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我真的不想做賢王啊 >第2章 太后召見
    林帆懶洋洋地騎着“飛鴻”,穿過朱雀街,去往皇城。

    攝政王府就在離皇城不遠的文秀坊,這邊地處內城,多是在京的王府或是御賜的宅邸。

    洪都早就開放了坊市制度,整個洪都都是天下商業的中心,繁華富饒,人流如織。

    但是文秀坊和武華坊兩坊是離皇城最近的坊,這邊多些是達官貴人居住,臨街的店鋪也多是售賣一些奢華昂貴的奇珍異寶,所以人流相對要少很多。

    林帆一行人也得以騎着馬穿行而過,若是放在外城,是萬萬不能在白日如此輕鬆地過去的。

    林帆對着身後的侍從隨口問着:“林一,這幾日本王都呆在府中,最近這洪都可有什麼事兒發生嗎?”

    林一答話道:“最近京中並未有什麼大事,倒是聽說南方有郡縣遭了水災,糧食減產,連帶着京都附近糧價都跟着漲了三成。”

    林帆聽了不禁感慨這麼大個國家,當真是年年有各種災禍,這要是當了皇帝,還不得天天爲國事擔心,哪有功夫去照料家裏的美人兒。

    想到這兒,林帆又忍不住爲前身不搶皇位的行爲點了個贊,明智!

    沒幾步路,林帆便到了皇宮門口。

    林帆跟衛士們在宮門口止步,衛士們都翻身下馬,而林帆還端坐在馬上。

    皇宮中,除皇帝、太后外皆禁止乘轎、騎馬。

    而林帆在受封攝政王時就被特許,可在皇宮中駕馬,這也是林帆深受皇恩的特殊待遇。林帆自己對這個恩寵倒是十分受用,畢竟皇宮這麼大能不走路還是挺好的。

    一入宮中,林帆就被太后身邊的大太監金英給迎上,帶着直奔皇宮中處理政務的垂拱殿。

    林帆邊走邊問金英道:“今日太后這麼急着召見,是有什麼要緊的政務嗎?”

    金英含含糊糊地說:“奴婢不知,就是今日來了一封急報,幾位老大人商議之後稟報了太后,然後太后就召了攝政王和另外幾位大人前來,如今幾位大人應該都快到了。”

    像金英這種在宮中摸爬滾打幾十年的老太監,口風都十分緊,不該說的是一個字也不肯多說。

    林帆見問不出什麼東西,乾脆開始觀察起皇宮來。

    雖說融合了原主的記憶之後對皇宮十分熟悉,但是這還是林帆穿越之後第一次來皇宮,所以林帆還是興致勃勃地欣賞着皇宮。

    皇宮給林帆的第一印象就是大。

    整個皇宮佔地極廣,大魏以雄壯爲美,建築風格都是氣勢磅礴,形體俊美,莊重大方,整齊而不呆板,華美而不纖巧,舒展而不張揚,古樸卻富有活力。

    穿過宮城的東華門,走過幾條長廊,便是中央的奉天殿,奉天殿只作爲每半月一次的大朝會和重大事件的舉行場所,平時一般並不啓用。

    奉天殿前有一片極爲開闊的廣場,以白玉石鋪就,輔刻以龍紋雕欄,以巨型銅立人像相間隔,最多時可容納檢閱士卒十五萬人,氣勢磅礴。

    奉天殿後便是垂拱殿,一般皇帝便在此處理政務、召見大臣。

    如今皇帝年幼,平時就由太后居垂拱殿,代替皇帝處理政務。

    “王爺且在這邊稍等,咱家進去通報聖母。”

    到了垂拱殿門口,金英告了聲罪,就進殿去通稟。

    林帆也下馬,將馬匹交給林一,在外等候通傳。

    不多時,司禮監的掌印太監,也是這個皇宮裏名義上最有權勢的太監,周寧海,親自出來,道。

    “太后口諭,宣攝政王進殿。”

    林帆這才進入垂拱殿。

    待進去之時,殿裏已經坐了好幾個人,皆是朝中有名有姓的大人物。

    分別是右相公叔平,左相封清宏,右都御史高拱,兵部尚書邢道榮,戶部尚書夏元吉和督察院的幾位給事中。

    林帆進殿時殿中靜悄悄的,並無人說話,氣氛頗有些低沉。

    林帆看着殿中的衆人,不由得先把目光放在了兵部尚書身上,身材魁梧高大,滿身的肉塊把官服撐得鼓鼓囊囊,一臉的絡腮鬍子,一看就是行伍出身的漢子,嗯,怎麼說呢,只能說確實起了個好名字。

    殿中的大臣看到林帆,紛紛起身行禮。

    林帆回禮,隨即上前,衝着太后封清淑一拜,

    “臣林帆,參見太后娘娘。”

    “快免禮,來人,讓攝政王入座。”

    太后自看見林帆入殿就十分熱切,臉上露出笑容,命內侍在挨着正位邊上再擺上一方軟塌。

    “前些日子,哀家聽人說攝政王感染了風寒,臥牀休養,便十分掛心。所幸如今病已痊癒,日後攝政王還要當心纔是,這風寒雖算不得什麼大病,卻也不能小視……”

    太后對着林帆關切的絮絮叨叨。

    林帆這才仔細看眼前這個自己的大嫂,纔剛三十出頭的年紀,能被先帝選中爲皇后,自然落落大方,美麗賢惠。

    身上穿着太后御製的冕服,更顯雍容華貴,許是連日操勞,即便施以粉黛,俏臉上依舊帶着一絲疲色,更有一種惹人疼惜的病美人的……

    嘶,這是自己大嫂,我是一個賢王,我不能再繼續想下去了。

    林帆默默地開始催眠自己選擇性地做一個賢王。

    這時,一旁的左相,也是國丈的封清宏起身說道。

    “太后,如今攝政王既然已經到了,那不如便繼續商議剛剛的事情吧,也聽聽攝政王的意見。”

    封太后見狀點點頭,說道:“攝政王這幾日未上朝議事,那便讓高都御史跟攝政王說一下如今的情況吧。”

    高拱站起身來,躬身一拜道:“遵太后口諭,半月以前,朝廷接九江郡郡守報,言九江郡發大水,致百姓住無其所,食無其糧,請朝廷撥款救災,後朝廷經廷議着戶部撥款二百萬兩白銀,八十萬擔粟米救災。”

    “然今日未時,臣接督察院九江道監察御史急報,九江災情氾濫,難民受人挑唆聚集鬧事,衝擊九江郡府,打死了九江郡守及郡丞。”

    “如今亂民佔據了九江郡城,打出旗號,要叛出大魏,投降給楚國。”

    九江郡是魏國東南一郡,與楚國接壤,原本是楚國國土,當地民衆也多爲楚人。

    魏國南方與吳越楚三國接壤,吳越位於魏國西南方,楚國位於魏國東南方。

    其中楚國最爲強大,當初便是楚國趁魏國主少國疑,聯合吳越,合兵五十六萬入侵,不想在彭城大敗,全軍覆沒,連帶着楚國的九江郡都被魏國攻下。

    楚國對此耿耿於懷,這次民變之後便是有楚國的影子。

    如今魏國君臣便是對此投鼠忌器,不然一場民變也不至於讓魏國朝堂如此謹慎。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