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大國崛起1857 >第七百九十四節 讓電老虎去撕咬
    大明的電力工業起步其實很早,愛迪生髮明電燈不久,大明的電燈就亮了起來。

    但最開始只是在個別地方,屬於新鮮玩意,在專門闢爲博覽會區域的沙面會展上首次出現,之後好幾年都屬於新鮮玩意,展出單燈甚至可以賣門票。

    真正有電力工業,則是對法戰爭前的1885年,那一年西門子公司引進了電燈生產線。

    當然在這之前,也不能說沒有電力工業,西門子公司壟斷這個行業已經長達二十多年,而且跟毛瑟兄弟一樣,由於較早來大明發展,在這個新興市場上他們獲得了巨大的成功,甚至對狹小的普魯士市場失去興趣,德國統一之後,回國投資也不順利,基本上就開始長期在大明發展了。

    跟毛瑟兄弟的區別是,維爾納西門子依然對回德國發展念念不忘,常年兩頭跑。

    在引進電燈生產之前,西門子公司的主打產品是電報機、以及之後的電話機。

    這兩項產品讓他們完成了最初的資本積累,當他們投建電燈工廠的時候,已經是一個上萬人的大型企業了,在全世界範圍來看,西門子都是成功的企業家。

    西門子公司還擁有發電機和電動機的生產線,最重要的是,他們擁有成套的技術。

    只是在電力大規模應用之前,這兩種產品推廣速度慢,單品價格高,利潤也有限。

    電燈是繼電報和電話之後,西門子找到的另一個增長點。他們在建立電燈工廠之前,已經成功向許多客戶推廣了這項技術。所以電燈廠開工後,效益相當不錯。

    但西門子的客戶,跟之前一樣,主要是大客戶,是一家家大型工廠,鐵路公司,電報公司等。他們是直接給一個個工廠提供成套解決方案,用西門子的發電機發電,用西門子的電燈照明,然後日夜倆班開工生產。

    這種模式的好處是,客戶都是大客戶,可以長期合作,利潤穩定。

    劣勢是沒有向平民百姓供電的方法,因爲沒有一個輸電網,也沒有意願,甚至沒有想過要建立一個輸電網。

    第一個決定向百姓供電的,是一個華僑創辦的公司。當時是1888年,朱敬倫在報紙上看到這家公司的廣告。當時的廣告詞是,他們公司提供的燈不會起火。於是後來老百姓就稱之爲無火燈,老闆乾脆將公司改名爲無火燈公司。這家公司的業務模式就是通過建立輸電線,給個人家庭提供電燈照明。

    公司老闆名叫黃秉常,是一個旅美華僑,年少時候就去美國投奔他叔叔,他叔叔是華盛頓州一家鐵路公司的老闆,說是鐵路公司,其實就是招募華工修鐵路的包工頭,通過管理苦力積累了第一桶金,大明打擊苦力貿易後,改爲經營小商鋪,慢慢發展起來。

    黃秉常跟他叔叔合作經營,生意做的不大也不小,但是人脈很廣。後來美國排華之後,就打算回國發展。歷史上他的經營軌跡也是這樣,在海外發家之後,回國開辦新產業,並得到洋務運動的大臣支持,建立了中國第一家電燈公司。

    這個時代,他看到電燈市場後,同樣打算開辦電燈公司,跟歷史上不一樣的是,他在大明和輕鬆的註冊了公司,而不是歷史上那樣,得到張之洞等權臣的支持才能開辦。因此他開辦電燈業的時間大爲縮減。

    此人魄力很大,註冊了公司之後,馬上折返美國,利用自己的人脈,在當地華僑富商中籌集了四十萬美元的資本,從美國威斯汀霍斯電氣公司購置兩臺100匹馬力的發動機,兩臺1000伏的交流發電機,聘請美國工程師威司負責維護,這些設備的發電量計劃滿足一千五百多盞電燈的用電需要。

    但是公司發展並不順利,因爲一開始電價很高,纔剛剛習慣使用諾貝爾兄弟的煤油燈的廣州人不接受,所以他纔要打廣告。歷史上因爲經營不順,無火燈公司九年後就倒閉了。

    幸運的是,喜歡讀報的皇帝看到了他們的廣告,於是找來他們,給皇宮通電。

    其實當時皇宮已經用上了電燈,也是西門子提供的整體性方案,用的是被認爲更安全的直流電。朱敬倫希望無火燈公司給皇宮的電燈供電,一開始連官員都反對,受愛迪生影響,全世界都認爲交流電很危險。朱敬倫則表示,他希望能跟百姓用一樣的電,既然老百姓可以用,皇帝也應該用。

    用大道理壓制住官員的反對後,無火燈公司的電力送進了皇宮。

    連皇帝都在用他們的電燈後,巨大的品牌和廣告效應,瞬間就讓他們的訂

    單多了起來,富商家也要通電,商鋪裏也要通電,一千五百盞電燈的設備,第一年就供不上需求了。於是繼續採購,三年內他們就給整個廣州城一萬富戶通上了電。

    但是他們的口碑並不好,當時朱敬倫的女兒常常抱怨斷電影響了她和小夥伴的演出,很不喜歡無火燈公司。

    連皇宮都斷電,顯然當初這家公司的技術水平太差,建設的電網超過負荷。也有資本積累的原因,黃秉常這個奸商顯然太過於看重賺錢,有股子早期華僑的小家子氣,能省則省,對新設備的投入很吝惜。

    好景不長,三年後大明就跟美國爆發了戰爭,從美國的設備供應斷絕,無火燈公司的設備更新更跟不上發展了。

    這時候西門子已經看到了這塊的市場,藉機強勢殺了進來,美國戰爭期間,西門子建設的電路網迅速超過了無火燈公司,成爲廣州最大的照明公司。

    無火燈公司一方面通過其他國家進口設備,或者中轉進口美國設備,一邊艱苦的維護老設備,但發展速度還是比不上西門子這個巨頭。人家是使用自己的設備,自己的線路,自己來維護,全產業的技術壁壘,不是資本能輕易突破的。

    終於對美戰爭結束,無火燈公司的經營才迎來了轉機,黃秉常在競爭壓力之下,開始大規模投入,不再算小賬,他本就是個很有魄力的人。再次招股,從美國和大明同時招股了兩百萬美元。先是跟西屋公司簽訂長期協議,西屋公司派來了一百人的技術團隊,負責給無火燈公司提供技術支持。無火燈公司先後利用西屋公司的技術和設備,在九龍、虎門等新興城市建設自己的輸電網,跟西門子激烈廝殺。

    兩年之後,無火燈公司直接跟西屋合資在廣州建立電力工廠,生產發電設備。用以降低成本跟西門子競爭。可以說利用西屋公司的技術,無火燈公司才能在跟西門子的競爭中,一步步壯大。

    現在他們也迎來了新的發展良機,中國統一了。

    朱敬倫召開專門會議,要求南方城市有的事務,北方城市也要有。提供財政支持,減免稅收,對外招標,要求在整個中國每個省城都建立輸電網絡,將電燈送入每個省去。

    爲了避免在大明的重要城市中出現的惡性競爭,有官員提出一座城市只允許一家公司經營,這點被朱敬倫否決了,而是提出一座城市至少要兩家公司經營。

    這不僅僅是這對目前無火燈和西門子兩大巨頭制定的政策,只是他們肯定能分到最大一塊蛋糕,但同時會有新的競爭者進入。像廣州這樣的城市,顯然容納三五家公司都有可能盈利。而廣州這樣規模的城市,北方至少有漢口和北亰兩座。

    兩家已經算是保護了,而且還能促成一定的競爭。

    會議結束之後,工部很快制定了政策,向外發公告,公示招標程序。

    招標的時候,果然不止兩家公司,許多有實力的大商人、大公司,看到無火燈和西門子這些年的利潤後,都加入了這個行列,新成立的電燈公司不下三十家,對很多商人而言,他們沒有壟斷整個行業的野心,但如果能在一座城市中,佔據一半市場份額,那無疑就是一筆大生意,大家都認爲有利可圖。

    這些新入行的公司,當然有跟電燈產業相關的行業,比如無火燈和西門子這樣的,還有一直在大明被西門子壓制的瑞典愛立信公司、重新殺回大明的法國施耐德公司這樣的外資,有跟電燈稍微沾邊的,比如玻璃廠。也有跟電燈完全不搭界的,比如有一個經銷皮毛的商人,自稱自家鋪子遭過火災損失慘重,之後就用了電燈,是最早用電燈,最早懂電燈的商人。

    這些公司能不能活不知道,但真金白銀砸下去,總能聽個水花,會催生電力行業迅速發展成熟,成爲大明下一個支柱產業。

    而這個水花到底有多響亮,連朱敬倫當初都沒想到。

    因爲這個水花漫過了堤岸,影響到了更龐大的產業。

    那就是隻能用璀璨兩個字來形容的,龐大的中國手工行業。

    光是大明統計中,大明的手工業作坊就高達五百萬,全國統一之後,這樣的作坊恐怕能接近甚至超過千萬。絕大多數手工作坊雖然都是個體戶,靠着一些學徒來的或者祖傳的手藝餬口,但總有一些作坊會慢慢變大,僱傭三五個人,十幾個人,甚至幾十個人。上百人甚至數百人的大作坊也並不稀奇。

    但這些手工作坊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工藝複雜,很難用機器加工,也很難使用動力。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