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大國崛起1857 >第八百一十九節 用的只是這個身份
    陳芝廷的富民是從農民開始的,因爲他更熟悉農村,他以爲自己對此很有發言權,但他還是小看了這些年成長起來的技術官僚。

    這些技術官僚沒有陳芝廷懂中國農村,但他們更懂世界,他們眼界更開闊,可參考的模板更多。

    陳芝廷在戶部主持會議,要求各級官員發表如何增加農民收入的辦法,官員們的建議,讓他十分驚訝。

    這些官學校出身,學習過專業農業知識的官員,對比各國農業狀況,不斷的各訴己見。

    英國是不重視農業的,他們的農產品自給率一步步下降,只能滿足一半人口需要,而且英國通過殘酷的圈地運動,完成了土地的集中,大中型農場居多,跟中國反差太大,沒有借鑑的意義。美國同樣如此,美國的農場比英國更大,更沒有借鑑意義。德國農業是容克地主經營,儘管沒有英美農業規模大,但依然頗具規模。

    反倒是被這時代認爲落後的法國農業,很有中國借鑑的意義。因爲法國發生過大革命,七成人口都是農民,而且農民中一半都是自耕農,農場面積普遍不大,都在一公頃一下,是類似中國的小農經濟。

    但在西方意義上的落後,農民收益雖然比之其他發達國家較少,但相對中國農民,法國農民相對是富庶的,畢竟每戶十畝地也比中國人均一畝的要多的多。

    官員們給陳芝廷分析法國農業,告訴陳芝廷說,法國小農更富裕一些的原因,還有他們普遍經營商品農業,很多農民在生產水果、蔬菜,種植葡萄、釀酒,產出要比單純種糧食要高的多。

    這些陳芝廷都很理解,因爲他在鄉下的見識,也是那些種菜的、種水果的農民收入更多一些。

    畜牧方面的官員還解釋,德國、法國的農民還普遍飼養牲口,肉用或者奶用,收益不比種菜少。

    陳芝廷聽的很認真,但又很憤怒,這些人明明很懂,可是爲什麼以前不做

    他通過閱讀戶部的卷宗發現,戶部對農業和農村的支持,集中在兩廣地區的桑蠶業,畜牧業則放在雲南的高山草場地區,其他方面舉措聊聊。

    當他質問這些官員的時候,他們一句話就讓陳芝廷熄火了。

    他們問,如果農民都去種菜、種樹,糧食都用來養豬牛羊,口糧怎麼辦

    這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中國的糧食不能自給自足

    靠進口,第一不安全,第二進口得有錢。所以他們鼓勵附加值最高,而且能夠出口的桑蠶業,對於那些滿足國內需求的高附加值農業,明知道怎麼搞,卻不敢這麼搞。

    這個問題讓陳芝廷自己都陷入了困擾,讓農民都去搞經濟種植,糧食就不夠喫,都種植附加值低的口糧,那如何富民,如何讓幾億農民致富。

    苦於沒有辦法,他向皇帝請示。

    他不知道的是,他的知識相對於這個現代化的行政機構已經變得陳舊了,但皇帝還是用了他,其實皇帝只是在用他這個身份而已。通過他這個頗負名望的士紳身份,皇帝在推行自己的理念。

    所以朱敬倫對此非常有見解。

    他告訴陳芝廷說,進口不是不可以,但得安全。從美國和俄國進口糧食不安全,但從越南、暹羅,甚至柬埔寨和南洋地區進口糧食都算安全的。但農業生產效率不高,越南和暹羅的農業水平,一個農民養活不了幾個人。這兩國人口加起來不過一千多萬,算上南洋總計兩千多萬的農民,他們最多能養活中國三五千萬人口罷了。

    所以在三五千萬以內的糧食缺口是安全的。

    建議陳芝廷短時間內可以管理五千萬農民改變生產方式,成立專門的機構,向農民提供果樹樹苗,引入兩種畜牧業,幫他們建立釀酒作坊甚至酒廠。

    五千萬農民,夠陳芝廷忙的了,十年內能夠完成就已經算是十分成功的,至於十年後,如果形成了良好的方式方法,在糧食安全解決的情況下,可以繼續推廣。

    陳芝廷考慮到十年後自己都八十多歲了,還是否活着都不一定,也就不急着想後世的問題了。

    至於政策制定下來,如何施行的問題,朱敬倫都給出了建議。

    政府扶持是一方面,更多的還是需要農民自己投入,這畢竟是一個經營問題。

    政府持久的用財政來補貼不是個事兒,所以需要通過商業手段。

    上次倆人談過農村保險的問題,朱敬倫建議城裏農村保險公司,第一給予該保險公司壟斷經營農村地區的水火、疾病的商業保險

    業務,還可以強制所有農民和地主每年都要繳納大災保險費,保險公司給予最窮的佃農保險費優惠,如果佃農依然無法支撐,由保險公司幫助申請政府補貼。總之一定要將天災、大病等能讓農民家庭破產的事故保險。

    那麼幾億農民每年繳納的保險費怎麼辦,即便每人每年只繳納半兩,那也是數億的資金規模。

    朱敬倫建議保險公司開辦銀行,農村保險銀行,用這筆錢專項向農民放貸。爲農民企業提供融資便利,對擴大生產規模、降低成本等投資提供補貼及貼息貸款。投資額1百兩以下的小型項目,提供償還期10年、利率不超過5的優惠貸款。5百兩以的項目,可申請利率不超過5、償還期20年的優惠貸款,政府進行貼息。1萬兩以上的大項目,則推出還款期三十年的超長低息貸款。

    通過商業銀行的形勢,鼓勵農村產業發展,或許特別優勢的壟斷巨頭不會出現,但出現大批的有生命力的農村食品公司是很有可能的,後世的日本、德國、法國都有一大批這樣的小公司,而且很多都還發展成了世界知名精品公司,從中國富豪口袋裏掏走大筆高附加值。

    還要幫助農民就業,除了培訓農民子弟進城打工外,還鼓勵農村企業僱傭農民。僱用員工2人以上的,每多1個僱員可額外得到1兩補貼。給予農業企業全面的稅收優惠,農業企業可獲得免交出廠稅。

    至於誰來執行,怎麼執行的問題,朱敬倫建議讓權力已經不小的地方公局來管,公局本就是農村鄉紳組成,一直是配合官府管理農村,管理農民的機構,但鄉村士大夫的組織能力太差,朱敬倫建議公局僱傭技術人員,將自身水平提高到政府機構的水平。

    朱敬倫的設想中,這種地方公局最後會成爲類似農業合作社或者農業協會類似的組織,西方國家保護農民利益的組織,往往就是這些組織,中國則沒有相關組織,無法對比。

    朱經理呢個提出這些建議,顯然這段時間他也沒有閒着,銀行連利率和還款期都考慮到了,顯然不可能是自己瞎琢磨的,而是諮詢過相關的專家。

    對朱敬倫具體且可操作性強的建議,陳芝廷完全採納。

    他對朱敬倫提出的,在城市建立基本保險制度,強制所有工人至少加入失業保險,對於現在的中國工人來說,最可怕的不是沒人養老,沒人給看病,養老有兒女,看病,老實說這個時代對疾病的控制還很低,相當多的疾病都沒有辦法治療,頭疼腦熱的小病也要不了命,真正要命的,是一無所有的工人失去了穩定的收入。

    強制保險的保費參考後世,工人交三分之一,企業交三分之二,爲了讓企業不至於背上沉重的壓力,前十年企業只需要承擔一半,也就是總保費的三分之一,另外三分之一通過免稅等方式回饋企業。

    加入保險的工人,一旦遭到失業危機,保險公司支付他們之前工資的六成,至少讓工人能夠維持生計。

    陳芝廷對城市工人保險是不太上心的,因爲他認爲一旦城市工人回鄉,城裏本就沒幾個失業工人。而且就算失業,再大的經濟危機,十個人裏也就一兩個,了不起兩三個失業的,遠遠比不上農村人口。對他來說,不是什麼大的施政。

    但他還是採納了朱敬倫的建議。

    很快一項項政策經過討論推行下去。

    陳芝廷的知識是陳舊了,但他不缺執政能力,畢竟當了那麼多年尚書令,管人的能力是很強的,他還有威望,又能保證推行自己的政策。

    朱敬倫只是想用這麼一個人來推行自己的理念,但實際上還是小看了這個老夫子。

    一個七十幾歲,浸淫官場半生的老傢伙,永遠是不能低估的。

    陳芝廷有自己的主意,尤其是在鄉村學校更有想法。

    他通過教育來輔助這些政策。

    通過政府、鄉村公局向農民推廣經濟作物種植,養殖業,該種蔬菜、水果,通過銀行貸款讓農民,主要還是讓地主建立農村企業,建立豬牛羊養殖場飼養牲口,創辦釀酒作坊,屠宰加工肉製品作坊和果乾烘培作坊。

    同時就在鄉村學校中開設相關的課程,至少在設置在鎮子裏的鄉學初中中開設農業知識,打算改善農民子弟“穿衣不種棉、喫飯不種稻、建房不造林”的局面。

    他的目的未必能達到,但卻可以培養出一大批農林牧漁方面的人才,也讓鄉村學校更富有鄉情,同時也讓中國的鄉村教育更像日本人鄙夷的寺子屋了。

    教育的作用是滯後的,產業的作用卻是立竿見影的,投資未必有回報,但投資本身肯定會帶來影響,在政府的推動下,上億的資金砸向了農村,改變很快就出現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