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大國崛起1857 >第七百零一節 戰爭間歇
    戰時內閣的高效率讓朱敬倫三天之後就見到了參與爆破塗山要塞陣亡的一百二十個烈士的家屬。

    朱敬倫向一個個白髮蒼蒼的父親,向一個個傷心欲絕的母親表達了國家對他們的歉意,以及無比真誠的感激,這些都換不來他們的孩子,但卻這個國家的態度,那就是絕不忘記,無名烈士是每一個民族的恥辱,因爲每一個烈士都是有名字的,他們之所以變得無名,只是他們背後的祖國沒有想要記住他們

    當日本人給他們每一條犧牲的軍權都建立了檔案,刻上了墓碑,並將遺體在戰後想方設法送回國安葬的時候,他們的烈士遺骨不知道躺在哪個不知名的角落裏,這樣的我們,如何讓人服氣。

    作爲侵略者的日本沒有無名烈士,只有有名戰犯,作爲侵略者的德國沒有無名烈士,只有有名戰犯,作爲勝利者的蘇聯和中國,有烈士,可無名

    攻克塗山之後,不但意味着塗山要塞的攻防戰的結束,事實上整個海防戰役也結束了,因爲法國海軍離開這座港口,本身就意味着法國人放棄了這裏。在被包圍之後,一座孤島式的港口,本就沒什麼戰略價值。海軍放棄了這裏,明軍又攻佔了要塞,不但大明陸軍佔據了有利地形,大明海軍也能夠從水面上威脅海防,法國人沒打算堅守,能撤走的人,都隨着海軍撤走了,留下的,本就是掩人耳目,得到了准許投降的命令的。

    所以就在朱敬倫接見烈士家屬的時候,海防法軍也派出使者,打着白旗前來洽談投降,此時他們留在海防的部隊,只剩下兩千人,而明軍在外圍至少有十萬人,還有二十萬預備部隊隨時能增援過來。

    對大明來說,法軍投降是最好的結果,因爲他們可以保住海防的港口設施,從而爲自己所用。不知道法國人是不是也是出於這個原因,纔沒有選擇炸掉這裏,而是拱手交給了大明,他們是不是以爲他們遲早能收回這裏,這裏還會是法國的資產,所以沒必要破壞呢。抑或者是守軍不想因爲破壞港口設施惹怒明軍,所以保留了這裏,從而讓自己的俘虜生活能夠好過一些。

    接受海防港對陸軍意義不大,因爲陸軍不需要這裏,陸軍始終掌控着從大明境內通往河內的鐵路,陸軍有自己的路。但對海軍意義是有一些的,意味着海軍取得了北部灣制海權,儘管這制海權事實上是法國拱手讓出來的。

    美國人卡內基從報紙上看到大明攻克海防的消息,坐實了他對中國人的認識,這個美國新興的工業家,不知道因爲什麼原因,都中國的儒家思想相當有好感,尤其是其中的仁道思想,他更是不斷的向他的朋友標榜。

    中國人肯定能將異族侵略者趕過邊牆之外,這是歷史一次一次證明了的,而且每一次他們成功驅逐了侵略者後,他們會變得比以前更加強大。卡內基心目中,大明顯然就是歷史上一次次驅趕侵略者的中國人政權,而北方的滿清則是異族侵略者,儘管他的認識跟中國的文人是有出入的,但他自己認爲這是事實。

    卡內基是第二次來廣州了,第一次還是八年前,那一次他的鋼鐵事業已經頗具規模,於是跟這個時代的很多成功者都喜歡做的事情一樣,做了一場東方履行,分別在印度、中國和日本都停留過。

    他很喜歡這三個國家的手工藝人,他們的手藝是那麼的精湛,中國的英文名china原意是瓷器,日本的英文名japan原意是漆器,他們在西方都是久負盛名的工匠之國。只是他們的收入實在是太微薄了,中國的工匠每天掙15美分,印度工人賺4盧比,難道人們只能永遠掙扎在餓死的邊緣

    日本的改革非常激進,但卻讓他很不喜歡,西式服裝代替了傳統服裝,卡內基看到日本女人炫耀着自己的服裝、髮型以及化妝。他覺得日本人拋棄了他們本應該有的東方式優雅,以及神祕。他們的女人怎麼能夠打扮得這麼難看。

    中國人就很好,他們還穿着自己的服裝,所以他們還是中國人。上次在廣州,卡內基迷上了中國的鼓,他從工匠手裏買來了十面不一樣的鼓。這次他又迷上了廣州的扇子,他又買了十面不一樣的扇子。

    這次他不是來旅遊的,他是來做生意的,雄心勃勃的中國人,打算在他們的母親河

    上建造橋樑,但他們發現,全世界唯一在大河流上擁有豐富建橋經驗的只有美國人,而卡內基公司的拱頂石橋樑公司,則是第一個在大河上修建鋼橋的公司,他們是第一個征服密西西比河這樣的大河的公司。

    十二年前,還處在蕭條之中的時候,卡內就就籌集巨資,僱傭頂級橋樑設計師詹姆斯b伊茲上校在密西西比河上修建了一英里長的聖路伊斯大橋,巧合的是,中國人打算在長江上修建的第一座橋樑,也是一英里。

    他們打算在漢口修建這座大橋,將中國南北連接起來,卡內基覺得,南方的中國人一旦用橋樑將北方聯繫起來,他們的軍隊就能很容易的通過長江這條天然防線了,因此他琢磨着這座橋對中國人的意義恐怕不止是橋樑那麼簡單,中國人越是需要這座橋,這就越是一筆好買賣,他的開價就可以更高一些。

    可惜的是,接待卡內基的只是他們鐵路公司的商人,而不是他想象中的,穿着中國式鐵甲的軍人。

    對方很精明,對卡內基的報價進行了逐條反駁,從鋼材的價格到施工費用,全都認爲不合理,這讓卡內基覺得,這筆買賣似乎沒有想象中那麼好做。

    跟卡內基不同,跟他一起來的美國同伴馬克沁得到了官方的接待,他是通過中國駐美大使來到中國的,他得知中國跟法國開戰的消息之後,他意識到這是一個機會,跟法國作戰的中國人必然需要武器,所以他向駐美公使展示了他的機槍,武官對新式機槍很感興趣,答應幫忙引薦,讓他來到中國向軍方推薦他的產品。

    在越南戰場上,在法國機關炮下傷亡慘重的消息刺激的大明兵部專家們,最近一直在尋找解決方案,他們需要一款能夠壓制對方機關炮的武器,加特林機槍顯然承擔不起這個任務,那麼這個美國人拿來的馬克沁機槍呢他們也不敢保證,但是試驗證明,馬克沁機槍,比加特林家機槍射速更高,而且使用起來也更方便。

    所以大明工部很痛快就答應採購,但馬克沁卻不能馬上拿出產品,因爲他的機槍是兩年前才設計完成,然後拿着樣槍在世界各地推銷,可是還沒有說服一個國家的軍隊裝備它,歷史上,直到1891年,英國才裝備了第一挺馬克沁機槍,然後其他各國才紛紛列裝。

    他沒有接到訂單,自然也就沒有開辦工廠。

    大明兵部很着急,等不起馬克沁回國建造工廠然後在進行生產,要求馬克沁就地在大明生產,他們幫馬克沁聯繫大明的兵工廠,由馬克沁本人提供技術支持,進行試製。

    第一款樣槍一個月後就成功生產出來,經過試驗之後,性能良好,馬克沁也跟兵工廠談妥了利益分配問題,然後授權兵工廠進行大規模生產,每生產一挺機槍,馬克沁可以得到十美元的專利許可費,但最高上限是十萬美元,之後兵工廠將可以得到永久許可而不用在支付專利費。

    馬克沁對這筆生意很滿意,不費的授權費用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只要有一個國家的軍隊裝備了他的武器,然後效果良好的話,他的訂單就會源源不斷的到來。

    至少如果法國人親身體會過這款機槍的威力後,法國就會採購,法國採購了,德國也會採購,德國採購了,俄國也會採購,然後是英國,最後是整個歐洲國家,至於美國嗎,美國軍隊還是算了,這就不是一隻雄心勃勃的軍隊。

    卡內基終於跟唐廷樞達成了協議,卡內基的工程師已經初步看過漢口的水文條件,認爲在這裏修建橋樑是可行的,至於造價,他們壓縮到了三百萬美元,然後接受了中國人一大堆的條件後,得到了這筆生意。

    卡內基希望做成這筆生意後,他還可以借到其他生意,比如在南京的鐵路橋,雖然那條鐵路是英國人修建的,但卡內基覺得他的公司,比任何一家英國公司都更有經驗,因爲他已經在密西西比河上修建了三座橋樑了,而英國人類似的橋樑還沒有一座。

    或者他可以承建在珠江上修建的大橋,這樣就可以讓大明的鐵路跨過這條河流,直接將他們的軍事物資送到南方的戰場。

    卡內基可是從報紙上看到,好像大明在越南又開始進攻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