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官道之步步高昇 >第1357章 悟出真諦
    “哼哼,說到底,這位大師還是個俗人!”彭慧穎嗤之以鼻。品書網(.. )

    “不不不!”衛世傑連忙否認道:“聞大師非常低調,對金錢名利看得很淡的。”

    “如說呢?”彭慧穎懷疑地看着衛世傑。

    衛世傑介紹道,如說,聞大師從不去高檔酒店,也不去洗浴桑拿,有人誠心誠意地請他,他也是婉言謝絕,堅決不去那些高消費的場所。

    對於那些拋頭露臉場面的活動,聞大師也是一概拒絕,一是他說他很忙,沒時間用來休閒玩耍,二是他認爲,修行之人,必須遠離俗務,淡泊名利,才能修得高境界。

    可越是如此,聞大師的名氣卻越來越大。

    開始,登門求訪、電話預約的人多是公司老闆、企業董事長們,後來,有政界人物紛至沓來,且到訪者的職位還有越來越高的勢頭。

    聞大師的名氣日益擴大,並沒有採用當下時興的炒作、策劃和宣傳手段,任何報紙、電視之類的媒體都沒有披露過有關他的消息,他的影響靠的是接觸過他的人,這些人成了他的活廣告。

    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地延續着。

    在省城臨江,倘若發展到千人對一個人感興趣、信任乃至崇拜,了不得了。

    衛世傑說,聞大師的名氣和影響還在擴大,因爲接觸過他的人發現,聞大師確實有真才實學,他對《易經》的理解、闡述很不一般,他能把深奧莫測的《易經》講得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具有出神入化的魅力。

    彭慧穎插話道,這是大學問家的風範與高明之處,那些平庸的淺見寡識之輩,自知實力不夠,卻故弄玄虛,將十分簡單的事物胡謅得深奧莫測,玄之又玄。

    衛世傑說,聞大師也談八卦、談風水、談星象、談擇吉、談相術之類的神祕化,他的談是以《易經》的思維方法、科學原理去詮釋諸如此類的化現象,他把人生的命運、命運的歷程講成了一部哲學史,令人爲之傾倒,歎爲觀止。

    聞大師說過,《易經》是一部厚重的世界級大書,是一部人類生活的哲學,是經濟大師們不可不讀的現代管理的“聖經”,是政治家謀略決策的良師益友。作爲炎黃子孫,沒有理由不傳承、不發展祖先留下的舉世無雙的稀世珍寶……

    車子接近一個別墅區,衛世傑說道:“彭老師,這些我也都是聽說的,一會兒您見了,跟他聊聊知道真僞了。”

    進入別墅區,拐過一段小路,來到了一座小巧玲瓏的獨體小洋房前。

    與衆不同的是三層小樓的屋頂一半是格調別緻的玻璃房間,另一半是鋪着特種石材的廣闊平臺,四周是鐵藝製作的藝術柵欄。小樓四周被四季常青的進口草坪和五顏六色的花卉簇擁着,一條由青石子鋪的幽徑從屋門伸向甬道。

    衛世傑按響了門鈴。

    正好,聞家出來送兩個客人,順便把衛世傑和彭慧穎迎進了家門。

    也是說,與衛世傑見面的時間到了,來訪的人也該告辭了。

    給彭慧穎的感覺是,聞大師的時間觀念很強。與她想象的差別是,眼前的聞大師並不是一位鶴髮童顏的長者,看去大約四十五歲左右,面貌衣着都很樸實,說話是地道的方言,老家在青原市的秀峯山下。

    衛世傑搶着在飲水機前泡了茶,坐在沙發,直接把請聞大師看看風水,選個吉日的來意說了。

    聞大師得知衛世傑是青原市的企業家,滿口答應了下來,並堅拒任何的報酬,說爲家鄉企業做貢獻,也是造福父老鄉親的善事,談錢變味了。

    衛世傑便把彭慧穎介紹給聞家,說她是大學教授,也是研究學問的,聽聞了聞大師的盛名,特意過來跟大師聊聊。

    聞家非常高興,說,大多數來這裏的人,都是問前程問姻緣問財路的,難得遇見一起研討學問的有緣人,可以破例多談半個小時。

    兩個人的交談很隨意和和諧,彭慧穎沒有大學教授的架子,聞家也沒有大師的威嚴,兩個人都很謙虛,也很誠懇,相談甚歡。

    聞大師說,七八歲時,課外的時間常聽祖父講一些傳統化,特別是講授《易經》。儘管祖父下的工夫很大,他還是聽不大懂,雖然不懂,卻有了興趣,總覺得這裏面很神祕,像徘徊在一幢神祕莊園的院牆外邊,好心一直促使他想破門而入,去看看裏面的祕密和神。

    可是,這扇大門一直沒有被打開,直到了大學,有機會閱讀到很多相關的書籍,纔讀懂了一些皮毛,後來一直潛心研讀,年近不惑,方纔讀懂了《易經》。

    彭慧穎突然提出一個問題:“聞大師,你爲什麼不去事業單位職,而去專門研究《易經》呢?”

    聞家說:“那一年,正是我剛剛讀懂《易經》的時候,才知道這部書的真正價值,我想掌握它、運用它、駕馭它,僅僅是讀懂,是遠遠不夠的。我若仍在從事另外的工作,我沒有精力完成這種想法。”

    彭慧穎微微點頭:“做學問,確實得心無旁騖,不能三心二意。”

    聞家接着說:“還有一點,對我拒絕事業單位起到了推動作用,當時我獲悉海外一些國家和地區非常重視我們的《易經》,其專門研究的人已很有建樹,一些大學還專門開設了《易經》課程,有了專攻《易經》的學生和老師,如果我們不努力,很可能重演歷史的悲哀,像一些國古代的發明,幾個世紀過去了,沒有在國內發展,卻在國外大放異彩。”

    彭慧穎聽了,不覺暗暗佩服,聞大師的確是在做學問,因爲他有堅定的信念做支撐,而不像某些大師,靠吹噓賣弄鼓惑衆生。

    接着彭慧穎又問起了聞大師的生活狀況。

    聞家說,開始,他去過幾所大學,這些大學已設立了《易經》課程,有很多研究成果,他去拜師求教,不恥下問,這樣,他集多家之長,補自己之短。之後,他又將理論與祖父傳授給他的“學易心得”結合起來,融會貫通,慢慢地找到了《易經》的原理,悟出了這部大書的真諦。

    /8/ml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