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我真的不想做賢王啊 >第143章 內廷參政
    魏趙兩國這便算是定下了互盟的事宜,不管結果如何,總算是走上了進程。

    到這裏該說的政務也就說的差不多了,在殿內的官員們也都打算離開了。

    不料這個時候,坐在高位上的封清淑卻是說道:“哀家這裏還有一件事情,想問問諸位大人的意見。”

    一般來說,處理朝政的順序都是由易到難的,而且太后封清淑一般也很少主動提起別的事情。封清淑這個時候說起別的事情,也是讓殿內的大臣都打起了精神。

    封清淑掃視了一眼殿內的大臣,然後用一種緩慢而沉穩的口氣說道:“哀家近些日子覺得這諸多事情,處理起來一直不是太順手,經常拖延。”

    “究其原因。”封清淑瞟了林帆一眼,接着說道,“是內廷中的官員始終與外廷聯繫不是太緊密,讓內廷在做票擬的時候,很多事情都不能太好地把握住事情的關鍵。”

    “若是讓內廷的左右僕射也參與到朝議中來,豈不是讓上下相通,也能省去了很多的拖沓,讓朝廷的運轉更加順暢啊。”

    封清淑這一番話說的不緊不慢,彷彿也不是什麼太過要緊的事情,但是卻是讓殿內的大臣們都是皺起了眉頭。

    封清淑的話說的漂亮,但是本質上卻是讓內廷的人直接插手到了朝政中。

    曾經魏玄宗建立內廷的時候,短時間內幾乎是讓內廷凌駕於外廷兩相各司之上,但是隨後這種制度的弊端也就顯露了出來。

    內廷的核心就是不論政績,全憑皇帝本人的意思提拔晉升,這讓皇權得到了極大的鞏固,也是玄宗能大刀闊斧改革的一大原因。

    但是弊端是,一旦這種制度成爲了主流,便會破壞朝廷原本的選官制度。

    而皇帝不可能認識所有的官員,也只能靠官員舉薦,這樣一來,便讓皇帝的近臣權勢大增,其他的官員都紛紛依附,最後互相傾軋,形成了朋黨。

    魏玄宗當政時的後期朋黨之間互相攻訐詆譭,激烈的黨爭也是玄宗去世之後,魏國快速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玄宗去世前幾年意識到了這個嚴重的問題,也作出了很多的限制,後來繼任的皇帝也是不斷完善,這才形成了如今在文淵閣的內廷。

    在殿內的大臣思考的時候,不時的有人將目光放在林帆的身上,林帆也是有些侷促地摸了摸自己的鼻子。

    林帆和太后封清淑兩人其實現如今就是共同分享着皇帝的權力。

    封清淑所說的問題,其實很大程度上是林帆造成的,太后不能如皇帝一般直接接觸內廷,那麼就該由林帆把控內廷的方略。

    但是林帆很大程度上是一個政治小白,就算是成長了很多,但是許多事情林帆自己都搞不明白,這也讓內廷的運轉成了一個大問題。

    如今封清淑提出的建議倒是不復雜,就是這會不會讓內廷曾經的問題再一次復現呢?

    現在可沒有一個強力的皇帝站出來撥亂反正了,一旦出現了問題,很可能就將魏國帶上不歸路,因此殿內的大臣們都非常謹慎。

    沒有讓沉默持續太久,吏部尚書王文率先出列說道:“臣以爲。這件事不可行!”

    王文聲如洪鐘地說道:“昔日玄宗皇帝時,早已證明了內廷參政弊端太大,若是太后認爲內廷有過失,下旨申斥,命內廷反省,然後整頓即可。”

    說完,王文就回到了列內。

    吏部尚書王文在朝內向來都是獨來獨往,沒什麼親信,也沒什麼故交好友,就守着自己的吏部,一直都有公正嚴明的名聲。

    等王文說完自己的意思,衆位大臣都在思量其中的利弊。

    封清淑的眼神微微一閃,說道:“王尚書所言也有理。”

    刑部尚書盧承慶站出來,行禮道:“啓稟太后,臣倒是以爲內廷的大臣參政也是好事,畢竟內廷事關票擬,一直都是決策的參與者,若是遊離於中樞之外也是不妥。”

    “依王尚書之言,對內廷之人把控朝政倒是不必憂心,今時不同往日,不如便將內廷當做朝廷的一個衙門,命左右僕射也上朝就是了,垂拱殿內的議事也可讓左右僕射列席。”

    盧承慶看着衆人說道:“如此一來,不是也能解決目前之問題嗎?”

    盧承慶說的話顯然還是很有道理的,殿內的許多大臣也是紛紛點頭,這樣處理的話倒是兩全其美了。

    林帆聽着感覺其中倒是隱隱的有哪裏不對,但是又不太確定,也只好不作聲。

    倒是左都御史虞世南說道:“臣看此事還是不太妥,內廷本就是爲了幫助處理皇帝處理政務而設立的,若是讓內廷再參與朝議豈不是不分輕重了?”

    刑部尚書盧承慶對虞世南說道:“虞總憲此言差矣,如今正是因爲此間出了問題,所以才讓內廷參政的,不然又何必如此?”

    “哼!”

    虞世南一甩袖子,說道:“內廷參政早有前車之鑑,何必再走這條老路?”

    “非也,非也。”盧承慶否定道,“今時不同往日,只要有益處當然可實行了,若是之後無益再改了就是。”

    “早知無益,又何必去改動,反而讓朝政混亂。”虞世南跟盧承慶說着,不露痕跡地朝林帆看了一眼。

    雖然不知道虞世南爲什麼要在這件事情上堅持,但是林帆相信虞世南肯定是察覺到了些什麼。

    於是林帆說道:“虞總憲和王尚書所言正是老成之言,本王也以爲內廷做好自己分內的事情便可了,再插手朝議也是不妥。”

    見林帆這麼說,而且還把王文也拉到了自己的陣營,其他的大臣也是不由地偏向了林帆這一邊。

    眼見着這件事情就要黃了,工部尚書韓言子出列道:“啓稟太后,臣以爲幾位所言皆有理。”

    封清淑看着韓言子問道:“哦?韓尚書是何意?”

    “依微臣之見,左右僕射不必上朝,也不必跟政事堂和各部交接政務,只需參加垂拱殿的小朝議即可,這樣既可避免讓內廷插手外廷之事,又可便於內外交流。”韓言子答道。

    封清淑聽到韓言子的話想了想,對林帆問道:“攝政王覺得韓尚書所言是否可行啊?”

    聽到封清淑的問話,林帆皺皺眉,感覺韓言子所言確實是有理,好像也找不出什麼理由來反駁。

    微微側身看一旁的虞世南也是皺着眉頭在深思,林帆也不好當着這麼多人的面猶豫太久,於是說道:“臣無異議。”

    “好。”封清淑語氣平淡地說道,“既然如此,那便先如此試行一段日子吧。”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