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膳食娘子 >24.第24章 教書先生
    “那還用去城裏這周邊地裏這些玩意兒多得是。”楊李氏不以爲然,“這些物件自己去地裏採了,回來曬乾,磨一磨就能用了,何必去浪費那個銀子。”

    “親孃識得金銀花”楊涵瑤有些意外。

    楊李氏呵呵一笑,“鄉下人整天和土地打交代,這些玩意兒總會認識個一兩樣得。”

    楊涵瑤一聽是這理由。笑了笑,拿牙刷沾了鹽刷了牙,又淨了面,才慢悠悠地說道:“話雖如此,可這牙粉還需要一些其他東西。還是得去大城藥房。”

    見着楊李氏又要說話,楊涵瑤趕忙說道:“親孃別操這心了。這些東西值當不多幾個錢,像白芷這些親孃肯定不認得,還是省了這份心,咱們去城裏藥房配好了。”

    楊李氏一聽這話就不再反對了,點頭道:“那都聽姐兒的吧。”說話間又看着楊涵瑤,笑着說道:“姐兒這頭還是得我老婆子來梳。來,坐下,親孃幫你梳頭。”

    “噯”

    幾人喫完了朝飯,又說了會兒子閒話,便出了門,去了那位教書先生那。這位教書先生也是李家村人,名叫李德暉,字朝陽,與現任里正是一輩的,里正排行老三,他爲老七,因此也稱李七郎。

    因考試連連失利且又過不惑之年,漸漸便熄了仕途的念頭,在里正的勸說下,在這小李村擔任起了教書先生。

    這孩童上課的房子便是里正家裏提供得,就在李家村祠堂邊上,算是這李家村的族學。就是這李家村這一到現在還沒出過什麼拿得出手的人物來,讓里正頗爲幽怨。

    常州在有宋一朝,除去無錫與宜興就出了498個進士,甚至還有父子,兄弟同時五人一同中進士的,其學風之鼎盛就可想而知了。

    李家村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可在這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年代,哪怕是這小小的村莊裏,但凡有點腦子的,哪個不渴望自己村裏出個進士,高官得

    特別是現任里正李德仁還讀過幾年書,大兒子也是秀才身,這種渴望就更加迫切了。否則怎麼會自己掏腰包,在這村裏辦私塾

    到了地兒,喊了門,只見一個僕人出來開了門,見着是楊李氏等人,頗有些意外。

    都在一個村裏走着,哪有不認識的道理這僕人奇怪,這楊家阿婆來此作甚不過見着楊李氏手裏挎着竹籃,邊上的楊家大姐兒手裏拎着臘肉,心裏頓時明瞭。

    楊李氏說明了來意,很快就被請進了屋,坐在正堂等候着。

    楊涵瑤趁着這時間,打量着屋內的擺設。屋內擺設雖不華麗,甚至可以說很簡樸。可卻處處又透着股子儒雅味,不愧是教書先生的家,和旁得人家總是有幾分那麼不同得。

    “姐兒,站好”楊李氏看着楊涵瑤東張西望的樣子,怕失了禮數,忙壓低聲音喊道。

    “噯”楊涵瑤應着,想着楊李氏肯定是怕失了禮數,這古人規矩多,特別是這讀書人。自己還是聽話些的好,別得給人看輕了去。

    沒多久,便有一年約四十多的男子走了出來。他的頭髮梳得很齊整,臉上沒有一絲笑容,踱着四方步走了過來。

    楊李氏趕忙起身,拉了拉姐弟倆,施禮說道:“李夫子有禮了。”

    李德暉點了點頭,手微微一擡,算是虛扶了一把就揭過了。主客落座後,僕人又端上茶水,李德暉抿了口茶,閉上眼睛,似在回味着茶香。

    楊李氏也不敢說話,只靜靜地在一旁坐着。楊涵瑤忍不住皺眉,心裏腹誹,這就是這個時代的所謂精英,教書先生這架子可真大

    再一想,肯定是覺得自己這夥人是泥腿子,所以纔在這兒拿腔捏調得就這樣的人能教書麼楊涵瑤對此持懷疑態度,老師可是人生的啓明星,就這德性,別把自己弟弟給教壞了。

    其實楊涵瑤多想了。只因着來這方世界還沒多久,還沒完全融入這方世界,前世人人平等的觀念還非常強。

    古人說:“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這是有道理的。這年代,讀書人理所當然地總是高於人一等,更別提教書先生了。

    過了半晌子,李德暉才慢慢睜開雙眼,緩緩問道:“楊家大娘,今日前來所爲何事”

    楊李氏忙又站起來施禮道:“冒昧前來只因家中哥兒到了讀書的年紀。今日特帶他來給夫子看看,看看這小子能否成才”

    說着又推了推身旁的楊樂賢,說道:“哥兒,快,見過先生。”

    “夫子好”楊樂賢按照之前楊李氏教得那樣給李德暉行了禮。

    &nbs

    p;“嗯。”李德暉點點頭,語調依舊平緩地說道:“今年幾歲了”

    “回夫子,我五歲了。”楊樂賢一板一眼地回答着。

    “是的,夫子,哥兒是皇祐五年生人。”楊李氏忙又附加說明着。

    李德暉摸着鬍鬚點着頭,“是到了進學的年紀了。”想了想又問道:“在家可曾識字”

    楊樂賢搖了搖頭,楊李氏又說道:“夫子見諒。我那苦命兒去得早,這哥兒不曾受到教導。”說話間,臉上又浮現了一絲哀愁,不過轉眼即逝。

    李德暉點着頭,嘆息了一聲,“楊賢弟可惜了。”頓了頓,又繼續說道:“罷了,既是賢弟後人,老夫自當辛苦些,就收了這個學生了。”

    楊李氏聞言大喜,忙推搡着楊樂賢說道:“快,哥兒。夫子收下你了,還不給夫子磕頭。”

    “噯”楊樂賢脆生生地應着,忙跪倒在地,之前那僕人早就在旁準備好了茶水,見着楊樂賢跪下了,忙把茶水端來。楊樂賢把茶杯高高舉起,高過頭頂後,才說道:“夫子,請喝茶。”

    李德暉接過茶杯,喝了茶,楊樂賢又磕了三個頭,李德暉說了幾句勉勵的話,這禮算成了。

    楊李氏又把籃子和臘肉遞上,笑着說道:“夫子,我一婦道人家也不懂甚規矩。這是小小心意,還望先生不要推辭。”

    “這如何使得”李德暉忙擺手,“大娘客氣了,快拿回去吧。”

    “不,這個先生一定要收下。”

    如此推搡了三回,李德暉才面帶難色地把東西收下了。其實這束脩禮是肯定要收得,不過中國人嘛,從古到今都講究個謙遜,這樣來回推搡個三次也成了默定的規矩了。

    楊涵瑤在旁見臘肉雞蛋都送上了,想了想把手伸進挎包,把昨天晚上做好得竹筆筒拿了出來,上前施禮道:“夫子,這個也請收下吧。”

    李德暉看着楊涵瑤手中竹筒,眼前一亮。不過他既然是先生,自是不能失了風範,輕咳了一聲,依舊慢條斯理地說道:“這是何物呀”

    “回夫子。”楊涵瑤又半蹲了下身子,以示自己的謙遜,心裏卻不斷吐槽着,這古人的講究真多啊。。。。。。。

    “這是我自己拿竹子做得筆筒。我想夫子也許用得着。”

    “哦”李德暉眼中閃過詫異,“自己做得”

    “是的,夫子”楊涵瑤甜甜一笑,她還必須裝出十歲孩子的樣子。這可不是她親孃,她現在面對的是這個時代知識分子,要露了馬腳可不好。

    “親孃一直跟我說,要愛護弟弟。我還聽人說過,一日爲師,終身爲父的話。想着夫子以後就是阿弟的先生了,我這個做阿姐地自然也要好好尊敬夫子。”

    楊涵瑤說得一板一眼得,她已儘量模仿一個十歲孩子的口氣了。可這番話聽在李德暉耳裏,還是覺得有些意外。

    這孩子說話調理清楚,且眉宇間偶爾流露出的自信讓人印象深刻。當下,對楊涵瑤倒是有了幾分好感,他摸着鬍鬚,頻頻點頭:“大娘教導有方。有女如此,博進賢弟楊涵瑤爹九泉下當也欣慰。”

    楊涵瑤把竹筒遞上,“請夫子收下吧。不然瑤兒心裏不安。”

    李德暉笑了笑,伸出手接過竹筒,這麼近距離一看,頓時眼睛睜得大了起來。

    一種從未見過的字體桑梓遠他詫異地擡頭看着楊涵瑤,問道:“楊家大姐兒,這真是你做得”

    楊涵瑤不明所以,但還是老實地點了頭。

    李德暉一站了起來,來回走了幾步,停在了楊涵瑤跟前,將楊涵瑤上上下下地打量了一遍,這才小心翼翼地問道:“那大城中鬧得紛紛揚揚的蛋雕也是出自你手”

    楊涵瑤點頭。她刻蛋雕時,因懷念着前世,又想到自己來這宋朝,系統給出那任務,想着作品總得落款吧,就取了個桑梓遠這名。

    桑梓遠,就是故鄉遙遠之意,桑梓就是指家鄉、故鄉。

    在古代,人們喜歡在住宅周圍栽植桑樹和梓樹,後來人們就用物代處所,用“桑梓”代稱家鄉,楊涵瑤以此名落款,也是在追憶自己的前世。

    本來她落款都是用得簡體,前兩字繁簡體都一樣,可最後那個遠字卻是不同的。可城裏那羣瘋狂的追捧者,愣是把這字給猜了出來,還真蒙對了。

    楊涵瑤可能還不知道,如今桑梓遠的名頭已在常州城鬧得沸沸揚揚,奈何遊家口風很緊,怎麼打聽也沒打聽出來這桑梓遠到底是何人。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