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1911再造中華 >第676章 大移民
    李思明大手一揮:“移民!必須移民!至少也得往東北移民一千萬!”

    袁世凱嚇了一跳:“移民一千萬?我的老天爺,你不是在開玩笑吧?一千萬人口啊,光是他們喫喝拉撒就得花多少錢了?”

    李思明撇嘴:“我又沒說是在三兩年之內把這一千萬人丟過去!我們完全可以分成二十年甚至三十年來做嘛,這樣一來,一年只需要移民三五十萬就可以了,別告訴我連這個都做不到!”

    袁世凱這才鬆了一口大氣。一年移民三五十萬的話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事實上打從東北開邊之後,每年從河北、河南、山東拖家帶口地北上去闖關東的老百姓都有二三十萬之多,這還是老百姓自發性移民的結果,要是官方再出臺一些優惠性政策,移民會更多,一年搞個三五十萬人過去,也不是很喫力的事情嘛!

    “我們之所以會丟掉外東北,還被沙俄和日本將整個東北當成戰場,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東北的人口實在太少了。”李思明說,“像這麼肥沃的土地,一旦形成人口真空,外國人口必然大量涌入,最後徹底丟掉那片地區。我們必須加大移民力度,將東北建設起來,避免同樣的事情再次發生。”

    袁世凱拍着胸口說:“包在我身上!光是我河南、河北就能移民好幾百萬了!”

    河南河北當然可以移民好幾百萬,尤其是河南,讓黃河折騰得夠嗆,光是把黃河爲患最爲嚴重的地區的人口遷走,就可以得到兩三百萬移民了。

    李思明說:“山東也可以抽出兩三百萬人口去填充東北。”

    孫先生歪着腦袋想了想,還是放棄了從南方抽調人口去填充東北的念頭。東北確實是很肥沃沒錯,南方人口很多這也沒錯,但南方有更加理想的移民方向,那就是南洋。想勸說南方人放棄氣候溫暖、經濟頗爲發達的南方,跑到冰天雪地的東北去開發東北,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何必浪費這個力氣?

    李思明和袁世凱當即便興致勃勃的制訂了一個開發東北的框架。他們要集中全力去開發遼河平原和興凱湖平原,花十年時間把這兩塊平原變成中國的糧倉。遼河平原是目前整個東北開發程度最高的平原,東北人在這裏種植小麥、玉米、高粱,收成頗高,又有大量野生動物和魚類可以提供肉食,算得上是移民東北的首選了。至於興凱湖平原,那是整個黑龍江的精華地帶,前面我們說過,佔東北平原總面積三分之一的三江平原被松華江、黑龍江和烏蘇里江給灌成了沼澤溼地,難以進行耕作,而興凱湖則不存在這樣的問題,這裏的土地是比較**的,又有好幾條大河注入興凱湖,不過是引水灌溉還是排水都非常方便,這樣的好地方不開發,開發哪裏去?

    其實李思明還是有點糾結,糾結着要不要對三江平原下手。那可是十多萬平方公里的肥沃平原喲,繼續泡在水裏未免也太可惜了一點。黑龍江之所以能成爲中國的大糧倉,區區一省的糧食總產量就能排到世界第八位,靠的就是那肥沃的三江平原————那可是整整七千多萬噸的糧食產量!

    但是溼地又是生態系統中非常重要的一部份,要是把溼地給排幹,變成農田,對於黑龍江乃至整個東北的生態環境無疑是一記重創。大自然可是很記仇的,你做了什麼它不管大小都會一筆筆的記下來,待到時機成熟就算總賬。比如說中國填河造田,讓各大湖泊的面積大大萎縮,極大地削弱了那些湖泊蓄洪、分洪的能力,最終,在1998年,一場千年一遇的洪水席捲了整個中國,連新疆都有洗多地區泡在水裏,所造成的經濟損失不知道是填湖造田所獲取的那點收益的多少倍了!

    唔……貌似中國的人口壓力還沒有大到必須開發三江平原的地步,算了,先留着它吧,去開發興凱湖平原吧,那裏條件更好,見效也更快!

    當然,他敢先放着三江平原不去開發,是因爲他手裏有幾內亞這麼一塊地盤。這可是他費了不少心思才從德國佬手裏搞到的,那裏除了擁有非常豐富的鐵礦石、鋁土等等礦產資源之外,還擁有近億畝肥沃的可開墾耕地,而且地處熱帶,降雨充沛,一年兩熟甚至三熟跟玩似的,放着這樣一塊殖民地不去開發,跑去跟冷得要命的黑龍江死磕,他纔沒那麼缺心眼。

    “新疆和外蒙的人口也太少了,得移民過去。”李思明說,“外蒙人口不足百萬,新疆人口才六七十萬,還沒有北京的人口多,這麼點人口怎麼守得住那遼闊的國土!移民,必須移民!”

    孫先生皺着眉頭說:“這兩個地區都那麼貧痟,環境惡劣,只怕很少有人願意移民過去吧?”

    李思明說:“貧瘠那只是相對的啦,又不是整個蒙古和整個新疆都是不毛之地!外蒙的克魯倫河流域、色楞格河流域,新疆的伊犁盆地,都是非常肥沃的地方,種植水稻可能有點困難,但是要種植小麥、大麥、小米、大豆、玉米、土豆之類的作物,那是一點問題都沒有。”

    袁世凱點頭:“這話說得沒錯。過去十幾年就有不少人跑到內蒙去墾荒種植小麥和大麥,收成還不錯。”

    李思明說:“這種墾荒活動就不要再搞了,要搞也只能在那些水資源充沛的地方搞。蒙古草原看上去草木蔥鬱,很肥沃,其實只有薄薄的一層地皮有點養份,一旦把表面的植被破壞掉,土地很快就會沙化變成沙漠,反而得不償失。”

    這些袁世凱不大懂,不過他知道李思明說的都是事實,那些被開墾過的土地在幾年之內就變成了大大小小的沙漠,難以控制了。他點了點頭,表示絕對不會支持這種屯墾活動。

    最終,袁世凱和孫先生都被說服了,定下了分十年向外蒙和新疆各自移民一百萬的計劃。外蒙那邊可以大力發展畜牧業,新疆不僅可以發展畜牧業,種植棉花、小麥也是大有可爲,這樣的地,沒理由放任它繼續荒着,必須大力開發!

    當然,袁胖子答應得那麼爽快,主要還是看中了外蒙古的礦產……李思明圈給他的那個大銅礦就在外蒙古的戈壁灘上,那裏有三千多萬噸銅,一千多噸黃金,還有七千六百噸白銀!先不說銅和黃金的價值,光是那七千多噸白銀就讓人眼饞,哪怕僅僅開採出一半,都足夠還清庚子賠款了!光是這個礦就足夠讓他袁胖子變成全國最有錢的胖子!這關係着他的發財大計,他當然無比積極了。

    南方政府同樣參與到了這個龐大的移民計劃中。沒辦法,誰叫南方人多地少呢?必須移民一部分啊!他們移民的目的地是幾內亞,那裏有近億畝肥沃的土地等着開墾呢!

    “現在是開發幾內亞的絕佳時機!”李思明鬥志昂揚的說:“這個小小的國家擁有大量平坦而肥沃的耕地,雨熱同期,日照充足,一年三熟都不成問題,開發得好的話,它將變成中國在海外的大糧倉!而當地土著在戰爭和瘟疫的雙重絞殺之下已經所剩無幾,我們可以很輕鬆地將其消化掉!要是再拖個幾年十幾年,等到列強注意上這片土地,或者當地土著人口恢復過來,再想消化它可就難了!”

    黑非洲受制於落後的生產力,人口一直不算多,歐洲殖民者持續四個世紀的殺戮和捕奴運動讓黑非洲人口增長基本停滯,這還沒完,天花、霍亂之些瘟疫又狠狠地收割了一輪。尤其是霍亂,這種該死的瘟疫是全球性的,在全球範圍內肆虐了整整一個世紀,醫療衛生技術落後的非洲自然成了重災區,霍亂所到之處,屍橫遍野,不知道多少村莊城鎮死得一個不剩。截止到一戰爆發,整個黑非洲總人口也才九千萬,還不到此時中國的四分之一,真是夠悲涼的。這些人口主要集中在剛果、南非、尼日利亞等等這些幅員遼闊、氣候相對宜人的地區,像幾內亞這種是沒幾個人的。據法國人提供的數據,此時幾內亞境內連六十萬人都沒有,跟新疆一個水平。

    簡直就是喫下這塊地盤的絕佳良機啊,此時不去搶,更待何時?

    孫先生點頭同意了,儘管他根本就不知道幾內亞到底在哪裏。

    “這麼多移民,怕是不好控制吧?”孫先生提出了自己的疑慮,“人多了,心思也就雜了,各有各的想法,很容易爆發內鬥,到時候歐美列強再從中煽風點火,我們豈不是白忙活了?”

    李思明捏着下巴,說:“說得有道理……”

    孫先生說:“不是有道理,是很有道理!過去一百多年,南洋華人數次建立了自己的國家,但都因爲內鬥被人輕而易舉的摧毀了。如果不能杜絕內鬥,我們往外國送去再多的移民也是白給!”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