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大國崛起1857 >第六十三節 跟法國人做朋友
    印度人辛格最近非常忙,因爲總有人詢問他曾經被中國人抓走的事情,問他中國人兇不兇,問他中國人是不是喫人,問他中國人打不打人。

    辛格就是那個用肖阿巧換回來的印度兵,他在中國人那邊過了一段美好的日子,因此他不介意經常給同伴們講這個故事,但是當一天要講幾十上百遍的時候,多好的故事他也懶得張嘴了。

    但那些長老問的話,他就是在懶得講這個故事,也得認認真真仔仔細細的將他在中國人哪裏的遭遇講一遍。講中國人給他喫很多從沒喫過的東西,給他看了很多有神像的寺廟,給他聽畫着花臉的人唱戲。給他講唐僧取經的故事。

    爲什麼會這樣

    因爲最近印度兵軍營中出現的傳單實在是太多了,幾乎每天都有新鮮內容的傳單出現,那些英國人軍官倒是試圖阻止印度人閱讀這些傳單,但是很快就放棄了,因爲印度兵得到傳單之後已經學會了祕密藏起來。

    英國人也嘗試着不讓傳單進入軍營,但也很難做到。因爲傳單抵到印度人手裏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有時候印度兵在街上巡邏,突然一個人從巷子裏扔出一個包袱裏面裝滿了各種傳單,印度人會撿起來帶回去。

    有時候甚至有小孩子看到印度人跑過來,往他們懷裏塞一堆傳單,然後很快跑開了。這種事你根本就禁絕不住。

    這些傳單的內容分門別類,告訴他們印度大起義的消息,這些消息其實長老們也多少聽到了一些,從香港來的商船上從來都不缺印度水手,這些印度水手把家鄉的消息零零散散的傳到了這些長老們的耳中。

    他們知道他們的家鄉旁遮普、德里的士兵都在跟英國人打仗,巴哈杜爾沙被推舉爲全印度的皇帝等等消息。但是身在異鄉,他們這些印度兵實在是不知道如何跟英國人做對,他們還需要靠着英國人才能生活,才能得到各種物資。wqu 加上印度人本身國家觀念就不夠強,所以他們也沒有太強大的造反願望。不滿也是有的,因爲有謠傳他們用的子彈,都是用牛油浸泡過去的,錫克人才不在乎這些,他們牛羊肉都喫,但是普通的印度兵就很不滿意了,軍官再三保證那些都不是牛油,但他們依然很不放心。

    來自家鄉的消息,只能讓他們知道原來造反也是一條路,但沒人去選擇。但是來自中國人的威脅和拉攏他們多少還是比較關心的,中國人告訴他們,中國和印度的友誼源遠流長,大家都是東方人,印度人跟英國人一起來打中國這是不對的,中國人不想跟印度人打仗,只要印度人不打中國人,中國人也不打印度人,希望印度人不要給英軍作戰雲雲。

    不給英軍打仗,這顯然也不可能,拒絕作戰就等於是造反了。但內心中已經埋下種子,印度人作戰已經沒那麼積極了。不是他們意識到了跟中國長久的友誼,而是各種小道消息讓他們不得不考慮戰敗的後果,他們需要知道一旦他們戰敗,中國人俘虜他們後會不會虐待。

    相比本身戰鬥意志就一般的印度僱傭兵,此時城中最強大的一股戰鬥力,非法軍莫屬,他們有完完整整的一個步兵團,五百人的戰鬥人員,這是一股不容小覷的力量。不過五百法軍是分爲兩部分的,在南城有三百人,在最北邊的鎮海樓炮臺上還有兩百人,這兩百人控制了觀音山上的高地,鄉勇們根本就打不下來。

    這些情況朱敬倫已經掌握了,這讓他看不到英法聯軍投降的希望,城外兩艘軍艦雖然被炮臺上的大炮打跑了,可是英軍軍艦的出現,就已經讓英法聯軍高層看到了希望,兩艘軍艦傳達的是一個信息,一個英國人始終關注着廣州的信息,讓他們知道他們並沒有被拋棄。

    英國人此時手裏只有印度兵和苦力,苦力已經鬧起來了,印度兵也不那麼可靠,所以法國人就成了最可靠的軍隊,分化瓦解法國人的行動朱敬倫也一直在做着,但是效果不大,也只是散步了一些法國人單獨跟城外的中國人接觸的謠言罷了,普通士兵會傳,高層根本就不可能相信。

    必須派人實質性的跟法國人接觸。

    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時候,朱敬倫立刻讓侯進給柏貴傳過去一個消息,讓柏貴儘快配合他做一些事情。

    消息已經很難傳遞出去了,因爲城中謠言四起,英法聯軍都加大了對城區的封鎖,先後堵死了好幾個暗道,城門也都緊閉的情況下,真的很難相互溝通。

    但法國人還是收到了一封信,是法國一個翻譯收到的,他早上剛剛起來,就在他的被窩裏發現了一封信,這讓他驚詫莫名,很快法國人來到宿舍仔仔細細搜查了一遍,也沒有其他收穫。

    法國上尉看過了那封信,那封信上表示,他們可以跟法國人談判,並且釋放所有的法國人出城,但是他們不能放過英國人,信上說英國人跟中國是世仇,割讓了中國的香港,不歸還國土的情況下,中國人跟英國人是死敵,但是中國人跟法國人沒有仇恨,不希望法國人留在城裏送死。

    馬蒂內上尉倒是很光明正大,看完信後,立刻還拿給英國人看。同時藉此提出了一個建議,是不是能夠趁機整體突圍出去,他們困守在這塊狹小的地方,遲早會被中國人攻進來,實在是太危險了。

    但是英國人拒絕了,表示即便出了城,如果中國人是騙人的,城外那無邊無沿的中國人或許更危險,英國人警告法國人,讓他們想一想巴夏禮等人的遭遇。中國人連劫持人質這樣的事情都做得出來,根本就是不名譽的,是不講信用的,誰敢說這封信是不是在中國人的騙術呢。赫德也站出來爲自己一方說話,告訴法國人中國人善於使用欺騙的手段,而且把用欺騙贏得戰爭看作是一種榮耀而不是恥辱。中國的軍事家孫子說戰爭就是使詐兵者詭道也。

    馬蒂內上尉糊里糊塗的就被一羣英國人忽悠走了,但是他挺不痛快的,他一直堅持要突圍,是英國人一直說他們的援軍會來,到了現在只派了兩艘武裝商船做做樣子就走了,事情發展到現在這個局面,馬蒂內認爲都是英國人的固執造成的。

    中午時分,突然一聲巨響,城牆一角垮塌下來,一直跟城外進行炮戰的五仙門垮塌了,這裏面臨這海珠炮臺和東炮臺兩面夾擊,到現在才垮塌已經說明中國人的炮術爛了。城牆倒塌,英國人驅使苦力去修城牆,又是一番忙碌。

    下午的時候,突然北邊鎮海樓那邊炮聲隆隆,而且一響就沒個停,聽聲音中國人有很多大炮,而且大炮的聲響怎麼聽都像是洋人的大炮。炮轟了一整天,到了傍晚,鎮海樓竟然也倒塌了,不知道中國人能不能攻陷鎮海樓,哪裏可是有兩百法國兵的。

    夜裏馬蒂內又通過另一種方式得到了中國人的消息,中國人宣稱,已經向鎮海樓發起了最後的反攻,如果法國人不投降,他們不保證哪裏法國士兵的安全。如果法國人願意合作,他們願意先跟鎮海樓的法國士兵談判,放那裏的法國兵先行離開。並且允許法國人派人去鎮海樓跟哪裏的法軍溝通消息。

    跟北邊的士兵溝通,這一點馬蒂內一點都不排斥,立刻派人打着白旗,帶着翻譯,趴下城牆,路上中國鄉勇沒有攻擊他們,只是跟隨着他們一直到城牆最北邊的觀音山下,目送他們上了山。

    從鎮海樓回來的軍官表示,哪裏的情況很不樂觀,中國人不知道從哪裏弄來了許多性能很好的火炮,數量足足有幾十門之多,而且口徑也很大,比觀音山炮臺上的要塞炮都不差,因此轟塌了鎮海樓不說,還壓制住了炮臺上的大炮。

    觀音山上的炮臺也經過英法聯軍的改造,火炮也換上了英國的要塞炮,但是數量並不算多,只有十幾門而已,因爲這裏相對沒有珠江上的海珠炮臺和東炮臺重要,該死的英國人始終認爲制海權更重要,因此對珠江上的炮臺更重視。

    中國人的火炮完全壓制了觀音山炮臺,這讓法國人判斷,他們已經無力堅守觀音山這個據點了。可是觀音山跟城南現在被中國人分割開來,讓那批士兵穿過整個廣州老城突圍,顯然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馬蒂內想到了中國人說的,允許觀音山上的法國人先行離開,他覺得有必要考慮一下。

    於是馬蒂內認真派遣一個軍官,帶着翻譯陳啓信出城跟中國人商量,此舉引起了英國人的不滿,要馬蒂內解釋爲什麼要私下跟中國人溝通。馬蒂內表示是爲了觀音山上兩百法軍的安全考慮,英國人卻表示希望法國人繼續堅守據點。

    吵了一架,不歡而散。

    另一邊法國代表卻得到了中國鄉勇比較友好的接待,告訴他們中國人很願意跟法國人做朋友。

    中國人幾乎答應了法國人所有的條件。

    觀音山上兩百法軍甚至帶走了他們的武器,邁着爭氣的步伐,從觀音山上下來,然後出小北門,最後在中國士兵的引到下到了廣州城外東北放的北校場,住進了過去中國士兵留下的營房。

    接着這股法軍立刻在中國人的要求下派出代表來到城南,向馬蒂內報告了他們的情況,他們說中國人給他們安排了營房,並且沒有在周圍放置軍隊,並且保證只要他們不靠近城牆並且進攻中國人,中國人就不進攻他們。

    中國人保證,如果城南的法軍也願意撤出來,他們很願意讓兩隻法軍匯合,絕對不會攻擊他們。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