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大國崛起1857 >第六百七十四節 凜冬將至
    條約通過之後,朱敬倫長嘆一聲,屈辱啊。

    但這已經是最務實的結果了,除非跟美國打一仗,否則不可能組織美國排華,而跟美國打一仗也沒什麼用,因爲即便你打贏了,歐洲國家也不可能眼看着大明滅掉美國,更不可能看大明吞併美國。

    日本甲午戰爭後,吞併滿清的遼東半島尚且引來三國干涉還遼呢,大明即便打贏了美國,只要提出割讓美國領土,怕是歐洲國家都會出面干涉。

    而且打不打得贏還很難說,英國多次攻打美國,連美國白宮都燒了,最後還不是要跟美國和談,美國人沒有想象中那麼軟弱,牛仔的國度,和全民持槍的民族,即便首都被佔,也不會投降的作風,很可能讓美國比歐洲國家更難對付。

    打一仗唯一的好處是能夠洗涮恥辱。

    現在通過一份略帶恥辱的主動條約,讓大明保留了一個移民的縫隙,儘管大規模向美國移民不可能了,但大明已經抓住機會,移民了足夠多的人,這些人的親人根據條約是可以移民美國的,這些已經在美國站穩腳跟的移民,會形成強大的移民勢能,繼續持續不斷的吸引大明移民去美國定居。

    可是就像每一次大明試圖在外交上保護華人一樣,美國政府再次開始了反彈,他們的排華法案還是通過了,不過針對的不是大明國民,而是來自中國北方,留着辮子的滿清國民,這部排華法案甚至比歷史上的更加嚴格。

    規定即刻起,滿清國民不得繼續移居美國,並且禁止在美國擁有地產,禁止在美國從事經營活動,禁止美國公司僱傭華人工作,禁止華人探望親屬,任何離開美國的華人,禁止再次入境,禁止華人婦女進入美國。

    可以說這部排華法案几乎一步到位,徹底滿足了美國排華勢力的願望,當然禁止的對象只侷限於滿清的華人,而持有大明護照的華人不在禁止之列。

    已經能夠想象,佔美國華人半數的滿清僑民,將慢慢在美國社會消失,不管他們是不是已經取得了美國國籍,都已經不再受美國歡迎了。

    促使這次排華變成現實的最根本原因,則是美國的經濟下滑,今年開始,美國的鐵路熱潮開始消退,跟歷次鐵路熱潮消退一個結果,那就是經濟危機,企業破產,工人失業,社會矛盾加劇。

    顯然爲了平息矛盾,華人做了替罪羊,成了犧牲品。

    歷史上,隨着1882年開始的美國鐵路建設退潮,引發了世界經濟史上的第十三次經濟危機。

    經濟危機之前的數年間,美國建造了兩倍於實際需要的鐵路。平行鐵路惡性競爭,競相削減運費,使鐵路經營入不敷出,銀行及投資者紛紛拋售鐵路股票和債券。1883年倫敦市場上美國的鐵路股票價格跌至面值以下。鐵路投資驟然萎縮。1882年至1883年,機車產量由2282臺下降至800臺,即下降65。

    煤炭產量下降7.5,生鐵產量下降12.5,棉花消費量減少15.4,甚至一直增長的鋼產量也下降了10.7,出口減少13.4,進口減少22。從1882年到1886年,批發物價指數下降24.1。蕭條持續了四年之久。

    顯然這又是一場生產過剩引發的經濟危機,大明也不能不受到影響,因爲美國市場,已經是大明最重要的工業品生絲的第二大出口市場了。

    事實上,今年大明的生絲出口已經開始下滑,朱敬倫知道,凜冬將至,有一個漫長的經濟衰退期要來了。

    這一次大明不會在像上次經濟危機期間那樣,被動的承受經濟危機的打擊,朱敬倫決定採用行政手段,扶持經濟度過未來艱苦的幾年時光。

    第一,作爲一個後發國家,大明的工業生產遠遠沒有到過剩的程度,大宗工業品鋼鐵和棉布都是淨進口國,上海每年進口的棉紡織品已經達到三千萬兩的規模,九龍的進口額也超過兩千萬兩,只要進行關稅保護,能夠有效抵制英美紡織品的傾銷,就能給大明資本家保留一個龐大的國內市場,棉紡織業還將繼續發展。

    第二,繼續推動鐵路建設,大明的鐵路建設,可沒有形成美國那樣的投機狂潮,別說平行鐵路了,連第一條鐵路網都還沒有形成呢,有的是建設鐵路的空間。推動鐵路建設,能繼續創造一個巨大的鋼鐵市場和機械設備市場。鋼鐵和機械產業還將持續發展。

    有鋼鐵機械和棉紡織工業兩大支柱性產業的持續發展,大明受影響的產業只可能是對國際市場依賴過大的茶葉和生絲。

    只要鋼鐵和紡織業的發展速度,能夠彌補茶葉和生絲的損失,經濟危機對大明的影響就不會大,因爲資本主義經濟危機,主要是投機引起的生產過剩危機,大明的各項工業產業還遠未達到過剩呢。歷史上,日本直到1900年才爆發了第一次資本主義性質的經濟危機,大明現在的工業化水平,顯然還沒有1900年的日本工業水平高,市場卻比1900年的日本大,只要政策措施得當,這場經濟危機不會咋滴。

    朱敬倫的指令讓政府中的技術官僚們一致驚慌起來,這時代西方人應對經濟危機的辦法往往只有一個,那就是採取通貨緊縮的辦法,政府節省開支。主要目的是維持經濟危機中的貨幣信用,因爲每一次經濟危機,都伴隨着金融恐慌,銀行遭到擠兌,總有大銀行破產。

    而朱敬倫的辦法則是反其道而行,採用寬鬆的貨幣政策繼續刺激經濟,技術官僚擔心這會造成大明貨幣的再一次崩潰,因此他們集體諫言,不希望政府採用行政手段擴大投入。

    這又是官僚集團的因此集體性行爲,是又一次對皇權的違逆,大明官僚們越來越會獨立思考了。而且朱敬倫發現,他們已經牢牢控制了大明的政治,真正的成熟了起來。

    在之前,他們甚至解決了軍人集團對政府行爲的干涉,悄無聲息的將少壯派勢力分化瓦解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