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劍來 >第一千二十五章 但願青帝常爲主
    (劍來實體書的第五輯已經上市了。)

    去年今年明年,春去春來,花開花落,總是東君做主。

    一個白衣少年,獨自走在京城外的官道上,雙手各自攥着一大把竹籤串成的臭豆腐,喫得滿嘴辣椒紅油。

    少年大口嚼着臭豆腐,突然擡頭看了眼天幕,腮幫鼓鼓,嘖嘖稱奇,“已得真人好消息,人間天上更無疑。”

    本是那月明星稀的天象,剎那之間,星河燦爛,就好像一輪明月暫時退位讓賢給一條天河了,只是這份異象,轉瞬即逝。

    相信各國欽天監都已捕捉到這份奇異天象,不出意外,很快就會亂成一鍋粥,註定是個不眠夜。

    崔東山撇撇嘴,“最新一位十四境,就這麼成了嗎?”

    估計老秀才幫了於老神仙一個不小的忙,否則按照崔東山的推衍,符籙於玄的合道契機,當在三教祖師散道後。

    他提起手中臭豆腐,在空中寫下一個“丂”字。

    崔東山收回手,飛快喫掉幾串臭豆腐,丟了竹籤,騰出一隻手來,抖了抖被他稱爲“揍笨處”的雪白袖子。

    便從裏邊摔出一位金丹地仙,正是蜃景城黃花觀的那位龍洲道人,劉茂。

    山水迢迢,長夜漫漫,距離此行目的地,還有一段不短的路程,總得找個聊天解悶的人。

    被摔出袖子的劉茂站定,也不確定自己身處何方,更不多問半句。

    崔東山揚起手,“喫不喫臭豆腐?”

    劉茂搖搖頭,“喫不慣。”

    崔東山埋怨道:“嬌生慣養,細皮嫩肉,就是矯情。”

    劉茂也不敢還嘴。

    如果說那位年輕隱官是城府深沉,一些個想法的脈絡,到底有幾分有跡可循,交流起來,比較費腦子而已,那麼眼前這個自稱是對方學生的崔宗主,就純粹是個不可理喻的瘋子了。即便陳平安話裏有話,還難聽,可陳平安畢竟不會無緣無故就對自己飽以一頓老拳吧,可崔東山就會,而且是一言不合就會對劉茂拳腳相加,美其名曰開竅得靠推與敲。

    崔東山嚼着臭豆腐,搖頭晃腦,“好喫好喫,美味美味。”

    劉茂默默跟在他身邊,不得不承認,此次閉關結丹,自己是有一定把握的,可如果沒有這個白衣少年在閉關時的“橫插一腳”,劉茂不覺得自己可以“丹成三品”,賺得那份事先不敢奢望、純屬意外之喜的丹室氣象,紫氣蒸騰,丹室作書城,插架五萬軸。

    山上都說傳說中的丹成一品,是板上釘釘的飛昇候補,比如龍虎山天師趙天籟,趴地峯火龍真人,還有那位自號七十二峯主人的皚皚洲韋赦,都在此列。不過飛昇境大修士,早年結丹,還是丹成二品居多,故而丹成三品,仍是許多地仙夢寐以求的結果。

    作爲報答,劉茂需要輔佐這位青萍劍宗的首任宗主,悄悄完成一件事,制定出一架能夠準確測量桐葉洲山河異變的地動儀。

    由不得劉茂不答應,只是這種壯舉,何嘗不是劉茂所思所想、單靠自己卻只能永遠是空中閣樓的美事?

    崔東山隨口問道:“經你改良的雞距筆,連我瞧着都順眼,第二批的銷路,你們皇帝陛下找好下家了?”

    劉茂照實答道:“陛下的打算,無從得知。”

    先前那個窮得揭不開鍋的大泉王朝,造辦處新設文房司,姚近之有意無意,將廠址建造在戶部寶泉局和倉場衙門附近的荷花橋,距離劉茂的黃花觀只有幾步路。上次皇帝陛下親臨道觀,跟劉茂談了一次,陛下回宮後沒多久,劉茂就多了個清貴且小有實權的美官,還得了一個在刑部當差的祕密供奉身份,在劉茂的幫助下,文房司很快就成了朝廷的搖錢樹,聚寶盆。

    主要是打造那種“御製”雞距筆,如今遠銷一洲南北的山上仙府和山下諸國,可謂一本萬利,替大泉姚氏解決了燃眉之急。

    崔東山笑道:“十兩銀子的東西,賣出一顆雪花錢的價格,商家的範先生和包袱齋張直瞧見了,恐怕都要流口水吧。”

    劉茂欲言又止,忍了忍還是憋住了。

    最大功臣,不就是你的先生嗎?

    第一批雞距筆,大泉姚氏確實已經不用尋找買家了,因爲玉圭宗已經預定了足足三萬支雞距筆,會與姜氏雲窟福地祕製的落梅箋,捆綁銷售。一支打着“御製”幌子的雞距筆,價格是一顆雪花錢,也就是足足一千兩銀子!可事實上,所耗材料的成本,大概是在七八兩銀子左右,至多是加上些雲紋、吉語,算上能工巧匠的這點勞工費,怎麼都不會超過十兩銀子。

    也難怪當時劉茂聽說價格會咋舌。

    朝廷的這個定價,委實太黑心了些。不過反正是賺山上仙師和各國顯貴的錢,坑不着窮人,再說劉茂一個觀主道士,已經與前朝皇子的身份,徹底劃清界線,尤其是前不久劉茂剛剛結了金丹,成爲一位傳說中的陸地神仙,對這些世俗紛爭,已經再無興趣,或者說形勢所迫,由不得他不明哲保身,作出取捨。

    崔東山喫過剩餘的臭豆腐,將那些竹籤當做暗器一一丟擲出去,嘴上嚷着嗖嗖嗖。

    然後打了個飽嗝,崔東山手腕擰轉,多出一件竹製器物,笑嘻嘻道:“龍洲仙長,你會不會搗鼓這個?”

    劉茂點點頭,學識廣博,自然認得這件“竹筒”,在民間俗稱漁鼓,在道教也有個名稱,道筒,與漁鼓稍有差異。昔年大泉朝野一些個文人雅士,也喜好擺弄此物,打漁鼓,唱道歌,誦一篇道德黃庭。劉茂在還是大泉皇子的時候,就以文雅著稱於世,

    崔東山自顧自敲起道筒,只是故意荒腔走板,讓劉茂這個行家裏手聽着只覺聒噪而已。

    要知道劉茂是個有強迫症的人,所以忍得比較辛苦。當初陳平安在道觀書房內,只是擱放書籍位置不對,劉茂都會彆扭不已。

    這條冷清寂寥的官道,崔東山一邊蹦躂和鬼哭狼嚎,一邊與劉茂調侃道:“寶瓶洲的大隋高氏,國祚一千兩百年,整整一千年兩百年啊,也就是當年寶瓶洲地盤小,誰都瞧不上眼,不然傳出去,能嚇死人,中土神洲歷史上,有幾個王朝,能夠如此長壽?大隋高氏是大驪王朝的近鄰,那你知道高氏的龍興之地在何處嗎?”

    劉茂說道:“弋陽郡,根腳史料記載,當地自古喜好漁鼓。”

    崔東山朝劉茂伸出大拇指,讚歎道:“沒卵用的學問,偏偏懂得這麼多。”

    劉茂默然。

    崔東山笑道:“有機會,我一定要幫你引薦給大隋當今天子,還有盧氏王朝出身的於祿。你們三個,出身大致相仿,境遇類似,難兄難弟嘛,聚在一起,有的聊,喝高了,各自談到傷心處,肯定會抱頭痛哭,嗚嗚哇哇的,教旁人瞧見了也要黯然神傷。”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