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大國崛起1857 >第八百二十七節 馬德里陰雲
    因爲家人生病,今天剛剛回來。之前在書評區說過,本書寫不下去了。現在正式說一下,我打算髮到月底,如果到時候沒有被禁的話,還能混個全勤。寫不下去的原因不解釋了,這種題材很容易夭折。我已經連續被禁了四五本了吧。

    之前以爲還有十幾萬存稿,剛纔看了下,只有幾萬。

    跟上本一樣,發不出去的稿子,最後都會放在qq羣裏邊。羣號是145095539,後邊的內容是關於戰爭的內容。有興趣的加羣下載看吧。沒興趣看的,我在這裏預告一下。

    之前大綱就改了一次,因爲時間線的關係,將一戰時間提前到了1904年,導火索是摩洛哥危機。戰爭一方是法俄同盟,一方是德奧同盟跟中國,這次戰爭中,日本站在中國一方,但是中途首鼠兩端,在英國的調停下,提前跟俄國達成停戰。這次戰爭中,美國和英國都沒有參戰。法俄被打的更慘一些,尤其是法國,由於施裏芬計劃是施裏芬本人執行實施,達到的戰果更大,但依然沒有滅掉法國。

    本來計劃中,這次戰爭之後五六年內,真正的一場全世界範圍內的大戰又會打響,到時候英國會跟德國硬碰硬,中國則會保持中立發戰爭財待價而沽。但折斷劇情還沒來得及寫,大家腦補一下。

    在方綸和德國的談判之中,德國人提出,要求中國保證,一旦德國跟法國開戰,而俄國因此加入戰爭的話,中國必須對俄國宣戰。

    德國是想讓中國單方面對德國做軍事保證,這一點不是不能考慮。因爲中國跟法國的外交處境一樣,法國是認爲自己跟德國必有一戰,因此極力拉攏俄國,而俄國卻未必需要跟德國開戰;中國認爲自己跟俄國必有一戰,所以一直都想拉攏德國組建同盟,結果德國要價太高,缺乏誠意,權衡利弊之下,最後中國只能選擇跟英國同盟。

    所以是中國需要德國更多,如果是在平時,中國沒準會做這樣的單方面保證,從而可以跟德國聯合夾擊俄國。可現在中國正在美國進行行動呢,一旦真的給德國做出保證,而戰爭真的爆發,中國就會陷入兩線作戰的處境。別的不說,在美國肯定得收縮,美洲利益鏈必然斷絕。

    因此皇太子一行怎麼都不可能向德國做出這種保證。

    沒有中國的保證,德國擔心陷入兩面作戰的處境,這種擔心從俾斯麥時代就開始出現,到現在也沒有解決,而且越來越惡化。威廉二世這幾年不遺餘力的拉攏俄國,目的就是想拆散法俄同盟。

    施裏芬計劃很好,軍方很想要一場戰爭,但政府卻不想冒險,萬一沒能快速擊敗法國,德國就要面臨兩線作戰的處境,很可能會遭遇一場失敗,因爲此時不管法國還是俄國,都是世界級強國,對上任何一個,德國都沒有必勝的把握,更何況跟兩國一起開戰呢。

    另外英國的態度也讓德國擔心,英國人堅定的支持法國,這讓德國更不敢發動戰爭了。因爲對上法俄尚勝算不大,英國也加入進來,簡直可以說是必敗了。

    這時候法國讓步了,法國國會罷免了強硬的外交部長德爾卡塞,決定接受國際仲裁,在這種情況下,德國沒有理由不答應。

    1904年1月,關於摩洛哥問題的談判,德、法、英、俄、西、美等13個國家齊聚西班牙商討。

    事實上決定性的力量只有英法德俄等國,美國自己還不安生呢,比利時、荷蘭等國則國力太弱,連在摩洛哥近在咫尺的西班牙,其實也只是想保住自己一點特權。

    真正交鋒的,還是法俄同盟和德奧同盟。

    由於沒有歷史上日俄戰爭的干擾,中國在美洲行動,讓中國對俄國的牽制力降低,

    1904年2月,中美兩國代表在英國的調停下,在倫敦進行談判。

    雖然比馬德里會議開的晚,但達成協議卻更早,只進行了一個月時間,兩國就達成了協議。

    因爲美國人拖不起,一天不達成協議,三十萬美軍就一天得不到給養,聽說已經有人餓死了。

    加上之前通過英國,雙方已經就大多數問題達成了一致,在雙方都不想進行戰爭的情況下,在英國從中調停下,很容易就達成了一致。

    其實中美兩國之間的分歧並不大,中國的目的不過是在美國西部保持影響力而已,在沒有大的國際地緣變化前,中國不可能佔領美國本土。美國的目的則是加強對加州的控制力,在美國願意讓步之下,中國政府並沒有特別的訴求。

    最大的困難,其實是當地華人和印第安人問題。所以這次請來了洪秀全的代表和印第安人的代表。

    美國對這兩股勢力進行了讓步,他們願意將薩克拉門託河和聖華金河以西直到內華達山脈地區,劃爲華人和印第安人保留地,不干涉保留地裏的任何事務。洪秀全的代表謀求的是獨立,根本不在乎保留地的名稱,只要美國人不管他們怎麼生活,他們也懶得搭理美國人。

    於是兩條大河以西的半個加州谷地成了華人和印第安人保留地,在其他地區,則建立自治政府管理。太平軍勢力和印第安人也不干涉自治政府的問題,不向自治政府派遣代表。

    其實等於分割了加州,東半個加州徹底成了太平軍和印第安人的地盤,西半個加州,則成了華人移民、僑民和美國白人的統治區。

    這基本滿足了各房的訴求,美國收回了大半個南加州,將印第安人趕到了聖華金河以東地區。華人得以在舊金山灣地區爲中心的三角洲地區自治,白人也能和平生活在這裏,各取所需。

    美國取得了繼續在加州駐軍的權力,但只侷限於舊金山,而且數量不能超過十萬人。當地自治政府則取得了建立國民警衛隊的權力,今後他們可以組建自己的武力保護自己。

    至此,加州事實上形成了三股勢力,太平軍勢力、當地華人和白人自治勢力,以及美國聯邦勢力。

    這些協議最後形成了一份宣言,中國和美國分別簽字,太平軍代表和印第安人代表也簽字,英國同樣簽字,英國將爲這份宣言擔保。

    在宣言簽訂之後,中國軍隊必須馬上從舊金山撤軍,解除對舊金山的封鎖,太平軍也必須從三角洲地區撤走,美軍從南加州返回。

    很快加州就取得了和平。

    但是馬德里會議進展卻很不順利。

    德國感受到了強大的壓力,俄國堅定的支持法國的要求,英國也站在法國一邊。

    本來德國認爲,法國對摩洛哥的侵略,侵犯了所有國家的商業利益,他認爲召開國際會議,一定能讓其他國家反對法國,尤其是英國肯定會爲了商業利益跟法國針鋒相對的,本來挑起摩洛哥危機的一個最大目的,就是拆散英法協約。

    可沒想到,英國也堅決的支持法國,大家都支持法國繼續控制摩洛哥的海關、建設道路的權力,可以說法國的大部分訴求都得到了滿足,而德國則受到了全面的壓制,只有奧匈帝國一個國家支持德國。

    在這種情況下,德國除了讓步別無選擇,但德國很不滿意,也很恐慌。

    他們看到的是,整個歐洲都在反對德國,就好像布爾戰爭時期大家都反對英國一樣。

    其實能得到這種待遇,本身就說明了歐洲已經開始像擔心英國那樣擔心德國了,這本身就是德國國力的體現。國際平衡之下,所有國家都傾向於壓制強國,扶持弱國,從而獲得自身的安全。比如後世中國崛起的時候,全世界的那種抵制。

    尤其是英俄兩國對法國的支持力度,讓德國政府十分驚慌,這意味着一旦德國跟法國開戰,會受到來自英法俄的三面夾擊。

    但他們能怎麼辦,除了選擇讓步之外,沒有任何辦法,只是這會讓挑起摩洛哥危機的德國成爲一個笑話。

    中國皇太子此時還在歐洲,因爲他要在倫敦決議上簽字,簽完字後,他的外交行程纔會結束。

    但這時候他受到了德國皇帝的邀請,邀請他在結束英國行程之後,訪問德國,跟德國皇帝會晤。

    所有人都知道,這是德國打算拉攏中國,化解他們在馬德里會議上的尷尬,但大家都認爲,這又是德國皇帝天馬行空的昏招,不會起到任何作用,因爲中國在歐洲沒有影響力,中國也沒有參加馬德里會議,無法給德國任何支持。

    最多能跟德國達成一些針對俄國的計劃,但那跟現在的馬德里會議毫無關係。

    但所有人多錯了,他們並不知道,馬德里上空已經開始集聚陰雲,最終會形成一股強烈的風暴。

    因爲所有人都忽視了德國和中國兩個君主制國家,皇帝對國家政策的影響力,一旦兩個皇族達成了協議,真的可以改變兩個國家,而這兩個國家又都強大到了能夠影響世界局勢的地步。

    只不過現在連兩個皇室貴族都還不清楚會發生什麼呢。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