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大國崛起1857 >第四百一十一節 大明的鐵甲艦
    朱敬倫明白爲什麼陳芝廷這幾天這麼姻親了,原來是埃裏森主持建造的大明第一艘全鋼鐵甲艦終於要完工了,朱敬倫就是選定這艘船作爲他的座艦,這艘船什麼時候完工,他們什麼時候就去法國。

    陳芝廷希望能留住朱敬倫,所以這幾天拼命的向朱敬倫表示國事的艱難程度。

    法國人希望朱敬倫能在明年去參加巴黎世博會,朱敬倫就定下稱作這艘鐵甲艦的決定,讓西方人知道大明自己能夠生產鐵甲艦,這也算是一種震懾,或者說是弱者的保護色。

    之所以決定做這艘船,也是知道這艘船能夠及時下水,但事實上已經晚了很多了,原計劃是十月份下水的,但是出現了工期問題,埃裏森臨時修改了一些設計,才得以繼續順利施工。

    可以說這艘船在修建過程中充滿了一些變數,首先是經費的問題,埃裏森原定的經費是一百萬兩,但是最終已經花費了三百萬兩才建造完成,大明政府爲這第一艘鐵甲艦可是交夠了沉重的學費。

    而且動用了相當多的力量,埃裏森剛剛答應修建這艘船的時候,也低估了新技術轉化的難度,他一開始覺得大明兵工廠的設備是很不錯的,跟美國的工廠也差不多。但是隨着建造的進行,就越發的覺得設備水平不夠。

    這個時代,造船水平最高的,毫無疑問是英國人,因此建造過程中多次去英國採購設備,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和資金。同時埃裏森也參考英國最新建造的勇士號等鐵甲艦,這是一艘真正意義上的純鐵建造的鐵甲艦。

    另一個懂得建造鐵甲艦的國家則是法國,不過法國人的鐵甲艦要打上引號,因爲法國人取巧一般的是在木製船身上安裝鐵甲建成鐵甲艦,技術力量跟真正的純鐵建造的鐵甲艦,有很大的差距。

    反倒是美國人,不但建造過純鐵鐵甲艦,也建造過木製鐵殼的鐵甲艦。而美國純鐵的鐵甲艦正是埃裏森主持修建的,所以埃裏森對法國的鐵甲艦頗有微辭,認爲這根本就不是真正的未來戰艦,他有心繼續建造全鐵戰艦。

    但是美國內戰結束之後,林肯迫不及待的要肢解海軍,顯然美國不可能給埃裏森完成夢想的機會,朱敬倫不惜工本的支持埃裏森修建鐵甲艦,這也是埃裏森願意留在大明的最大原因之一。

    埃裏森參考了英國的鐵甲艦船體設計,明白比他在美國建造的那千噸級的鐵甲艦要先進了太多,但是總結在南北戰爭的經驗,埃裏森堅持認爲炮臺比舷炮更有價值,他堅持在他的設計中加入了美國鐵甲艦上的旋轉炮臺設計。

    另外的困難則是技術人員依然缺乏,兵工廠多年投入巨資,培養了數千技術人員,但是在造船上技術力量還顯得很薄弱,尤其是成熟的造船工人,更是稀缺。

    埃裏森的辦法是一邊從兵工廠中挑選那些技術熟練的機械技術工人進行培訓,一邊去美國招募了一批內戰中培養出來的技術工人,還跑去英國挖牆腳,跑去他的祖國瑞典找人才,跑去法國招募人員。

    其中派去法國招募工人的,正是朱敬倫在福健俘虜的常捷軍軍官日意格和德克碑,這倆人都是法國海軍軍官,歷史上他們能夠幫助左宗棠修建福州船政局而且頗有成效,證明他們是有相當高的才能的。

    朱敬倫經過詢問,發現這倆人並不是純粹的法國海軍軍官,作爲海軍軍官,他們首先都懂得一些船舶知識,但更重要的倆人自己的努力。

    跟有濃郁海軍傳統的英國不同,法國海軍在軍隊中的地位並不高,因此法國海軍往往無法吸引到那些榮譽感很強的精英加入,日意格倆人都是出身底層,比如日意格自幼家庭就很貧寒,但他個人勤奮好學。尤其對造船、駕駛深感興趣。後來做了海軍軍官,也是因爲自學的緣故,並不是上過什麼海軍學校。

    朱敬倫不管他們的背景,他從歷史上知道這兩人的能力後,就決定要用了。直接就扔到了船廠,隨便安插了一個顧問的身份,讓他們自己去奮鬥去。倆人不負衆望,當鐵甲艦建造過程中出現問題的時候,自告奮勇的去法國招募人員,他們用盡手段招募了大量法國的技術人才,最後合英國、美國、法國、瑞典以及大明自己國內培養出來的五國技術人才的力量,才完成了這艘東方第一鐵甲艦的製造,而日意格他們二人的地位也因此突顯出來,已經被船廠任命爲生產監督了。

    不如意的是,畢竟是在一個基礎技術全面落後的國家建造的鐵甲艦,埃裏森在設

    計之初,就沒想過要跟英國人相比,所以這艘船在噸位上跟英國的勇士號小了很多,勇士號將近萬噸級別,而這艘船卻只有五千噸。

    可這五千噸的噸位,也足以讓它笑傲絕大多數國家了,比法國的鐵甲艦更正宗,比美國的鐵甲艦大五倍,可以說除了英國之外,這艘船就是無敵的存在。

    而且在大炮設計上,埃裏森給這艘鐵甲艦安裝了美國南北戰爭中最好的大炮,當然是在兵工廠生產的,一共兩座炮臺上,都是110口徑的前裝線膛巨炮,當然比英國人的110口徑的後裝線膛炮在技術上有所不如,可後裝炮全世界也沒幾個國家能生產,這麼大口徑的,就更是生產不出來,也只能用前裝炮湊數了。

    事實上,英國的阿姆斯特朗技術也不夠成熟,歷史上在70年代後,英軍又全部換裝成了前膛大炮,真正讓後裝線膛炮走向成熟的,還是德國人技術的崛起,是克虜伯將後裝炮的技術帶到成熟的,但那也是四年後的事情了,普法戰爭才讓德國大炮一戰揚名。

    幾天之後朱敬倫真的參加了鐵甲艦的試航儀式,觀看了鐵甲艦的試航以及轟擊表演,儘管建造過程充滿艱辛,但是結果還是很令人滿意的。

    朱敬倫表揚了工作人員的努力,讓兵工廠撥出十萬兩銀子,給參與鐵甲艦建造的上千工人發下紅包。

    參觀鐵甲艦演示的,可不只有朱敬倫,工部尚書也來了,一些西方外交人員也來了。

    那些小國的公使還好,可是英法兩國的代表臉色就不太好看,英國人對海軍一向敏感,大明已經裝備了三百艘美國內戰時期建造的軍艦,已經是東方第一大海上勢力,現在還擁有了鐵甲艦的建造能力,英國想要在東方以後橫行無忌恐怕有難度了,英國公使還認爲,之所以之前英國在鴉片和苦力貿易上妥協,不僅僅是大明做出了相應的讓步,他們認爲大明海軍力量的快速提升是最關鍵的原因。

    而法國人心態十分複雜,尤其是法國國內目前對建造鐵甲艦態度還很矛盾,很多人都不喜歡這種浮在水面上的鐵殼子,他們的海軍思想始終落後海峽對面的鄰居一步,而東方的大明已經建造裝備了第一艘鐵甲艦,而且是全鐵質戰艦,如果這是未來的技術的話,法國已經落後了。

    他們還知道這艘戰艦會第一個開到法國去,載着大明皇帝參加巴黎世博會,僅僅是在大明國內,他們就已經這麼不舒服,不知道這艘船到了法國,會在法國引起什麼樣的反響呢。

    在鐵甲艦試航儀式上,朱敬倫還意外的看到了一個客人曾國藩。

    去年跟清廷的談判中,大明一開始提出的要求是,讓清廷解散湘軍。

    這顯然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清廷既不敢,也不能解散湘軍。

    解散了湘軍,不提大明的力量,光是太平天國他們都頂不住,一旦湘軍裁撤,太平天國立刻就氾濫到長江上游,更有可能的是騰出手來集中力量北伐,北方的八旗和綠營連山東一帶的捻軍都對不了,更不用說跟太平軍戰鬥了。所以說就是打死清廷,奕欣這些人也不敢現在就把湘軍解散了。

    另一方面,就算他們敢解散湘軍,可他們也要有這個能力,湘軍可不是正規軍,這是地方武裝,說直白點這是曾家的私人武裝,湘軍將兵是聽曾國藩的,不聽清廷的,湘軍的軍餉主要都是來自於曾國藩從各方籌措到的,當然清廷對湘軍還是有一定的制約能力的,比如來自各省的協餉都是清廷許可的。

    但這樣的軍隊,你讓他幫你的時候可以,可你說解散他,曾國藩未必都壓制的住那些驕兵罕見,後世所謂中興將帥十九湖湘,這可不是一句誇張的話,湘軍中培養出了晚清時期大多數的將領,這些人一旦覺得被清廷拋棄,他們造反的話,清廷完全擋不住。

    所以解散湘軍其實是難爲人的一件事,是拿來做讓步的,經過反覆的談判之後,大明提出,不解散湘軍也好,但是爲了保證湘軍不與大明爲敵,曾國藩必須到大明客居。

    清廷控制不住湘軍,怎麼敢將湘軍的統帥交給大明當人質,不提其中的名聲好壞,關鍵是湘軍的驕兵罕見不好惹,但最後沒想到曾國藩本人同意了。

    曾國藩表示,他本人很想到嶺南一帶遊歷,並且給全體湘軍將領寫了一封信,告訴他們自己將宦遊嶺南,希望將兵克己奉公,不得滋事。於是曾國藩就來到了大明,已經半年了。未完待續。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