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大國崛起1857 >第一百二十二節 新安交易所
    整個三月份,赫德都在忙碌一件事,那就是新安商品交易所的事情。

    房子是最容易的事情,直接就設在天后廟之中,這裏本來就是廟市,商人們習慣在這裏交易,更何況交易所初建,並不需要多大的面積。

    最主要的是制定各種規範,以及培訓相應的員工。

    規範是參考了一些西方交易所的制度,比如阿姆斯特丹的交易所和倫敦的交易所制度,主營大宗商品,採取掛牌拍賣的方式進行。

    還有就是給交易所進行宣傳,要求各大商人進駐交易所貿易等等,本來赫德並沒有將這當回事,以他的理解,交易所建成後,肯定有大批商人踊躍前來交易,但這是中國,他還是不太瞭解。

    他邀請了很多商人,重點是那些幾乎壟斷茶葉貿易的大行商,可是反倒是這些人最不熱心,很簡單,他們本就出於優勢地位,沒人願意在自己風光的時候改變,窮則變,窮才變。

    反倒是那些散商比較熱心,無論是中國的還是外國的,對他們來說,都需要一個可以公平交易的渠道,中國小商人愁找不到好買主,外國散商愁的是沒有穩定的貨源,因此他們纔是最需要交易所這個平臺的羣體,至於那些行商和大洋行,他們本身就是一個平臺,所以對交易所並沒有多大需求。

    赫德把交易所的規章制度印刷成精美的畫冊,不但送給那些在新安貿易的商人,而且到香港到澳門去散發,還通過報紙打廣告。

    一切就緒,四月二日,良辰吉日,鞭炮齊鳴聲中,新安交易所開市了。

    朱敬倫親自到場,那些大行商和大洋行倒也賣面子,紛紛到場道喜,只是熱情並不高,也就是看看。

    散商手裏則是沒有什麼資源,在加上第一天大家對規則還有一些陌生,只是試探性的出單,所以交易量很有限,一天時間只有五百斤茶葉,三擔鴉爿和十包棉花以及四擔生絲成交出去,交易金額還不到千兩。

    赫德本以爲這只是開始,有大宗商品交易的地方,不可能交易所會沒有生意。

    但是他還是太小看中國特殊的國情了,很短的時間,中國商人就玩出了潛規則。

    他們不太樂意在交易所交易,原因是交易所會在每一筆交易中抽取千分之一的交易費,小商人精打細算根本不打算出這筆錢。但是他們不是行商,不是大洋行,沒有定價權,於是他們採用了一些特殊的手段,把交易所的價格當作參考,直接跟場外的洋商進行交易,結果交易所開起來了,交易量沒有上去,反倒是場外交易變得頻繁起來。交易所等於給商人們提供了一個參考規範,擴大了原本就存在的廟市交易。

    對於這種情況,赫德還真沒有辦法,他畢竟只是外交官,對海關運作熟悉一些,對行政管理也有獨到的見解,這種商人的手段,他真的懂得不多。wqu

    但交易所還在完善中,赫德有一個好習慣,善於聽取別人的建議,他從一些洋商口中聽到,對中國小商人的誠信問題很不放心,以次充好的事情時有發生,赫德覺得這件事情交易所可以做。

    於是他聘請了一些經驗豐富的茶葉行的老夥計,開始給茶葉定級,分爲上中下三等,由交易所進行驗貨,並收取一定的檢驗費。

    這項服務受到了商人們的歡迎,不管是中國商人還是外國商人,都喜歡透明的規則下經營,以次充好那種商人,不過是賺快錢的投機分子,

    算的不得主流。

    由於雙方都需要交易所的服務,一時間交易所的交易量有所回升,可是不久就開始下跌,小商人們確實沒有這種分級的專業能力,但是當他們跟某些商人建立了比較牢固的互信關係後,他們又開始投機取巧。

    比如他們並不把自己的所有貨物拿去交易所堅定,只拿出一些樣品堅定,從而節省鑑定費,然後拿着樣品跟自己的客戶確定價格,依然在進行場外交易。

    朱敬倫注意到了這件事,他建議赫德干脆暫時免費算了,等把市場和商人們的交易習慣培養出來後,在決定是否收費以及收費的標準。朱敬倫的思想有些後世那些創業公司以補貼換市場佔有率的概念。

    但是赫德很執拗的反對,他堅持要收取一定的費用,他認爲交易所是一個提供公平交易和專業服務的場所,如果不能讓商人接受收費,那意味着交易所的服務根本就沒有價值,就不該開辦下去。

    朱敬倫懶得跟他犟,反正在朱敬倫看來,即便是場外交易那也是交易,出口還是要抽釐金的,抽釐時候的價值,可不是他們的交易價值,而是釐局的驗估驗估員進行估價,價格參考的也是交易所一段時間的均價。

    赫德則不然,他最近的主要精力都放在研究交易所上了,他鐵了心要搞好這個交易所。

    五月初,他採用標準化合約制度,並且在之前在碼頭附近建造了十間大倉庫,要求在交易所交易的商人,直接將貨物送入倉庫,由倉庫進行打包分揀,定計,然後發給他們相應等級的標準貨單。然後買主拿着這些貨單到交易所掛牌交易,買主競拍到貨單之後,拿着貨單直接到倉庫提貨。

    這種方式更爲複雜,但好處是買主和賣主之間的直接聯繫就被打斷了,賣主拿着標準化的貨單去提貨,根本就不知道他的貨物是誰供應的,買主也是直接將貨物交給交易所倉庫,最後未必知道誰提走了他們的貨。

    因此買賣變成了標準貨單之間的合約買賣。交易所成了買賣雙方之間的唯一中間人。

    至於買賣雙方會不會接受這種形式,赫德很有信心,他認爲在其中交易所提供了高品質的服務,首先是給商品進行標準化定級和分包,賣主和買主拿到手裏的,都是標準重量,標準品質的商品憑據。

    最重要的是,買主無論貨多貨少,都能一次性直接出手,對有些商人來說,放進交易所倉庫,就等於出手了,因爲他們得到了貨單,可以選擇立刻去交易,也可以持單觀望,完全不用擔心貨物存在倉庫中會有損失,這等於給買主們提供了免費的倉儲服務,讓他們不至於像以往那樣,還得自己租用倉庫,負擔額外的費用。

    對於交易所而言,儘管每天都有貨物進出,但是倉庫中的貨物量上下起伏,所承擔的倉儲成本變化不大,除非同一時間大批商人都不出貨,否則倉庫裏的貨物基本都能保持持平,那麼倉儲成本就不會太大。

    同時赫德還免去了額外的鑑定費,讓商人更樂意將全部貨物鑑定,吸引他們將貨物全部存入交易所倉庫換取貨單。

    赫德認爲,如一以來商人在交易所交易,第一免除了場外交易的額外風險,第二交易所進出貨速度更有效率,第三省去了倉儲費用,他認爲無論是買主還是賣主,現在在交易所交易的成本都比以前更低了,沒有理由不來交易所交易。

    5月底,赫德很高興交易所的交易量比上月增長了十個百分點,很高興的跟朱敬倫彙報或者說賣弄,不過此時朱敬倫對於赫德的努力暫時沒空去關心,因爲快六月就要到了,英國換約使者已經快到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