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仙囚 >第一百九十四章 小佛小儒小道
    無盡死海,先後趕赴來了四撥人,停留在茫茫大海的海岸邊。

    但他們也決然不敢踏出任意一步,想踩在有些潮溼陰暗的海水裏面去,生怕一不小心就會被海水某種不可知力量淹殺了去。

    一名頭戴玉冠、兩袖清風的男子最先趕到海岸邊,瞧了瞧後方之後眯了下眼,隨後竟直接朝着海岸邊的沙灘上倒了下去,沒有人推他,是他自己要倒下去的,另外還有他自個兒的頭向沙土中栽去。

    因此,整個人連帶着腦袋一口氣扎進沙子中,一動不動像死翹翹了一般,讓人不禁眉頭一皺,這人是怎麼了?難道就這麼魂魄歸西天了?

    絕不可能,此人的修爲還在,呼吸也還在,不可能死去,這人是從哪裏跑出來的怪人?

    這人是來自中原一座極其有名的儒家學宮,衆所周知,太平山這尊龐然大物下全是儒門子弟,除此之外別無其他。

    迄今爲止,太平山屹立在中原已經上千年而不倒,並且爲洛陽朝廷源源不斷的輸送芊芊學子,靠得就是太平山在背後撐着,還有幾大學宮的支持,這纔出現了洛陽之地人才不絕的盛況。

    “半涉濁流半席清,寒劍默聽君子意,傲看天下淡紅塵。”

    這首讚語是學宮方面給與這男子,淡紅塵,高度的評價。

    雖然身陷紅塵濁流,卻不願與之同流合污,仍堅守自我的清高氣節,唯有隨身書籍能懂他心中遠大的志向,傲看人間,笑談凡人於紅塵載浮載沉之中。

    這人就是理學大家的後人淡紅塵!有着小學儒的書號,學問之大要比即將來到此地的一大一小不知大了多少倍。

    而這名自稱小學儒的淡紅塵正要跟隨先人的步伐去往天涯海角,找出這片天到底是方的還是圓的答案。

    “這名栽進沙子揹着書箱的男子,師兄可認識?”

    距離該名男子不遠處亦有三三兩兩的人影聚集在一起,顯然這是來到此地的第二撥人,正在討論一顆腦袋深埋沙子中的小學儒淡紅塵。

    “此人挺能裝的,本小佛聽過這人的名號,對外有着小學儒之稱,我們東煌佛都講究緣者不滅,緣者不垢,不妨礙我們辦事就不要去惹是生非,論佛論儒論個高低,沒必要,只要謹記終究還是咱們佛門的佛法高上一截,各位師兄弟記在心上即可。”

    “是,無滅生師兄!”

    第二撥人羣堆中,儼然是一羣修習佛法的年輕小僧!

    若是陽生子在這裏一看的話,怎麼這些僧人一個二個都不剃光頭這是咋回事啊?難不成是假的和尚?

    若是這樣去想,就大錯特錯。

    這羣年輕佛僧沒有剃自己的頭髮,反倒是一個個的長髮飄飄,還垂在了自己的小蠻腰上,若沒有知情人,恐怕就會有人認爲這些人是羣不倫不類的妖僧,好好的光頭和尚不做,非要學那什麼大家閨秀,脂粉氣還重,是不是嫌棄自己偷錯了胎,要打扮得像女子那樣花枝招展,引人注目?

    這些都是不知情者一眼看見的直觀感受,事實上他們的的確確是遁入佛門,一心苦苦鑽研佛法的佛門子弟,只不過並不像布達禪宮裏面的僧衆一樣要削髮爲僧。

    佛門中,有小乘佛法與大乘佛法兩說。

    小乘佛法嚴守不知道是哪個王八蛋定的二百一十八條大戒,三百六十一條小戒,實在是不把自己的佛徒衆生當做人看待,但在小乘佛門佛學中,他們的佛法正是有了這些清規戒律的誕生,才讓他們這些佛門子弟的修行更加事半功倍,哪裏有外人說的那麼不堪!

    與之相反的就是這大乘佛法,相比較這小乘佛法來說,沒有那麼多的清規戒律,佛心猶有,佛法長存就可,講究的是不滅不垢的心態,非大乘佛門子弟不得體會其中深意。

    尤其以東星州的東煌佛都最具有代表性,那裏的佛僧基本上不會喫着齋飯,嘴裏還念着我佛長存之類的話語,自個兒都喫得這麼差了還要念叨一聲佛祖的好,顯然不是東煌佛都裏面的僧徒喜歡乾的事兒。

    他們還要幹別的事兒,這些年輕佛僧還會留長髮,蓄鬍須,反正自己怎麼高興怎麼來。

    甚至還可以娶媳婦回家,日日跟美嬌妻塌下作伴,妻子孩子熱炕頭不再話下,這讓布達禪宮裏面的那些剃光了頭的和尚們是氣得牙癢癢,恨不得就要破戒大罵出聲,簡直辱沒了佛門的賊耳也!

    在布達禪宮光頭和尚他們的眼中,這些僧徒可是將心中的佛法踐踏了一遍又一遍,真是下賤!

    久而久之,布達禪宮叫這羣留頭髮,養妻兒的佛僧徒爲酒肉和尚、習得佛法的妖僧……

    佛不同不相爲謀,大道朝天,各走一邊,誰也看誰不順眼。

    眼下的這第二撥人就是要喝酒,要喫肉,不剃光頭的妖僧!

    其中爲首的一位更是自稱自己是小佛!這可不得了,不慌得氣死布達禪宮那羣和尚,還要來無盡死海爭雄,因爲栽進沙子的唸書種子淡紅塵被人贊爲小學儒,而這名無滅生的佛門弟子就是小佛!

    無盡死海這片茫茫大海怎得匯聚起這等天之驕子了?

    看來如今的這片大海已是人才濟濟的地方,連久世不出的山上修行人都來了兩撥,仙門派別不一樣倒還說得過去,可這是一種佛與儒完全不同的天道軌跡,如何不讓人震驚!

    已經來了佛儒兩門之人,那道門還會不會來?答案是肯定會來,就在小佛不滅生這撥人眼神注視着儒門淡紅塵的時候,他們這些人的身後悄然有着數道玄風點風而來。

    到來的人沒有使用自己的武學身法,卻是用自己的雙腳踩在有風的地方,腳尖裹風,可不是御風過來,而是點着風來到東煌佛都無滅生的頭頂。

    “小道青陽,見過諸位。”

    開口說話的亦是一名極其年輕的道門子弟,一身道發垂耳拖肩,不時還會變幻,有些時候它是金色的,有些時候又像是螢火蟲那般發出淡淡的熒光,着實奇妙無比,恍若妙人。

    身上則披着一件洞天法衣,跟茅山陳懷先圍斬屍王將臣所穿的道袍有些異曲同工之妙,細看之下確有些輕微不同,具體哪裏不同,在佛儒兩家的眼中愣是沒有瞧出來,只知道此人在道門之中名聲極其響亮,與小儒淡紅塵,小佛無滅生不遑多讓。

    佛儒道錯綜複雜,有些仙門歸於仙盟百家其中,有些門派又自成一家,例如太平山就是全部都由讀書人所形成的大儒門,在其下面又分出很多支脈。

    三者又互爲犄角之勢,三足鼎立!

    今日三門齊聚一堂,恐怕不是隻要渡海這麼簡單,更要有意無意地在大世中爭一爭雄,稱一稱霸!

    就在小道青陽說出這句話的時候,栽進土裏的小儒淡紅塵,猛地一聲,憑空倒立而起,看着像是死人從棺材板復活了一樣,隨後眼眸中的那顆眼珠子莫名其妙地眨了一下,自己的身影直接來到青陽所在的半空,凌空片刻。

    接下來,一束佛光飄了出來,東煌佛都的小佛無滅生長髮飄飄,整個人猶如一道金光閃閃的佛影,騰掠向半空,來到了小儒淡紅塵的身旁。

    三名天之驕子凜然站在一起,但三方都留有一步的距離。

    至於其餘的同門師兄弟都在地上互相看着,神采奕奕間也是有着自己的風度,並不是說只有半空中的那三人才有風頭,各有各的好,他們這些同門師兄弟也不會去比,更不想去比。

    東煌佛都佛門子弟除了半空中無滅生以外,還有七名東煌佛都的年輕佛門子弟。

    道門也是有着七八名左右的人數,小道青陽在半空,他的師弟們則都在海灘上,雙眼半睜半開,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這三方只有淡紅塵一名唸書種子是獨自一人,沒有同門,沒有僕役,只背了個書箱就敢前來無盡死海,膽子也是忒大了點兒。

    卻在這時響起一道輕嘆聲,半空中的三人同時轉過頭向輕嘆聲音的方想看去,那裏正有兩個一大一小的江湖中人。

    沙堆上,這名年輕人想讓身子暖和一點,所以就臥倒在沙灘上,順便還用好些沙子當被子一樣,隨意抓起一抔沙朝着自己的身上揮灑上去,但是卻無濟於事。

    旁邊的小姑娘倒是對陽大俠皮皮怪怪的動作笑的非常開心,照葫蘆畫瓢學了起來,樂此不疲得很。

    行過數月有餘,陽生子他二人嚴重缺水,此刻的嘴脣已經乾裂成了烈日灼燒下的旱田,龜裂出一絲絲幹泊的血跡,成了一幅虯曲圖案的抽象畫。

    他微弱地眨了眨眼睛,看着眼前的太陽漸漸西墜,想要伸手去觸碰漸漸消散的溫暖,伸出去的手卻顫抖不已,最後又放回胸前。

    夾雜着細微沙粒的海風,從四面八方吹來。

    年輕人的鼻息漸漸放緩,在這微弱的呼吸中,他品嚐到了海洋黃昏的荒涼氣味,不知道這氣味是來自久遠的冰天雪地,還是從他嘴邊已乾枯的血跡傳來的。

    只在一瞬間,他微閉的眼睛,感受到了來自天空的一點閃動,微微平躺身去,擡頭望着半空停立的那三道身影,僅僅看了一眼又收回視線,隨即平靜目視着茫茫大海喃喃自語一句,“佛儒道?有意思”,他的嘴角微微上揚,腦海裏這般想着。

    半空中的三名天之驕子亦是有想法生出。

    這名江湖人是誰?

    竟也敢學着他們的模樣裝腔作勢,還敢孤身一人來渡死海,當真不知道死字是怎麼死的。

    搖頭,可憐。

    憐憫之色在三門各個修道人的眼裏,體現的是淋漓盡致。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