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大國崛起1857 >第七百九十五節 璀璨的手工藝品
    在蒸汽機時代,只能憑藉手工,最多借助一些簡單的工具加工。

    電力時代的到來,讓這些作坊開始有機會使用動力了,因爲體積小,開關方便的電動機顯然比蒸汽機更容易操作和控制,更容易跟簡單的手工業工具結合。

    這個結合,爆發出來的威力可就太大了。

    後世的人,恐怕很難想象這個時代中國手工業的力量。

    對後世崇拜日本、德國工匠精神的中國人來說,中國手工業甚至是一個陌生的詞彙。

    但在整個人類歷史上,中國手工業所取得的地位,遠非德國和日本所能比擬。

    遠的不說,從日本跟中國民間商貿最發達的明代來說,日本始終都是中國手工藝品的最大客戶。這主要得益於明朝時候日本開發了石見銀山,一度讓日本成爲全世界第一大產銀國,而明朝則通過向日本出口手工產品,在本國不太產銀的情況下,竟然完成了貨幣的白銀化。

    根據日本和洋人的相關海關和商人的賬本記錄,明朝時候中國向日本出口的手工產品高達數百種,而日本向中國出口的大宗產品只有兩種,一個是倭刀,也就是武士刀,一個是倭扇,也就是摺扇,中國文人喜歡,也有文人扇的說法,摺扇的發明國在中國是有爭議的,但國際認爲是日本發明的,因爲日本有一把最古老的實物,中國只有文獻記載。

    撇開爭議,準確來說,日本在西方世界也是一個手工藝品大國,可直至明代,日本的手工產品都被中國產品壓制的只能進口。一個很典型的例子,當時日本富人的生活必需品,都講究從中國購買。

    這給當時江南士大夫的印象是日本除了金銀什麼都沒有,顧炎武就說“日本無貨,只有金銀。”當時有人記載相關貿易,“大抵日本所須,如室必布席,杭之長安織也;婦女須脂粉,扇漆諸工須金銀箔,悉武林造也;他如饒之瓷器,湖之絲棉,漳之紗絹,松之綿布,尤爲彼國所重。”

    武林是杭州的舊稱,根據明朝人的記錄可見,日本人喜歡在屋子裏裝飾席子,大概跟喜歡跪坐有關,而席子必然是杭州的席草用長安織法編織的。偌大一個日本,在西方同樣以手工產品精美聞名的國家,甚至國名japan的意思都是漆器,難道真的就編織不出一張席子,導致本國富人還要從杭州進口席子嗎

    當然不可能,只能說當時中國手工藝品,不但有獨到之處,讓日本人喜歡,而且必然還有某種品牌效應存在,因爲是來自中國的長安織,所以在日本就高人一等。

    連日本的手工品大國都大肆從古代中國進口,只能說中國古代的手工業實在是太發達了,在人類歷史上,恐怕只有印度能跟中國比一比了。其他大帝國,比如埃及希臘則規模太小,比如羅馬則生產落後,羅馬帝國時代顯然還出於奴隸制時代,不再一個發展水平上,進入封建時代後,羅馬就滅亡了,又失去了規模。

    因此在漫長的古代,中國手工產品是獨領風騷的,以精美的絲綢、瓷器聞名於世,展現給西方的不僅僅是精美,還有華貴,所以在古代西方,中國產品也是有品牌效應的,中國人只知道爲了茶葉,英國人發動了鴉片戰爭,事實上羅馬帝國跟波斯帝國曾經因爲爭奪絲綢之路也爆發過戰爭,至於在西域爲了爭奪商道而爆發的小國間的戰爭,更是數不勝數。

    用一個詞來形容中國古代手工藝,只能用一個詞,那就是璀璨

    到了近現代,中國手工藝品沒落了嗎

    答案是沒有。

    歷史上,直到滿清滅亡,中國都是世界第一大手工藝品生產國,而且暢銷全世界。

    比如明代時候日本還能向中國出口的摺扇,到了清末,已經成了中國的拿手作品,廣州出產的扇子,佔了全世界的八成,歐洲油畫中貴婦們所拿的各種圖案的摺扇,基本上都是中國產,而且就在廣州所產,因爲廣州很長時間是中國唯一的通商口岸。

    爲什麼中國摺扇能佔據歐洲上層社會市場,因爲實在有無可取代的獨到技藝,廣州的扇子,除了用絲綢製作,還有用檀木雕刻的,用象牙雕刻的,用扇貝雕刻的,在加上用各種寶石鑲嵌,歐洲人做不出來同種水品的,公認的象牙雕刻技藝第一流就在中國。

    很顯然摺扇明朝時候還向日本進口,而傳入中國後,中國工匠馬上將本國的各種其他技藝融合進入其中,製造出比日本更好,跟精緻的扇子,之後暢銷全世界。

    與扇子的技藝一樣的,還有一大批的其他工藝品,絲竹編織物,手工紡織品,各種木雕石雕,高達數百種,每年出口額高達上億兩。

    歷史上,清末時代的一些歐洲人,甚至有這樣的憂慮,他們認爲中國和印度的手工業品會沖垮歐洲的工業,卡內基就很擔心中印的手工業品會摧毀歐洲的工業文明。

    這種憂慮其實很可笑,但當時的人看到他們的工業品始終無法徹底擊敗兩國的手工品,印度在高端棉布上,中國在大批日用品上,都是用本國手工產品,不僅性能上更有獨特性,甚至連價格都更低,這纔是歐洲人憂慮。

    中國手工產品是什麼時候走向末路的甚至一度讓國人陌生,乃至崇拜別國的工匠

    準確來講是新中國後。

    新中國的建立,打碎了許多東西,有腐朽的糟粕,也有傳承的精粹。

    手工藝品就是在新中國之後消失的,殊爲可惜。

    是共和國有意打擊手工成產嗎也不是。雖然新中國時代的政治意識,是一種偏激的崇拜大工業的意識,但在手工業上,卻真的沒有刻意打擊。手工業品和手工工匠的消亡,只能說是一種遺憾。

    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個是新中國摧毀了舊有的權力階層和富人階層,權貴沒有了,連普通的地主、資本家也被打倒了,讓手工匠人失去了客戶,再也沒有辦法通過手藝喫飯的渠道,必然消亡。第二個原因,也可能是最主要的原因,則是新中國對手工業的改造。

    新中國對手工業的改造,並不是爲了消滅手工業,恰恰相反,當時急需要外匯的國家,是大力支持能夠創匯的產業的。看到某些深受外國人喜歡的手工藝品,國家是大力支持,在各地都創辦了一大批工藝品廠,不但不消滅這些手藝,反而用大工業的方式,擴大

    生產。

    可問題就出在這種工藝品廠上了,初衷是好的,改造手工業創匯也好,擴大規模也好,怎麼看也不至於讓手工藝消失。但事實是,這些工藝品廠在經營過最初的一段時間之後,往往都陷入了困境,出口賣不動了,外國人不喜歡了。然後國家關閉工藝品廠,原來的手藝人重新安置,成了其他行業的工人,一門手藝也就慢慢消失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