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紫塞秋風 >第四十九章 哥舒翰淵(傳·一)
    公元555年的年末,格爾貢草原崛起了新的霸主血狼。

    木杆可汗阿史那·俟斤,向柔然殘部發動了最後一場進攻,柔然可汗鬱久閭鄧叔子不敵,率部投奔了西魏,也就是日後的北胤。

    至此,柔然汗國退出了歷史舞臺。

    而在戰爭動員之前,大批的柔然流民,早已紛紛涌入紫塞,定居了下來。

    之後,血狼西破嚈噠,東驅契丹,完全取代了昔日草原霸主的地位,威服塞外諸國。

    (嚈噠,根據中國史書記載,他們原來居住長城以北,稱滑國。是中亞塞種人遊牧民族與漢代大月氏人的後裔)

    次年,北胤取代西魏。

    而他們的死敵北辰,早在五年之前,就已成功謀朝篡位,取代東魏。

    至此,由鮮卑族拓跋珪所建立的北方政權,也是南北朝時期,北朝第一個王朝滅亡。

    同年,胤太祖宇文泰在雲陽病逝,年僅十五歲的兒子宇文覺繼位。

    太祖在生前,創立了著名的府兵制度。

    其大致內容是,八位柱國,管十二位大將軍。

    十二大將軍分別管理二十四開府,二十四開府手裏各有一支軍隊。

    這樣一來,西魏就有了二十四支統一管理的軍隊。

    而在西魏時期受封的八位柱國大將軍,史稱“八柱國”,分別爲:宇文泰,元欣,李虎(李淵祖父),李弼(李密曾祖父),趙貴,於謹,獨孤信(宇文毓和楊堅岳父,李淵的外祖父),侯莫陳崇。

    這其中,八柱國裏面,有兩個人比較特別,一個是宇文泰,一個是元欣。

    宇文泰是西魏實際掌權人,自不必說。

    而元欣則是西魏宗室代表,掛了個名頭而已。

    這麼一來,八柱國中,真正負責指揮下屬的,只有六柱國。

    六柱國管理十二大將軍,恰好每個人可以管理兩位大將軍,分別是:元贊、元育、元廓、宇文導、侯莫陳順、達奚武、李遠、豆盧寧、宇文貴、賀蘭祥、楊忠(楊堅之父)、王雄。

    是不是很眼熟?

    沒錯,這裏頭的不少人,都是日後隋唐兩朝的奠基人......

    當然,這是後話不表。

    那麼,既然說了那麼多廢話。

    究竟和紫塞秋風這本書有沒有關係呢?

    好吧,也是有點關係的。

    而我們的主角——哥舒翰淵

    這時候,只是一個小人物中的小人物。

    哥舒這個姓氏,是一個罕見覆姓,源於柔然,出自南北朝時期西柔然‘哥舒部’,屬於以部族名稱爲氏。

    後來,柔然因權利之爭而分裂,分裂爲東、西二部。

    西柔然部落,主要活動在紫塞東西,而東柔然部則活動在大漠南北。

    而少年哥舒,就是在此時,隨着家族,舉家遷徙至西魏。

    哥舒翰淵,其原名爲哥舒淵。

    少負氣節,天資敏悟,尤好兵法,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石。

    同時,也是名副其實百步穿楊的神射高手。

    瀚,是哥舒在擔任宇文泰部曲時,因軍功所賜。

    意喻飲馬翰海。

    可見宇文太祖,對這位異族少年的期望頗深。

    此時的哥舒淵恐怕不知道。

    在二百多年後,他的後人,涼國公、左僕射、同平章事、河西節度使哥舒翰——做到了他至死,也沒有做到的事情

    甚至,還去到了他從未到達的地方——庫庫淖爾

    以至於唐代西鄙人在《哥舒歌》裏唱到: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帶刀。

    至今窺牧馬,不敢過臨洮。

    這是唐代西北邊民對名將哥舒翰的頌歌。

    然而,二人的出仕經歷,卻大相徑庭。

    哥舒翰早年,只是在長安擔任一個小縣尉,覺得不能施展自己的才能的他,一氣之下跑去河西從軍,後來在石堡城一戰中,打敗吐蕃大軍。

    使他當之無愧地躋身大唐名將的行列,自此深受唐玄宗的賞識和器重。

    相比之下,哥舒淵,則要比他後輩,幸運的多。

    他在年少時,就被宇文泰看中,且收入麾下,成爲近侍。

    並指派當時八柱國之中的三人,教授其詩書曲藝、文武騎射,兵法韜略。

    就連宇文泰自己,在閒暇時,也會親自哥舒課業,這在當時——以世家豪門,皇親國戚,兵鎮軍閥出生,才能出仕的時代,是根本無法想象的。

    哥舒部落,在柔然,尚屬於豪門大族。

    然而,在世家豪強林立的西魏,恐怕,連寒門都算不上。

    甚至不誇張的說,他們這些外來戶,比庶民,可能還要低那麼一點。

    後來,哥舒隨大軍進攻北辰,數有戰功,遷牙門將軍。

    同年,又被遣送紫塞邊關爲騎將。

    出發前,太祖爲其餞行,酒過三巡,遂問淵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慾云何?”

    哥舒曰:“若血狼各部舉天下之兵而來,吾爲大王以拒之;若偏將十萬之衆至,某爲大王吞之。”

    太祖稱善,衆鹹壯其言。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