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戰國風雲人物之名將篇 >李牧篇(1)
    初登將壇

    他被稱爲趙國最後的希望,也是趙國最後的守護神,是趙國賴以支撐危局唯一的良將。甚至,他的生死,直接關係到趙國的存亡。他也被稱爲戰國後期最強的名將,是秦國統一天下最頭疼的強敵。

    他被《千字文》稱之爲戰國時代四大名將之一,也是東方六國唯一能與秦軍對戰的傑出將領,戎馬倥侗,征戰大半生,沒有敗績,卻死在了自己人手中,令後世無比哀嘆。

    他出戰匈奴,一戰定乾坤,威震塞北,打得匈奴十幾年不敢南下犯邊。開創了以騎兵、步兵、車兵等多兵種聯合圍殲騎兵的先列。

    他南下抗秦,在劣勢的情況下,打得秦軍不能窺趙,守住趙國飄零的江山基業。

    那麼,這個人是誰呢?

    他就是被稱爲戰國四大名將之一:趙國武安君李牧。

    後人爲了紀念李牧,留下了一句無比惋惜的詩句:

    但使李牧良將在,秦國豈能定江山。

    甚至有一種觀點,以綜合實力來看,李牧堪稱戰國四大名將之首。那麼,趙國武安君李牧,他到底有多強、有多猛。現在,我們走近李牧的一生,看看這位趙國名將,是被後世高估了,還是說他當之無愧。

    先來,看一下李牧的個人簡歷。

    姓氏:嬴姓李氏。

    生卒:出生年齡沒有記載,死於公元前228年。活躍在歷史舞臺上的時間:公元前250年左右---公元前228年。

    出生地:趙國柏仁。

    功績:北破匈奴,南戰強秦。

    名言:但使李牧良將在,秦國豈能定江山。

    由於史料殘缺,對於李牧出生的時間沒有記載。但,對於李牧出生的時間,有兩種觀點:

    1、出生於趙武靈王晚期。

    2、出生於趙惠文王早期。

    如果說李牧出生在趙武靈王晚期,時間應該是:公元前305年---公元前300年。因爲這個時候,是趙武靈王在趙國推行胡服騎射,並取得戰果後,打破世俗,壯年退位。

    如果說是出生在趙惠文王早起,時間應該是:公元前299年---公元前290年。

    按照,李牧去世的時間是公元前228年,是位老將。如果李牧是六十歲,出生在公元前288年。或許,年齡大一點,他最多也在公元前298年。

    雖不知道,李牧出生的具體時間,但能夠肯定,他和樂毅、廉頗、趙奢等人,不是同一時代的人物。李牧的年齡,比這三位要小得多。也許,趙武靈王在趙國推行胡服騎射的時候,李牧剛出生,或者是小孩子。

    無論是出生趙武靈王時代也好,還是出生在趙惠文王時代也罷。被稱爲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李牧,出生了。

    所幸的是,根據殘存的資料和野史記載,能夠得出李牧的家庭背景。

    據說,李牧的祖父是李曇。

    這個人不是普通人,是隴西李氏和趙地李氏共同的先祖。李曇在秦國,擔任過御使大夫。在趙國因爲戰功顯赫,被封爲伯人侯。李曇出相拜將是個了不起的人物。

    李曇生有四個兒子:崇、辨、昭、璣。

    其中,李崇是隴西李氏的先祖。據說,大唐王朝李氏,都是他的後代。

    幼子李璣,是趙地李氏的先祖,曾擔任過一個官職:太傅。李牧,正是他的兒子。

    楚漢爭霸之時,其孫子李左車,不僅輔佐趙氏遺孤,復興趙國;還給漢初三傑的韓信,出過主意。因爲戰功顯赫,被封爲廣武君。他給後世留下了一句名言: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不僅如此,還著有一部兵書:《廣武君略》。

    無論是隴西李氏,還是趙地李氏,這兩脈都混得不錯。當然,在戰國時代、楚漢爭霸、大漢王朝,這三個歷史時期,趙地李氏更有威名,更有發言權。

    由於講的是李牧,所以隴西李氏就略過不講。繼續,來了解趙國四大名將之武安君李牧。

    從上面這份家族簡歷來看,李牧,屬於嬴姓李氏。

    他的爺爺因爲戰功被趙氏封爲伯仁侯。他的父親,曾擔任太傅。那麼,李牧的家庭背景,應該不會太差。祖先因爲戰功封侯、還是太傅。李牧出生在出相拜將、太傅的家庭,生活條件怎麼也不會差。

    也可以說,李牧出生的背景好,家族勢力也不錯。至少喫喝沒有問題,教育也不受影響。

    還有一點能確認:趙武靈王推行胡服騎射之後,軍中的高級將領,都在北方歷練過。

    廉頗不例外,趙奢也如此,李牧也不例外。或許,廉頗、李牧、趙奢相識,也說不一定。也可以說,趙奢、廉頗之後,趙國又誕生了一名良將,他就是李牧。

    太史公在整理史記的時候,也給我們留下了一句話:李牧,趙之北方良將。

    這句話給我們透露出兩個信息:

    1、李牧是趙國的良將。

    2、李牧在北方戍邊。

    那麼,李牧第一次登上歷史舞臺,是什麼時候呢?

    據史料記載,李牧第一次登上將星舞臺,是北擊匈奴。遺憾的是,李牧擊匈奴的時間,也沒有記載。那麼,在李牧北擊匈奴成名之前,他是如何渡過自己的人生呢?

    趙惠文王時期,征戰諸侯,趙國發生了兩次大型的戰役:

    1、公元前284年,五國伐齊。

    2、公元前270年,閼與之戰對秦。

    五國伐齊,誕生了一位名將:勇冠諸侯的廉頗。

    閼與之戰對秦,誕生了一戰封君的名將:馬服君趙奢。

    趙孝成王時期,趙國發生了五次大規模的戰役:

    1、長平之戰。

    2、邯鄲之戰。

    3、反擊燕國之戰。

    4、信陵君合縱諸侯伐秦。

    5、破匈奴之戰。

    長平之戰,留下了兩位戰將的名字:勇冠諸侯的廉頗、紙上談兵的趙括(對於趙括,我在《君王篇之趙孝成王篇》以及《趙孝成王英烈傳》講解了他是一個怎樣的人。)。

    邯鄲之戰,留下了兩個人的名字:平原君會盟諸侯抗秦、俠義侯李談悲壯之舉。

    反擊燕國之戰,也留下了兩名戰將的名字:信平君廉頗、武襄君樂乘。

    信陵君合縱伐秦,趙國也積極參加,遺憾的是沒有留下名字,據估計有可能是廉頗,也有可能是樂乘。畢竟,趙孝成王后期,廉頗和樂乘這兩位活躍在歷史舞臺上。

    當然,破匈奴之戰,留下戰將的名字:李牧。

    破匈奴之戰前,都沒有留下李牧的名字,也不知道他的蹤跡。甚至有人對長平之戰時,趙孝成王爲什麼不以李牧爲將,反而以紙上談兵的趙括爲將,提出了問題。

    那麼,李牧未成名之前,在幹什麼呢?

    個人認爲,有以下觀點。

    1、李牧年資輕,被老將掩蓋住了光輝。

    畢竟,胡服騎射,不僅錘鍊出了一支精旅,還培養了大量的人才。廉頗(信平君)、趙奢(馬服君)、樂毅(望諸君)、田單(都長君)、趙括(紙上談兵)等,這幾位,名氣太大。再加上,李牧屬於晚輩,有名氣被掩蓋也是正常的。

    2、李牧沒有機會,登上將星舞臺。

    趙國將星雲集,李牧缺乏一個機會,登上將星舞臺。

    3、李牧的任務,駐守北方,負責阻擋匈奴下。

    這就是太史公開篇寫的那句話:李牧,趙之北方良將。

    其實,太史公在《史記》中,也給出了一個答案:常居代、雁門,備匈奴。

    也就是說,李牧未成名之前,他活動的地方,主要在趙國北邊兩個地方:代、雁門。

    說到這裏,簡單提一下趙國的北方四郡。趙武靈王推行胡服騎射之後,擊三胡,修長城,並在胡疆,新設立了三個郡。其中在林胡居住地,設立了兩個郡:雲中郡、九原郡。在樓煩居住的地方,設置了一個郡:雁門郡。

    趙武靈王滅五百里中山國後,將一半的領土,劃給邯鄲郡管轄;另外一半領土,劃給了代郡。

    雲中、九原、雁門、代,被稱爲趙國的北方四郡。其中,代是北方四郡的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中心,也是趙國三都(邯鄲、晉陽、代)之一。

    趙武靈王因爲短時間內開拓了數千裏疆域,新設四郡。爲了更好管理趙國的疆土,北方四郡交給了代安君(趙武靈王長子),趙國固有疆土(邯鄲、上黨、晉陽)交給了趙惠文王(趙武靈王次子)。誰也沒想到,趙武靈王這樣的安排,醞釀出了沙丘政變的慘劇。

    而,李牧未成名之前,主要活動的區域:代、雁門。

    也可以說,這個時候的李牧,正值壯年,差一個將星的舞臺,證明自己。

    那麼,李牧是如何登上將星這個舞臺的呢?

    大爭之世,重要淘汰很多人。尤其是長平之戰、邯鄲之戰,這兩戰,導致了趙國國力退後了三十年,也折損了不少的將星之才。

    長平之戰,不僅射殺了一個趙括,還坑殺了趙國四十五萬精壯之士。

    邯鄲之戰,趙國獨立抗秦一年多,又會折損多少將士呢?

    所以,到了北伐燕國之時,趙國出現了一個青黃不接的現象,兵少將寡,唯有趙惠文王時代留下的老將(廉頗、樂乘)支撐局面。

    燕國找趙國麻煩,秦國也找趙國的麻煩。常年的征戰,趙國需要新的將領,守護社稷。就在這個時候,李牧開始登上了將星舞臺。

    破匈奴之戰,正是李牧初登將壇。那麼,李牧會如何利用好這個機會,證明自己?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