    身份上,魏來也不單純的是研究員,公司掌舵人,還是國家新成立的“星漢”祕密部隊的指揮官。

    公司的改革並沒有引起太大的變動,在外人看來就是部門名稱的更換。沒有急於進行人員的招募與擴張,公司部門與職級的宣佈也沒有影響公司員工的熱情,無人機的銷量仍在快速增長當中,科研人員們也在努力圍繞着行業的應用機型展開設計與功能拓展的工作。

    魏來也在爲推動產學研一體化的公司發展而努力。產學研相結合,是科研、教育、生產不同社會分工在功能與資源優勢上的協同與集成化,是技術創新上、中、下游的對接與耦合。作爲一家高科技企業,科研產出,人才培養和成果轉化是公司發展的必要前進路線。

    這也是公司徹底內外分化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排除了資本的影響力,又保留了利益輸送,自產自研,發展高新科技,帶動社會發展。

    這也讓魏來擁有了更多自主權,無人機帶來的充沛資金流,更拓展了魏來各項科技的潛力開發工作的進行。

    17天,無人機的銷售量就破了百萬,銷售額達到了恐怖的五十億人民幣,當然是預定的數量加上已經銷售的數量,減去1200元的成本,淨利潤來到了三十八億元人民幣。

    “這簡直無法形容。”

    魏來第一次親身經歷了科技印鈔機的力量,彷彿金錢的吸引力突然就消失了,看着手裏的財務報告,魏來知道距離機器人的普及也不是那麼遙遠。

    接下來的三個月的時間,無人機到手之後纔是檢驗法律法規和無人機能否真正佔領市場的重要時刻,整個公司的員工都在觀察着新規章制度與無人機帶給社會的新的變化。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