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大國崛起1857 >第七百零二節 順化戰役(1)
    明軍海軍在搜索法國海軍,法國海軍也在搜索明軍海軍,這不是騎士的戰鬥,因此都不可能真的在某一地等待對方,都想提前發現對方,然後佔據有利位置,提前排好有利陣形,這對海戰至關重要,英國海軍歷史上多次擊敗法國海軍,並不總是因爲英國海軍實力更強,很多時候都是英軍更善於利用這種有利因素,甚至因此而以少勝多的例子也屢見不鮮。

    而雙方搜索戰的範圍,基本上都在峴港和海防之間,因爲法軍知道明軍肯定以海防爲基地,而明軍則知道,法軍肯定在峴港,在抓住對方主力之前,雙方都不會遠離基地的。

    大海茫茫,海浪濤濤,雖然很可能擦身而過,也未必能發現對方。因此這種互相搜索和試探的暗戰緊張的進行着。

    大明海軍壓力很大,他們一旦戰敗,就意味着大明萬里海疆會暴露在法軍面前,事實上法國海軍可能更緊張,他們橫渡萬里重洋來到東方作戰,一旦海戰失利,數十萬法國陸軍就將成爲孤軍,斷絕跟本土的聯繫。

    大明海軍不過是防衛海疆的盾牌,而法國海軍則是殖民地跟本土的紐帶,盾牌失去了,還有利劍,紐帶斷了,可就失去了根基。

    雙方都很謹慎的情況下,都只是派少數巡洋艦不斷的來回巡視,以期抓住對方弱點,給予致命一擊,徹底控制海權。可目前爲止,雙方都不敢輕易讓主力艦隊遠離基地,巡洋艦已經多次發現對方,小型艦隊交火過數次,要麼是大明攔截法軍孤艦,要麼是法軍圍攻大明孤艦,目前爲止雙方還沒有擊沉記錄,都讓對方的小編隊或者孤艦逃走了。

    但這種情況不可能永遠持續下去,誰都清楚,隨着大明陸軍南下,一旦逼近峴港,大明海軍不可能不爲所動,配合陸軍也好,藉助陸軍的火力也罷,肯定也會一起進攻峴港,到時候法國海軍只能被動決戰。

    歷史上,日俄戰爭期間的態勢,大致也是海陸配合攻打俄國控制旅順要素,日本海軍強於俄國太平洋艦隊,俄國海軍一直避戰,日本海軍將他們避入旅順,然後跟陸軍聯合才攻佔了旅順,甚至可以說,主要是陸軍消滅了俄國艦隊,海軍的作用只是將俄國艦隊封鎖在海港裏。

    不一樣的是,大明海軍對法國海軍並不佔優勢,甚至還處在劣勢,因此大明不可能像日本海軍那樣,將法國海軍封鎖起立,那就更要靠陸軍了。

    海軍可能不這麼想,但大勢如此,他們只能小心翼翼,只想找機會喫掉對方小股艦隊,可對方一直都不給機會,讓他們空有雄心壯志,卻無用武之地。兵部也要求海軍不得犯險,要求他們暫時不要與法國海軍決戰,等待陸軍南下。

    但陸軍這段時間陸軍一直休整,六七月份強攻海防已經是勉爲其難了,因爲11月到4月份是越南的雨季,大半都是陰雨天,這種天氣下作戰,是不得已而爲之。

    在這種情況下作戰,戰鬥本身艱難尚且不說,疾病更是要命。所以陸軍要求休整,等待旱季到來。

    海軍有不同的意見,他們認爲既然明軍都不適應越南的雨季,法軍肯定更不適應,此時進攻對大明有利。陸軍表示,如果在交通情況對等的情況下,確實如此。但法軍有鐵路支援,大明卻只能依靠越南民夫搬運軍火,在雨季明軍是處於絕對劣勢的。除非海軍能奪取制海權,從海路運送補給,否則民夫對鐵路,打不下去。

    顯然雙方意見不一致,而且還有互相推脫的嫌疑。

    兵部的文官是主張暫緩進攻的,他們跟陸軍態度一致。尤其是兵部尚書梅啓照,按照傳統說法,他是一個熟讀兵書的戰略家,但也只能是戰略家,因爲從兵書中他只能讀到“略”,讀到大概的思想和觀念,卻不可能掌握實戰經驗的“術”,但他說的也不無道理。

    之前在海防,冒雨也要與法軍決戰,梅啓照認爲,那是因爲越北地近大明,深入越南地界尚淺,孫子兵法中九地之一的“輕地”,輕敵不可久留,因爲距離本國過近,士兵容易回家,所以戰心不固。

    因此當時海防戰役的時候,兵部主張速戰速決。而陸軍軍官們則有其他想法,最簡單的想法是,剛剛向法國宣戰,需要打一個勝仗,算是急於求戰的心態。

    海防戰役之後,整個越南中北部,直

    到順化,都在明軍和越南朝廷的控制下,而且已經深入越南境內,梅啓照認爲這裏是重地,孫子曰,“重地則掠”,進入重地,就要重視掠奪糧食,這樣纔有可能持久作戰下去。

    但中北部的越南朝廷機構完本的保存了下來,不管是過去的法國,還是現在的大明,都可以藉助越南政府組織籌措糧草,所以根本就不需要掠奪也能長久作戰下去。

    孫子兵法認爲,越深入敵國腹地,我軍軍心就越堅固,敵人就不易戰勝我們。在敵國豐饒地區掠取糧草,部隊給養就有了保障。要注意休整部隊,不要使其過於疲勞,保持土氣,養精蓄銳。

    所以在糧草問題有保證,而軍火給養無法保證的情況下,兵部認爲應該等待有利時機,不能急於求戰。

    因此海防戰役之後,陸軍就一直休整,一休整就休了三個多月,直到11月,纔開始展開行動。但這時候,也不過是越北明軍南下,南方的明軍則依然跟法軍對峙於順化,並沒有進攻。因爲越南南方的雨季,還要持續兩個月,11月,12月,依然是多雨季節。

    在南方作戰最好的時節,還是12月以後。

    就算休整也不能閒着,幾十萬大軍呢,一旦閒着就容易出問題。人還是要動起來的,一旦不動,不管心理狀態如何,身體也容易生病。

    所以在休整期間,除了簡單的常規訓練外,大明皇帝指示軍隊,全力配合越南官府安定地方,需要剿匪的情況下,應該積極配合剿匪。法軍進入越南中部地區鎮壓鄉紳起義,所過之處雖然不能說寸草不留,但也殺了不少人,對地方秩序的擾亂相當大。他們一撤走,秩序更沒有了,到處都是土匪、流民。不能儘快鎮壓這些流民和土匪武裝,當地就不可能安定,不安定明軍就不可能有一個穩定的戰略後方。

    還要求部隊,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要幫助越南百姓做點農活,減輕他們的勞作辛苦,還說明軍的糧草供應,全靠越南老百姓,幫越南百姓做農活,也是保障軍隊的口糧。

    在這種指導思想下,大明軍隊在駐紮地,輪換着幫越南人幹活,向越南人展示了一下什麼是真正的王師,或者說是子弟兵的風格。

    顯然這是朱敬倫試圖搞好軍民關係的手段,效果還算不錯,大明軍隊是正規軍,軍紀向來不錯,中國人又比較服從,只要軍紀沒有敗壞,軍法始終如一的執行,湘軍那種靠權謀維持的軍隊身上的土匪習氣一般不會出現。

    從這一點上來講,高度服從的東方軍隊,比西方軍隊其實能做的更好,歷史上,八國聯軍進入北亰城,軍紀最好的恰恰就是日本軍隊。

    當然這不是因爲日本人對中國人友好,否則不會發生幾年前的旅順大屠殺,而是日本人想要在列強面前好好表現一下,所以格外注意形象。

    可其他軍隊也是要臉的,他們就無法約束住自己的行爲,哪怕到了21世紀,在日本的美國軍事基地裏的美軍,還要時不時的調戲一下日本女學生,不是美軍沒有嚴格的軍法制度,實在是牛仔們的天性使然。

    大明軍隊有意在越南軍民面前展示形象的情況下,那是真的能做出子弟兵行爲的,沒事給寡婦挑挑水這樣的事情,那是搶着做。給當地百姓插秧,收割,這些工作,作爲大多數都是農民子弟出身的明軍來說,完全不是問題。

    明軍南下順化的時候,是三四月份,正好是一個收穫季節,但當時跟法軍作戰,沒有趕上幫忙,插秧的時候,就已經可以幫幫忙了。當時他們還是以越南王師的身份行動,等到這茬水道收割的時候,就已經變成了明軍。

    隨着越南當地收穫了兩季糧食之後,明軍的糧食供應情況大大改善,而且明軍還在越南推廣了稻田養鴨的模式,還收穫了一批肉食。軍隊以真金白銀買下,不但改善自己的供給,還讓當地老百姓對明軍的好感度更高了。

    糧食豐收之後,越南南方也進入了旱季,持續的豔陽天雖然很熱,但卻是越南最涼爽的時節,相當於越南冬季,正是秋高馬正肥,正適合秣馬厲兵的好時節。海防戰役後南下的援軍也從越北抵達,順化一帶的明軍兵力達到了三十萬。

    一切準備就緒,皇帝一聲令下,順化戰役打響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