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大國崛起1857 >第五百五十二節 太平軍北伐
    果然李秀成的態度十分強硬,太平軍必須駐紮上海,能容許明軍進駐已經是他的底線,現在洋人要來他多不能答應,更不用說恢復上海原狀,太平軍還要撤出的問題。

    英國人的態度也很強硬,太平軍在這裏,他們就無法安心。

    互相不斷扯皮,而且李秀成根本不跟洋人談,奇怪的是,他能容許徐榮村見他不叩拜,但不能容忍洋人見他不叩拜,說起來還是偏見使然,看不起洋人。

    經過激烈的互相扯皮,一個月之後,洋人和李秀成才互相讓步。

    英國人之所以讓步,是因爲他們決心不動兵了,這時候普法戰爭已經分出了勝負,在9月的色當會戰中,拿破崙三世帶着八萬多法軍向普魯士總參謀長毛琦投降了。

    如果戰爭就此結束,那倒也乾脆,可問題是法國皇帝投降了,法國人還無法接受失敗,國內發生了政變,資產階級勢力宣佈組建了共和國,他們並不打算投降,而普魯士則決定繼續戰爭,向巴黎進軍。

    維持歐洲大陸平衡,是英國人的國策,他們不能容許這個外交原則受到破壞,相對於歐洲大陸平衡,上海就顯得無足輕重了。

    他們無法預計普魯士進軍巴黎,會對歐洲平衡造成什麼重大挑戰,現在他們必須防止普魯士過於強大,稱霸大陸,然後威脅英國,因此英國決定在解決歐洲問題前,絕對不能將精力用到其他方向。

    無法武力干涉上海問題,那就只能選擇妥協退讓。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太平軍攻佔上海之後,目的是爲了這裏的財富,所以並沒有禁止貿易,可是他們在這裏,洋人是不敢來的,結果是一羣大明和太平天國本地商人大獲其利,太平天國商人主要是做本地生意,而大明商人卻在做國際貿易,長久下去,很有可能大明要將洋人的貿易地位取代,到時候即便談好了,洋人也失去了在上海的貿易地位。

    所以英國商人給政府施加了巨大的壓力,最終英國政府決定儘快讓步,讓本國商人儘快恢復利益。

    英國人放棄要求太平軍撤出上海的要求,但是租界中依然不能駐軍,太平軍只能駐紮在縣城一側。

    至於明軍的駐紮地,幾方經過妥協之後,都接受了明軍駐紮在英美租界和上海城之間,也就是原來法租界的位置。

    顯然在各房妥協之下,法國人的利益被出賣了。

    至於法國人會不會答應,現在的法國政府自己都顧不過來,到時候再說吧。

    當然讓李秀成和洋人讓步的條件不止這些,否則李秀成首先不能答應。

    英國人做出了承諾,不干涉太平天國跟大清國的戰爭,他們的艦隊將保持中立。太平軍這才允許英國人恢復在英美租界的駐兵。而大明爲此進行了擔保。英國和太平天國雙方,無論誰破壞了中立原則,大明將動用本國力量進行干涉。

    於是上海暫時在英國力量、太平天國力量和明軍力量之下,形成了一個平衡。

    對李秀成而言,如果能讓洋人保持中立,他的北伐才更有可能成功,爲此他能接受英國軍隊再次回到租界。對英國人來說,既然暫時無法武力介入,加上本身意願就不強烈,答應保持中立,換取重新控制租界,也是划算的。

    協議達成之後,太平軍釋放了英美俘虜,甚至將武器都交還給了他們,但是那些線膛大炮、多管機槍他們扣下了,喫過這些武器的虧之後,太平軍很希望能得到這些武器,但這點武器對數量龐大的太平軍來說,遠遠不夠,於是他們詢問大明是不是能製造這些武器,同時他們也將樣品送回天京,讓天京的工匠儘快仿製。

    隨着太平軍撤出租界,上海的秩序迅速恢復,洋人第一時間回到租界中迫不及待的想要重新恢復貿易,但這時候他們發現,大明商人已經建立了強大的貿易優勢地位,現在中下層的商業體系,是太平天國本地商人控制,他們將太平天國控制區的貨物發往上海,大明商人進行收購,完全取代了過去大洋行的地位。現在這些大洋行,自能從大明商人手裏拿貨了。

    但英國商人還是恢復了銀行業的生意,因爲這個領域,大明商人還沒有觸及到,票號的業務跟銀行的業務是互補,而不是競爭。

    隨着上海問題解決,李秀成的軍隊也完成了休整,暫時不可能直接過江,因爲左宗棠的淮軍還在太倉守着呢。

     

    之前汪海洋等雜牌部隊一直在圍攻這裏,但他們出工不出力,加上左宗棠的部隊確實不好對付,他始終沒有打下這裏,但卻也阻擋了左宗棠救援上海,給李秀成本部兵馬攻打上海爭取到了時間。

    等李秀成完成對上海的佔領之後,左宗棠的攻勢也減弱了。

    李秀成主力進行休整之後,馬上度過吳淞江,這時候從江西轉運的十門克虜伯巨炮也運到了前線,在這些大炮的轟擊之下,寶山縣、嘉定縣的城牆如同薄紙一般,左宗棠楚軍似乎被嚇到了,竟然無法組織有效的防禦,輕易被李秀成本部精銳擊退。

    何止是左宗棠被嚇到了,汪海洋也被嚇到了,他之前還滿腹牢騷,不太願意消耗兵力,藉口說楚軍悍勇,極力誇張攻打這些地方的困難,結果李秀成二話不說,將他的軍隊撤到第二線,自己本部上去,三下兩除二將左軍擊退。

    這對汪海洋的震懾是非常巨大的,等到李秀成要攻打鎮洋縣的時候,汪海洋主動請纓,顯然他被李秀成的實力折服了。李秀成也不拒絕,汪海洋部輕易收復了鎮洋縣。

    這麼輕易,主要是因爲左宗棠主動撤退了,全部主力撤到了崇明縣,也歸屬太倉州,但是位置是在長江之中,是一個大沙洲,要攻取這裏,必須得有水師。

    此時整個長江以南,都被李秀成收復,這比當年李秀成開創蘇福省的時候,威勢更大,藉助這股威勢,李秀成返回天京,滿朝上下只有慶賀的生意,絕無半分雜音,他此時對太平天國的掌控,才達到了巔峯。

    這時候開始準備北伐了,第一步調遣水師輔助汪海洋部攻打崇明縣,一旦攻佔崇明縣,這裏將成爲北伐的基地。同時以配合汪海洋,輔助北伐,他給楊輔清下命令,讓他擇機從銅陵、蕪湖向江北進攻,攻佔泥叉河一帶。

    因爲這一帶是以三河鎮爲駐地的鮑超部的轄區,目的就是讓楊輔清牽制鮑超部,給汪海洋渡江提供支援。

    至於躲在安慶當土皇帝的曾國荃的反應,現在也摸不清了,因爲曾國藩到了安慶。

    事情果然不一樣了。

    本來的設想是,楊輔清向江北發動佯攻,鮑超部肯定不會讓阿思本艦隊去崇明縣。

    可是鮑超部寧肯放楊輔清安然登岸,也將主力艦隊調到了崇明幫助左宗棠,結果是楊輔清進入無爲一帶跟鮑超部發生了陸戰,而太平軍艦隊則在崇明跟阿思本艦隊發生了水戰。

    兩場戰鬥一時間都打的難分難解。

    都是以蒸汽風帆戰艦爲主的水師,在狹小的長江下游水道進行作戰,基本上就是擺開陣勢進行對轟的場面,十分的壯觀,但沒有什麼藝術色彩,在兩岸無數愛好看熱鬧的人眼中,打了個兩敗俱傷結尾。

    從九月打到十月,這場戰爭不得不草草收尾,因爲曾國荃部動了。

    當看到吉字營的旗幟出現之後,早就對湘軍產生了天然懼怕的太平軍主動撤退,當然主要還是楊輔清並不想消耗自己的兵力,以此爲藉口將江北三萬大軍全部撤回池州。

    爲此李秀成發起了對楊輔清的彈劾,可是在一羣洪姓王爺的力保下,最後洪秀全都站了出來,也只是罰了楊輔清半年俸祿了事。

    太平軍北伐未遂,但因此而發生的變化還是有的,太平軍和滿清雙方紛紛向大明訂購軍火。

    太平軍向大明訂購100門克虜伯巨炮,價值1000萬兩銀子,滿清同時也看上了這種大炮,是李鴻章訂購的。

    不同的是太平軍竟然還希望大明能賣給他們一批鐵甲艦,他們同樣拿出1000萬兩銀子,向大明兵工廠訂購十艘。

    但兵工廠的態度,則是不想賣,哪怕郝可久很想掙這筆錢,但他還是覺得不應該賣,他打出軍國重器,不能輕易與人的藉口反對,但是對向滿清出口巨炮卻非常支持。

    朱敬倫覺得這個晉商掌櫃出身的兵工廠總辦的立場有問題,似乎他是傾向於滿清的,所以當工部和禮部爲此爭論到了尚書省,接着官司打到朱敬倫這裏後,朱敬倫不得不表態了。

    “鐵甲艦可以賣,讓他們打水戰,與其陸地上打的血流成河,不如讓他們把銀子都耗在水上,畢竟能少死人啊。”

    但是賣給李鴻章大炮的問題,朱敬倫覺得他得跟郝可久好好談談,於是馬上就召見了郝可久。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