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戰國風雲人物之名將篇 >廉頗篇(7)
    廉頗老矣

    廉頗破燕,封君拜相,成爲趙國最有前途的名將、老將。隨着一個人的離開,改變了廉頗的命運,最終讓他落得客死他鄉的悲劇。

    那麼,這個人是誰呢?

    他就是趙國的國君:趙孝成王。

    話說,趙孝成王是一位充滿悲劇色彩的男人,對他的評價也是譭譽參半。那麼,這個男人有多悲劇呢?

    他被稱爲,趙國瘟疫太子(公元前277年,趙國發生了瘟疫,他被立爲太子)。

    父親是趙惠文王、母親是趙威後,都是有名的人物。可惜的是,趙惠文王死的時候四十四歲左右(公元前309年---公元前266年),趙威後死的死後據說才三十出頭。簡單說,趙孝成王不到二十歲,失去了父親、母親,成爲了孤兒。

    這不是最悲劇的,還有更悲劇的,歷經了許多戰禍:長平之戰、邯鄲之戰、反擊燕國之戰、北破匈奴(據說也是發生在趙孝成王時代)、對戰秦燕、支持信陵君合縱伐秦。

    簡單說,趙孝成王生在趙國,最好的時候,目睹了趙國的強大(閼與之戰敗秦),同時也見證了趙國的衰落(長平之戰),艱難守住了邯鄲。好不容易復興國力,燕國出來搗亂,匈奴也不甘寂寞。平定了北邊戰事,秦昭襄王、秦莊襄王也出來敲打趙國。

    合縱伐秦,是趙孝成王對戰諸侯的最後一戰。死亡之神召喚,他再也沒有機會爲趙國做點事。

    那麼,趙孝成王有多少歲呢?

    史料雖沒有明確的記載,但,可以推測一下。

    公元前248年,爲了掐斷秦、燕合盟伐趙。趙孝成王派了第二個兒子入秦,這就是春平君,年齡二十歲。趙孝成王還有一個長子,在邯鄲之戰中死去。也就是說春平君出生的時間:公元前268年。

    趙威後是齊閔王(公元前323年---公元前284年)之女。

    從這兩個信息可以得出一個結論:趙孝成王生卒時間:公元前285年左右---公元前245年。

    這位趙國的國君,前半生籠罩在父母的光環下。後半生,不是被諸侯打,就是在和諸侯交戰的路上。

    趙孝成王的死,改變了兩個人的結局。

    一個是春平君,正在秦國爲質。

    另一個是廉頗。

    按照常理,趙孝成王繼位後,春平君應該成爲接班人。遺憾的是春平君遠在秦國,不知趙國發生的事情。就這樣,趙悼襄王登上了歷史舞臺。

    此時,趙國朝局很複雜,有的人支持春平君,有的人支持趙悼襄王。廉頗支持誰,史料沒有記載。但,從後面發生的事情,還是能發現一點端倪。

    此時,廉頗正在伐魏國。趙悼襄王繼位後,要鞏固權力和地位,最擔心的人是誰?

    掌握兵權,且,威望又高的武將:廉頗。

    在郭開等人的攛掇下,趙悼襄王做了一個決定:以樂乘取代廉頗。

    爲什麼趙悼襄王會做出這樣的人事安排?

    1、樂乘有軍功。

    2、樂乘支持趙悼襄王。

    3、趙悼襄王鎮不住廉頗,,駕馭得了樂乘。

    趙悼襄王找了一個聽話的人,且又有軍功,取代廉頗。也可以說,廉頗支持的人,有可能是春平君。

    面對被能力不如自己的人,又不是自己想支持的君王。廉頗做了一個決定,起兵攻打樂乘,兩敗俱傷。樂乘消失在名將的舞臺上,不知所蹤。廉頗也沒有選擇,只能流亡諸侯。

    那麼,廉頗晚年流落諸侯,客死異鄉,落得如此淒涼,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有兩種因素,一種是外來因素,另一種是內在因素。

    先來看在外因素:

    1、趙國權利更迭,陷入內政風波。

    趙孝成王去世,趙悼襄王不按套路,奪了遠在秦國爲質春平君的君位,內政動盪不安。

    2、郭開等人排擠。

    郭開和廉頗有什麼仇恨,史料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但。有一點很明確,權利。按照廉頗的軍功,趙相非他莫屬,就沒有郭開的事。或許,趙孝成王臨終前,肯定是做了什麼安排,至少對廉頗是有交代。

    再來說內在因素,廉頗自己的原因:性格急躁,做事衝動,起兵攻打樂乘,最終埋葬了自己的前途。

    和廉頗有交情的人,要麼死,要麼說不上話。廉頗起兵,標誌着他在趙國混不下去了。於是,廉頗採用就近原則,逃亡魏國。

    魏國爲什麼不重用廉頗?

    也有以下觀點:

    1、廉頗能打,但,起兵給他帶來了很大負面影響。

    2、和趙國的關係。

    魏安釐王用,也不敢重用。畢竟,用廉頗代表着與趙國爲敵。魏國被秦國欺負得沒有還手之力,再加上一個趙國。那麼,魏國的處境就會很危險。

    廉頗朝思暮想回到趙國,總算等到了這一天。趙悼襄王因爲戰事不利,北邊要對付燕國,西邊要對付秦國。就在這時,趙悼襄王想起廉頗。又聽說,廉頗在魏國,思念趙國。於是,趙悼襄王派了使者前往去魏國。

    這個使者是誰,史料沒有記載他的名字。但,記載了這個使者和郭開關係好。因此,誕生了一個故事:廉頗老矣。

    廉頗在魏國,見到了心心念唸的趙國使者。廉頗爲了表現出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一頓飯吃了一斗米,十斤肉,還披甲上馬,表示自己還可有用。

    可惜,廉頗的表現,被別人當成了猴子。趙使歸國後,對着趙悼襄王說了一句話,就把廉頗給毀了:廉將軍雖老,尚善飯,然與臣坐,頃之三遺矢矣。

    言外之意:廉頗老了,回來也沒什麼用。

    趙悼襄王想了想,廉頗都八十歲了。一個糟老頭回來,也沒什麼用處。

    這句話,記載了廉頗的結局:趙王以爲老,遂不召。

    廉頗在魏國過得不開心,趙國又回不去。楚聞廉頗在魏,又不能歸趙,陰使人迎之。

    廉頗一爲楚將,無功,說了一句話:“我思用趙人。”

    從這幾個字可以看出兩個信息:

    1、廉頗思念故國。

    2、廉頗在異國過得不開心。

    對於廉頗死亡的時間,沒有明確的記載。但,對廉頗的結局,很清楚,鬱郁不得志:卒死於壽春。

    廉頗一生爲趙國南征北戰,戰功無數。

    戰無不勝,伐齊攻魏,勇冠諸侯。

    上黨失利,與秦國對戰長平。廉頗在戰局不利於趙國的情況下,以犧牲局部,換取整體的勝利,不斷扭轉佔據,獨立抗秦三年。邯鄲之戰,不計前嫌,爲趙國守城。

    以孤寡疲憊之師,戰勝燕國精壯之士。破燕之戰,一戰封君。

    對外戰績,出戰必勝,固守無人能破,也沒有記載他有過敗績。也可以說,廉頗是進可攻,退可守的名將。要知道,戰國時代有很多名將,進攻的有,防守的也有。卻很少有既能進攻,又能防守的名將。

    再加上,廉頗不因爲自己的遭遇,忿忿不平,做出什麼不利於母國的事情。連,臨死前,還想着爲趙國效力。

    因此,戰國四大名將,廉頗實至名歸。

    廉頗遠離趙國,客死楚國,最終走完了披甲上陣,戎馬倥侗的一生。他歷經趙武靈王、趙惠文王、趙孝成王、趙悼襄王,四代君王,也是戰國時代活得最久的名將、老將。

    廉頗老矣,這四個字,道盡了太多的心酸。

    那麼,廉頗告別了舞臺。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李牧,他的出場,會給趙國帶來什麼?又會有怎樣精彩動人的故事。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