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大國崛起1857 >第六百三十二節 肥皂是新產業
    這輪改革的最後一個方向是軍事改革。

    文鳶他們上次軍事改革,本來的目的是向建立義務兵役制,可是大明當時八千萬人口,現在則必然會突破一億人口,因爲一千多萬人口浙江和四五百萬人口的雲南,將很快就併入大明的版圖。

    一億人口,而且是經過太平天國戰亂,老弱病殘經過自然淘汰後,主要以年輕人爲主的一億人口,這樣的人口結構和規模下,進行義務兵役制,那得組建多麼龐大的軍隊。

    所以朱敬倫始終認爲,大明這種人口規模,根本不適合搞義務兵役制,而應該主要採用募兵制。

    軍隊的薪水不低的情況下,年輕人當兵的熱情很高,募兵制不缺乏兵員。

    所以這次軍事改革甚至可以說算不上是一次改革,因爲不涉及根本性的制度變化,僅僅是以目前的軍事制度,進行數量上的擴編而已。

    擴編的目標是,將正規軍擴充到三十萬人,預備役達到七十萬,已經動員能夠組建一百萬的軍隊。

    各項改革的籌備持續正正一個秋季,在年底前終於相繼出臺各種措施。

    這些措施顯然還不可能馬上收到效果,但是大明的經濟表現確實開始變好了,顯然這是世界經濟變好帶來的影響。

    顯著的標誌是絲茶出口規模的上升,在過去的五年間,這兩大出口產品增長几乎陷於停滯狀態,生絲出口額僅僅提高了百分之十,而茶葉出口竟然只上升了百分之五,顯然大明的這兩項產業已經完全飽和了。

    由於絲茶貿易的疲軟,這幾年間大明的進出口增長也很緩慢,僅僅從八千萬兩增加到一億兩而已,而且由於進口鋼材激增,進口額增長速度遠遠高於出口增長,去年出口只有六千兩百萬兩,而進口就達到了七千四百多萬兩,這還沒有計算糧食進口,否則的話貿易逆差得用十億兩計算了。

    大明生絲工業這兩年的衰退第一原因當然是經濟危機,經濟危機的影響人羣,主要是城市中產階層,不管是中國本國,還是西方市場,消費絲綢的都不可能是鄉下的農民,而是更懂得追求生活品質的中產階層,正是因爲工業化早就了西方廣大的中產階層,才讓生絲變成了一項大宗貿易品。工業革命之前,中國生絲出口最多也就是千擔計算,但現在已經是十萬擔的生產規模了。

    第二個原因則是大明商人在江浙地區開辦了數量衆多的機器繅絲廠,讓江南地區的生絲品質大大提升,席捲西方市場的同時,其實也擠壓了大明生絲的出口份額。所以這幾年生絲產業才舉步維艱,出口始終無法擴大。

    但總的說來,對大明生絲工業的資本積累是有利的,因爲壟斷江南及機器生絲的生產,攫取的利潤遠勝在大明境內開辦繅絲業。江南蠶繭質地優良,氣候造就的獨特優勢,不是短期內能夠被競爭對手超越的。但是江南生絲主要是手工產品,存在一個不均勻的死穴,所以價格上是很喫虧的。

    這導致西方人將江南的生絲進行重新加工之後,反而能夠大獲其利。法國人記載,“在里昂普通白絲每公斤價值47法郎,而再繅絲即以一般土絲加工重搖的產品則值63法郎”,江南的土絲出口法國,法國人再加工之後都能獲利頗豐,這本身也是因爲江南生絲自身的品質確實優良。

    清朝維新派文人陳熾在1896年著作的續富國策中記述道:“中國出口之生絲,每包百觔,僅值三百餘金,上海西人所設繅絲工廠,購中國蠶繭,以機器繅之,每包值七百餘金,高下懸殊,中國湖絲出口二、三百年,各口通商六、七十年,上海西人設立機器繅絲廠亦一、二十年即收取每包七百餘金之利,中國尚可謂有人乎”

    現在大明繅絲資本進入江南,其實就是取代了後來外國人,尤其是日本人在上海設立繅絲廠開始攫取超額利潤。

    目前大明在江浙一帶創辦的繅絲工業,已經佔了江南生絲產量的一半,但是利潤水平卻比土絲高一倍以上,幾乎是對半開的利潤。

    而且大大促進了江南生絲的出口,去年一年出口的生絲達到了四萬包,價格達到四百五十兩一包,利潤就高達兩百兩,其中一半爲大明商人佔據,就賺取了四百萬兩的利潤。

    但廣東生絲出口被擠壓的只有六萬包,每包正好一擔,而且廣東生絲在交易所掛牌價,始終都比江浙生絲低很多,江浙生絲去年價格是四百五十兩,比廣東生絲要高七八十兩。

    &

    nbsp;這一切在今年開始改變了。

    之前絲價低迷,讓整個繅絲產業變得困難,但最困難的還是手工繅絲,即便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廣東地區的生絲產業依然有一半在使用手工繅絲,機器繅絲主要集中在南番順三個桑蠶生產密集的地方,而在其他零星分佈的養蠶區,手工生產則佔了絕大部分。隨着市場的持續低迷,尤其是前幾年,絲價一直徘徊在四百兩以下。導致手工生產陷於停頓,反倒是促進了機器生產的推廣。

    到今年,已經有七成的生絲生產採用機器生產了,報紙上這樣描寫機器繅絲,機制絲“身動而滑,質勻而白”,“惟汽機費用雖繁,然絲條柔而價值高,其法優良,其利尤巨”,市場上廠絲價格比土絲手工絲約高三分之一,早年繼昌隆繅絲廠剛剛開業的時候,“期年而獲重利”,簡直就是暴利。

    正是因爲機器繅絲的推廣,讓大明生絲在經濟危機中,也始終佔據相當的市場份額,而且在西方已經打開了品牌。

    從去年開始,生絲價格和出口數量開始快速增長起來,一開始是因爲1876到1877年,意大利蠶絲歉收,引起了絲價高漲,輯裏湖絲的價格甚至漲了一倍,高達七八百兩銀子,同時大明的生絲出口也猛漲了一成。

    誰也沒想到今年行情繼續看好,前半年是湘軍攻入了江南地區,導致江南生絲生產受到打擊,生絲擠壓而運不出去,讓大明生絲出口規模繼續擴大,價額也終於漲到了四百兩,後半年則是因爲國際經濟恢復,加上救災鐵路運力持續擴大,開始將大明的生絲等原材料運往災區,讓災民開始生產手工綢緞。

    這些利好,讓大明繅絲業終於開始強勁的恢復,纔到十月份,就已經完成了去年全年的產量,接下來的秋冬季節,本就是大明生絲的旺季,有可能產銷兩旺,甚至今年有望出口達到八萬擔以上。

    在利好刺激下,這些年積累了資本的資本家,尤其是在江南地區建廠的榮記等巨頭,紛紛開始新建、擴建新工廠,經濟危機在生絲行業,第一個熬過去了。

    除了生絲行業,彷彿是越好的一樣,在今年下半年,民間投資開始激增,重工業領域技術壁壘過高,因此民間資本主要集中於輕工業領域,不止繅絲業開發再次增長,在造紙業,榨糖業,都掀起了採用機器生產的熱潮。

    但最讓朱敬倫重視的是,兩個行業的突然變化,一個是肥皂工業。

    這個工業的意義在於,他是化學工業,這此時的大明,算是絕對的知識密集型產業了,化學工業正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主力之一。

    不過跟許多其他行業一樣,第一個將肥皂工業引入大明的,還是西方人。

    中國本土的肥皂生產,是從唐代的澡豆發展而來,到了宋代就已經出現了方塊狀的香皂產品了,但之後技術就變化很小,大明傳統的肥皂,依然主要是使用宋朝時候就基本固定的配方,以皂莢磨成粉,跟豬胰研磨,加入一些砂糖,以及根據喜好添加不同的香料,最後用豬肉粘合在一起,壓成方塊,因爲這種傳統肥皂的生產,主要原料爲豬胰,所以老百姓稱作胰子。

    現代肥皂跟中國傳統的胰子,最根本的區別在於,現代生產經過了化學反應,同時也能夠規模化生產,因爲跟皂莢、豬胰這些原料相比,肥皂工業的原料脂肪更容易存儲和運輸,因此可以大規模集中起來加工生產,效率大大的提高。

    第一個引入肥皂工業的,正是大名鼎鼎諾貝爾,不是諾貝爾做火藥做膩歪了,打算開闢新的生產線,而是因爲大明是一個基礎工業薄弱的國家,諾貝爾要生產炸藥,最主要的原料之一甘油,就是肥皂工業的副產品,所以諾貝爾才專門修建了一座肥皂工廠,用來給自己的工廠提供原料,至於利潤,諾貝爾還真的看不上眼,因爲什麼產業的利潤,也不能跟火藥相比啊。

    事實上,正是諾貝爾鼓勵他的一些員工投資辦廠,纔開辦最早的幾家肥皂廠,諾貝爾只是希望得到廉價的原料,所以很樂意讓一些員工出去創業,他甚至給還他們了第一筆投資。

    諾貝爾這幾年火藥生意利潤豐厚,隨着他火藥生意的成長,肥皂工業也就跟着成長起來了。

    另一項產業,倒不是什麼新產業,而是紡織業。但朱敬倫同樣重視,甚至更加重視,因爲紡織業這種勞動密集型產業,恐怕纔是工業化最鋒利的利器,因爲他能最大程度的解決就業問題,讓更多的農民,變成城市中產階層,而這個階層又會帶動一個龐大的國內市場。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