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大國崛起1857 >第五百九十二節 重工業的春天
    1875年幾乎是一個鐵路年,在這一年大明敲定了雲南鐵路、恰克圖鐵路和東清鐵路三條鐵路的修建計劃,而本國正在修建的鐵路也取得了突破。

    在穿過了梅嶺羣山之後,在江西平緩的丘陵地帶,已經通過參見廣九鐵路,然後親自主持突破梅嶺羣山鍛煉出來的大明技術人員,爆發出了極大的潛力,廣廣州江九江鐵路的進展大大提速,這一年時間,就從贛江修到了吉安。

    另一面,從九江往南修建的一段,則是艱難的穿過了潘陽湖地區密集的水網,將鐵路推進到了南昌,最艱難的路段都結束了,即便是最保守的估計,明年年底前鐵路也將在新餘附近完成對接,最多在後年就能通車。

    從1871年開始,到後年1877年總共用了7年時間,才完成了大明第一條長途鐵路,可謂是艱難,但大明爲此而收穫的,將是一隻年輕的鐵路工程師團隊,這條鐵路結束之後,大明的技術力量,將真正可以自行修建鐵路。

    大明政府的計劃是,廣江鐵路完成後,修建這條鐵路的技術人員,將奔赴其他方向,同時開始修建大明早就計劃好的,從廣州到桂林、從廣州經過福州,之後經過浙江連接上海的沿海大鐵路,加上東北鐵路,雲南鐵路,未來幾年大明顯然將進入一個鐵路建設的高峯期,而跟鐵路相關的產業將迎來一個高速發展期。

    可以說,大明機械製造工業的春天,終於要來了。

    大明重工業發展的還很薄弱,但是技術力量並不低,作爲重工業代表的兵工廠就是例子,但關於鐵路建設相關行業,兵工廠並不是最大的獲利者,最大的獲利者,應該是八年前來大明投資的鋼鐵業巨頭施耐德公司。

    施耐德公司從1869年進入大明,這是一家資本和技術都很雄厚的工業巨頭,在被迫接受了大明工部的投資之後,出讓了51的股份,接受了工部作爲他的合夥人,然後就開始不溫不火的發展着。

    之所以不溫不火,不是法國人對投資大明沒興趣,而不肯擴大公司規模,而是實在找不到市場。施耐德在法國是一家工業巨頭,主要產業有三塊,第一是鋼鐵工業,它是法國最大的鋼鐵製造商,第二是火車機器製造業,它是法國第一家生產出蒸汽機車的公司,第三則是各種機器產業,它是實用蒸汽鍛錘的發明者。

    但是大明沒有優質的煤炭和鐵礦資源,之前就靠着從越南北部進口少量的鐵礦、煤礦,滿足了兵工廠鍊鋼爐的需求,最優質的鋼鐵,還需要從瑞典和英國進口礦石甚至成品。

    越北地區的鐵礦生產,連兵工廠都無法滿足,更不用說規模更大野心也更大的施耐德了,所以施耐德進入大明的前五年,基本上都在爲原料的缺乏而發愁。

    讓施耐德迎來第一個發展春天的是1873年的法越戰爭,在這場戰爭中,施耐德近水樓臺先得月的接到了法國印度支那殖民地艦隊的維修合同,在戰爭期間爲軍隊提供服務,顯然是一筆不錯的生意。

    但這只是開胃菜,算不上什麼春天。戰爭之後法國在越南取得的利益,纔是施耐德發展春天路上的第一縷清風。因爲法越戰爭後的條約,法國人現在可以直接去越北地區晉商了,施耐德可以直接去越南北方盛產鐵礦的太原等山區省份開採鐵礦石了。

    當他們趕去的時候,卻發現,大明兵工廠再一次捷足先登了,法國人發現,兵工廠早就跟在這一帶山區開荒的中國移民羣體達成了協議,通過這些移民羣體將發現鐵礦的礦山,全都圈佔了起來。

    法國人晚來一步,他們要麼是尋找新的礦山,要麼是從兵工廠手裏購買。尋找新的礦山談何容易,容易的話早就被中國人找到了,既然中國人都沒有勘探出來,即便有漏網之魚,顯然也不是那麼容易找得到的,法國人必須做好付出重大投入而沒有任何回報的風險。而從兵工廠手裏購買的話,作爲一個競爭對數,施耐德有理由擔心兵工廠遲早會打壓他們。

    真正讓施耐德解決困境的,是依靠一個法國商人,正是那個挑起法越戰爭的始作俑者,抱着發財夢來東方的法國冒險家商人讓杜布依。

    這場法越戰爭最後能打起來,有兩個關鍵人物,起到了決定性作用,一個是紅河航運價值的發現者安鄴,另一個就是商人讓杜布依。

    安鄴當年通過紅河進入了雲南,然後經過湖廣到達了武漢,倆人在武漢見面認識後,讓杜布依從安鄴口中得知了紅河的價值,然後就開始不可遏止的想要從這裏獲取利益。

    此人滿腦子的發財夢並沒有讓他變成一個瘋子,相反在極度渴望財富的刺激下,他腦子非常好使。他前期的表現堪

    稱完美,他先是取得了清廷和法國雙方支持後,纔開始不顧越南政府的阻撓闖入了紅河流域。

    得到清政府的支持是間接的,是他通過跟雲南巡撫岑毓英達成採購軍火的協議,這樣他就可以打着運送軍火的名義,正大光明的穿過紅河進入雲南,而不會遭受滿清官府的阻撓。

    此時的雲南,還處在杜文秀叛亂的混亂之中,官府極其需要武器鎮壓反叛,所以岑毓英很不但跟杜布依簽訂了軍火合同,還出了一個相當不錯的價錢,杜布依只需要跑完這一趟,就能掙到大錢。同時他還計劃着,交貨之後,立刻在雲南採購當地礦產,然後運到廣東,出售給法國商人,同樣能夠謀取一筆厚利。

    在巨大的盈利前景刺激下,杜布依投入巨資,不但幫忙訂購了軍火,爲了防備紅河上出沒的大量匪徒,他還從英國洋行手裏購買了兩艘炮艇,招募了兩百多人的武裝隊伍。

    最後當他大搖大擺進入紅河的時候,遭到了越南官府的阻撓和攻擊,結果在利潤面前異常勇敢的杜布依不但沒有被越南官府嚇到,反而帶着兩百個烏合之衆打敗了更烏合之衆的越南官兵,竟然佔領了河內這樣的重要城市。

    越南官府向在西貢的法國殖民當局提出抗議,法國印度支那總督馬上派出安鄴帶領法國殖民地軍隊趕到紅河進行調停,顯然法國殖民當局沒有任何誠意,因爲安鄴根本就是跟杜布依一夥的,是紅河航運的積極鼓動者。

    結果安鄴帶兵進入河內,不但不是去幫助越南人,反而態度蠻橫,威脅越南官府,行爲上更像是去給杜布依護航的,越南人不接受再次開打,結果又被安鄴帶領的兩百多個烏合之衆打敗,這次帶隊的是安鄴,他胃口更大,直接在河內招兵,一下子就招募了兩萬多人。

    安鄴勢力極度膨脹,讓越南官府完全奈何不了他,直到安鄴被黑旗軍打死,法國印度支那殖民當局直接介入,才真正引發了戰爭。

    戰爭結束後,安鄴死了,但是杜布依卻沒受到傷害,反而在戰爭期間,攬到了幾筆不錯的高利潤生意,在法軍的幫助下賺取了鉅額利潤。

    戰後他繼續在北越尋找機會,戰前他就發現越北生產的鐵礦石運輸困難是最大的制約,而他立志於開拓紅河航運貿易,他發現太原省的鐵礦區跟紅河距離很近,近的不過數十公里,遠的也不過一百來公里,只要能修建一條鐵路,通往紅河河港河內,那麼鐵礦運輸困難就迎刃而解了。

    所以戰爭之後第一時間,他就像當地官府提交了修建鐵路的申請,剛剛被法國人痛揍一頓的越南政府根本就不敢反對,反正越北山區都快淪爲中國移民和匪幫的割據之地了,他們根本就不重視哪裏。

    就這樣,中國人雖然壟斷了礦產,可是一個法國人掌握了運輸渠道,這讓施耐德公司覺得,他們可以取得了跟大明兵工廠進行談判的底氣。

    於是一方面他們找到杜布依,跟杜布依合作,進行鐵路建設,壟斷礦石輸送渠道,另一方面找上兵工廠,打算跟兵工廠談判關於鐵礦採購的協議。

    在控制鐵路線的情況下,施耐德不再擔心被競爭對手卡脖子,因爲對手的脖子也在自己手裏握着,一旦兵工廠切斷施耐德的貨源,施耐德也可以切斷兵工廠的礦石輸送渠道,因此雙方都不敢違約。

    在這種情況下,施耐德得到了穩定的原料供應,他們的鋼鐵廠第一次穩定的運營起來。

    很快他們就從兵工廠手裏搶走了大明鋼鐵市場的大半份額,畢竟他們是專業的鋼鐵廠,技術水平和積累上,比兵工廠這個以自產自用爲主的軍工企業強了太多,甚至很快,兵工廠的造船用鋼,都直接向施耐德訂購了。

    解決了原料來源問題的施耐德公司,如同沐浴了一場春風一樣,在大明的事業開始蓬勃發展起來,而隨着大明大建鐵路,施耐德的春天終於到了鼎盛時期,因爲施耐德不但是一個鋼鐵企業,更是一家蒸汽機車生產企業,還是目前大明唯一的專業鐵路機械生產企業。

    因此只要大明開始建設鐵路,施耐德就將迎來他們的鐵路設備製造的高速發展期,並且有望很快就取得在鋼鐵業中的地位,這次他們遇到的最大障礙,依然是競爭對手,大明最大的機械製造企業大明兵工廠,施耐德最大的劣勢是,鐵路本身就是兵工廠運營的,而最大的優勢是,大明政府曾給予他們特別優先權,大明修建的鐵路將優先採購施耐德的設備。

    但是兵工廠打算採用自己放置的設備,這些設備中很大一批都是仿製施耐德的技術,結果施耐德聯合了很多家西方公司,加上英法公使,強烈要求大明保護他們的技術專利。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