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大國崛起1857 >第七百二十二節 瓜分南洋會議
    果然不出所料,拉瑪五世一回到暹羅,英國公使立刻就求見他,而他親切的接見了英國公使,倆人商談了許久。

    英國人看到拉瑪五世跑到大明去簽訂了一個軍事同盟條約,英國人會做何感想大明跟越南結盟剛剛打敗法國,現在又跟暹羅結盟,意欲何爲

    英國人非常清楚大明組建同盟體系是針對誰的,英國就算不是唯一目標,也是主要目標之一。

    但經過明法戰爭,英國已經看到,大明不在是以前的大明瞭,這個東方國家三年十年來勵精圖治,破繭化蝶,脫胎換骨了,一掃古老國家身上的腐朽氣息,以煥然一新的面貌,站在了西方人面前。

    法國勞師遠征,海戰大敗,陸戰實際上也已經失敗。英國從不認爲自己海戰會失敗,但法國打不贏的陸戰,英國自認爲也打不贏。英國是一個對本國海軍絕對信任,又對本國陸軍絕對不信任的國家。

    以前英國對大明在南洋地區的擴張還能夠容忍,現在突然發現,讓這個強大的國家進入南洋,對英國主導的南洋秩序帶來了巨大的未知風險。

    儘管還希望大明能夠北上對抗俄國,但對大明進行有力的限制,已經成了必須採取的措施。爲此英國迅速說服法國人,向暹羅讓步,不再追究暹羅貿然向法國選擇的責任。而英國將完全支持法國在柬埔寨的權力,不允許任何國家對法國控制柬埔寨的現狀發出挑戰。

    很顯然,由於看到大明跟暹羅的動作,英國開始決定限制大明向南擴張。而法國也感受到了沉重的壓力,剛剛在越南戰場上較量了一番,法國認定,他們並沒有遠渡重洋來東方挑戰大明的實力。所以看到暹羅國王出現在大明,並且有情報顯示雙方正在建立一個軍事同盟,法國不趕緊跟暹羅和解,等着大明跟暹羅結盟之後,在來一次明法戰爭嗎

    所以拉瑪五世還在大明的時候,新加坡和談就出現了新的變化。

    而他一回國,英國公使立刻上門,表達友好態度,拉攏之意明顯。

    暹羅不拒絕英國的拉攏,他們就是靠這一手在強國之間尋求平衡的。

    藉助大明的力量是必須的,但將自身安全完全託付給另一個國家,這是對國家的不負責任。暹羅的安全,還得靠暹羅自己的努力,在不可能建立一個強大的軍事實力的情況下,就必須合理運用靈活的外交手段。

    英國公使的態度讓暹羅國王很欣喜,因爲英國希望聯合暹羅等南洋相關國家,討論出一個長久維持南洋和平秩序的方法來。

    拉瑪五世很快就接受了英國的建議,暹羅立刻就跟英國聯合,邀請南洋利益相關國家,在新加坡進行會談,討論長久保持南洋和平的重要議題,期望能夠達成一項相關國家都能接受的和平協議。

    洋務司主事徐榮村看到英國和暹羅聯合發來的邀請,馬上就想到果然像皇帝說的那樣,暹羅是不會把自己綁在任何國家身上的,極力展現友好的大明也不行。在看到他們提議商討的內容後,徐榮村立馬感到問題的重要性。

    他看到兩國要求商討的是,相關國家討論各自在南洋的權力範圍,以及相互向和平做出保證,制定一個長久和平的機制。

    徐榮村馬上意識到,這是跟柏林會議一樣,分割南洋地區利益的會議,說不好聽點就是瓜分南洋的會議。

    英國作爲南洋利益最重要的一方,顯然是想盡量維持這裏的現狀,爲了維持既定秩序,他們也願意付出一些代價,換取長遠的利益保障。暹羅跟隨英國的目的,則是爲了保護自己的安全。

    所以一個爲了利益,一個是爲了安全。

    徐榮村知道,皇帝對南洋利益是極爲看重的,始終認爲南洋地區應該是大明的核心利益範圍,華人幾百年來在南洋地區形成的商業網絡,讓這裏成爲大明天然的商業鏈覆蓋地區,數以百萬的華人,隨着不斷的向南洋經濟高層攀登,經濟實力和消費能力大幅度提高,成爲大明商品最大的海外市場。

    即便拋開這些經濟利益,光是在南洋生存的龐大華僑,大明都不能置之不理。

    早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之前,華人在南洋的人數估計已經有150萬人,北方饑荒之前,南洋華人達到了五百萬人以上,饑荒中大明大量向哪裏移民,如今南洋地區華人數量不下於八百萬。

    如此龐大的海外華僑集中在這一地區,大明不可能不重視這個地區。

    現在洋人要商討瓜分這裏問題,徐榮村覺得這樣的問題,已經超出了單純的外交範疇,而是跟政治、經濟、軍事方方面面都有複雜關聯的問題,他需要就此請示上級,上級是禮部尚書伍崇曜。

    伍崇曜也認爲事態重大,柏林會議瓜分了非洲之後,其他國家就再也難以在非洲立足,如果英法等國瓜分了南洋,大明沒有加入其中的話,以後也很難在南洋立足,如果打算強行擠進去,則是對所有國家的挑戰。

    &nbs

    p;所以大明是必須要參加這場會議的,但相關部門的協調,不是禮部一家能決定的。

    馬上找赫德,召集各部尚書商討。

    赫德對這個問題的認識同樣深刻,組織大家討論了一番,兵部認爲南洋是西方進入中國南海的必經之地,具有高度的戰略價值,大明絕不能失去在這一地區的軍事影響力。

    雖然跟法國、越南達成了相關協議,法國和大明都在逐步撤軍。可是大明卻沒能通過這場戰爭取得在南洋的立足點,兵部要求,如果召開瓜分南洋的會議,一定要爲大明爭取到一個立足點。

    戶部認爲,南洋地區華人衆多,且大多數都是大明籍移民,這些移民跟國內千絲萬縷的聯繫,不但有助於大明開拓南洋市場,謀取經濟利益。這種聯繫也是當地華人自身的絕對利益所在,國家應該保護這些華人的利益。因此無論各國任何瓜分南洋,都必須保證南洋華人的合法遷移權力,任何國家不能組織華人在南洋各地以及南洋和中國之間的旅行、經商和居住的自由。

    工部對南洋豐富的礦產權力感興趣。刑部則需要商討南洋和大明之間的司法問題。

    林林總總彙總了上百條需要討論的複雜問題後,赫德將其綜合整理,向朱敬倫彙報。

    赫德在朱敬倫面前不不小心,儘管他始終堅持自己是大明首相的立場,政治外交上,一切以大明的利益爲重,但他依然很小心,因爲他始終知道,皇帝並沒有完全信任他,許多問題都不會直接向他表明態度,而是需要赫德自己揣測。

    赫德知道自己的權力並不是因爲民意支持,而是因爲皇帝的意志,而皇帝並不信任他,任用他最重要的原因,赫德認爲是自己的能力,只要皇帝不再認可他的能力,他馬上就會倒臺。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