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大國崛起1857 >第七百三十一節 大明的財團時代
    鐵路公司和兵工廠的這場商業內戰引起了輿論關注,關注輿論的朱敬倫便知道了情況,他本不想幹涉,但他突然發現,這兩家公司都在政府中有極大的影響力,竟然一時之間僵持不下。

    人情社會,政商關係,這些因素結合商業資本,必然形成企業財閥,這一點朱敬倫有清醒的意識,他並不打算打擊,因爲日本、韓國和臺灣、香港的例子表明,這種財閥商業可能是最適合東方社會的商業形態,可以說日本和韓國就是在財閥化的情況下,完成工業化的,只要能完成工業化,朱敬倫管他財閥還是財團,或者個人資本呢,他要的是結果。

    但從他的感情上來講,他是很不喜歡有特權的壟斷企業的,比如後世的國有企業,太腐敗了,而且將腐敗滲透進了政府,簡直就是滋生腐敗的溫牀。

    於是開始傾向於鐵路公司,他跟赫德商議,同時召見工部尚書和戶部尚書,讓工部出面馬上平息兩家工業巨頭之間的衝突,讓戶部出面將施耐德的官方股份,全部賣給鐵路公司。

    應該說,他是完全偏袒了鐵路公司的。

    讓鐵路公司擁有了可以跟兵工廠競爭的工業實力,從此不再受制於兵工廠的技術壟斷。

    可對兵工廠就完全不利了,他們失去了制衡鐵路公司的優勢之後,鐵路這一筆最大的訂單恐怕也就失去了。

    朱敬倫支持鐵路公司,當然不是爲了打擊兵工廠,如果這兩項產業不能共存的話,老實說他一定會選擇兵工廠,這纔是關乎國家命脈的產業,沒有了鐵路,還可以用船運,哪怕人拉馬馱日子也照過,可沒了兵工廠,大明軍隊的武器裝備就只能進口國外的,國家安全完全依賴外國。

    所以朱敬倫又讓工部出面,給予兵工廠以後修建鐵路的權力,特許兵工廠進入鐵路業,一旦兩家巨頭開始競爭,相信大明鐵路的建設速度不至於如此緩慢,壟斷帶來的好處是高利潤,低競爭,同時則是低速度和高價格。

    相信有這兩家巨頭相競爭的話,大明鐵路的建設速度,運輸價格,都會大大的降低。

    但朱敬倫又不想明目張膽的爲兵工廠謀取特權,長久來看,這會讓政府承擔高昂的公信力損失成本。因此朱敬倫又建議,允許私人投辦鐵路,出臺一部鐵路建設法進行規範。

    以法律的形式,政府必須爲骨幹鐵路進行一定程度的支持,必須徵地問題。但是中短途鐵路則不再其中,不能連接兩個縣城的鐵路,政府也跑去幫忙徵地。徵地本身就是政府動用公權力侵害私權的一種行爲,哪怕這種侵害是必須的,也必須慎用,公權力肆無忌憚的侵犯私權利,勢必帶來政府公信力的下降。

    政府公信力是一項珍貴的財富,老百姓越是信任政府,這個政府就越穩定,越能得到百姓的支持。甚至直接用財富表現出來,公信力高的政府,融資成本更低,而且能融到更多的資金。

    法國就是例子,法國人能認購九倍的普法戰爭賠款,除了高度的愛國主義之外,老百姓相信政府肯定會還他們錢,這纔是根本原因,否則你讓法國人無償捐款,恐怕還沒中國的鄉紳捐的多呢。後世的日本負債能達到政府財政的上百倍,也是這種公信力的體現,因爲老百姓相信政府。

    爲了小型鐵路公司無限制的動用公權力,在成本上也是不划算的。所以朱敬倫建議,長度在五百公里以內,並且不跨省的鐵路線,政府不得已徵地法爲依據強徵土地。長度在五百公里以內的鐵路線,如果確實具有國計民生的重要作用,則應由鐵路公司申請,政府進行論證後做出決定。

    因此兵工廠得到的築路權,其實是將來會用法律,向民間開放的一項權力。

    兵工廠得到的特殊優待是,政府提前告訴他們,允許他們提前進行佈局。

    果然在得到工部的知會後,郝可久在看到跟鐵路公司沒有和解的機會之下,馬上決定自行修建鐵路。

    兵工廠和鐵路公司這些年,其實早就到了相看兩厭的地步。原本鐵路公司都在兵工廠的管理之下,郝可久將鐵路的收益看作是兵工廠的收益,而唐廷樞執掌鐵路公司之後,卻沒有這種先天認識,就覺得兵工廠是趴在鐵路公司身上的吸血鬼,兩家公司誰都離不開誰,所以才一直沒有決裂,但一旦有一個導火索,他們的合作終結必然發生。

    工部要求兵工廠馬上停止和鐵路公司的衝突,恢復鐵路建設,同時也要求鐵路公司繼續履行跟兵工廠的合同,三年之內雙方不得在發生類似事件。

    郝可久得到了工部的信息,決定投建鐵路,從而取得主導權,恢復以前那種對鐵路的絕對控制權,所以願意和解,集中力量建設自己的鐵路。而鐵路公司在得到官方股份的情況下也願意抓緊時間恢復和擴大施耐德工廠的生產,因此也不想跟兵工廠糾纏不休,於是雙方坐下籤訂了和解的協議。

    其實也只有三年,這三年就是雙方各自的準備期,三年一到,兩家公司勢必徹底破裂,兵工廠要用這三年時間,打造自己的鐵路體系,鐵路公司需要這三年時間,建立自己的生產體系。

    他們的衝突引起輿論關注,他們的和解也化解了輿論的注意,但戰爭遠未結束,他們的協議不是一份停戰宣言,是跟激烈的,大型的全面戰爭爆發的宣戰書。

    和解協議簽訂之後,雙方看似恢復了合作,決定履行之前的合同,但背後的鬥爭馬上就開始了。

    兵工廠馬上向政府申請,修築自己通往廣西的鐵路,之前通往廣西的鐵路是鐵路公司壟斷的,他們以這條鐵路會對鐵路公司的路線造成影響爲由,遊說政府說不應該重複建設,以免造成美國鐵路那樣的結果,美國鐵路公司大量修建平行鐵路,互相惡性競爭,有的鐵路建設,甚至不是爲了建設經營,僅僅是一種訛詐的手段,因爲一旦平行鐵路

    開始修建,原來的鐵路巨頭擔心生意受到影響,往往不得不花高價買下這條還沒建成的平行線路,他們買下之後,也不是進行建設,而是拆掉。

    美國人的行爲,在全世界都造成了惡劣影響,以投資美國鐵路獲利的英國資本大肆批評,他們掌握着輿論話語權,全世界都認爲這種平行鐵路的競爭是不好的。

    所以唐廷樞的意見,依然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郝可久沒想到,自己第一戰就遇到了阻礙,他不是一個容易妥協的人,於是決定,他的鐵路跟鐵路公司的鐵路岔開,鐵路公司在廣西有兩條線,一條通往桂林,一條通往南寧,兵工廠就決定修一條通往柳州的鐵路,柳州恰好在桂林和南寧之間,他還申請將自己的鐵路上下延展到桂林和南寧,將來修成之後,還能對鐵路公司的線路形成制約。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