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孔門學渣 >第906章 曾參談“禮樂篇”(1)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無也。”

    也不等樂歌追問,曾參解讀道:“先生說:大週週邊的那些國家,人民的素質太差了。雖然他們有君主管理,倒還達不到我們這裏沒有君主管理的時候,人民的整體素質高。原因在哪裏呢就在於他們缺乏教養,不知書達禮。”

    “你把這一句放在這裏,是什麼意思”樂歌問道。

    “這個”

    “你是不是想說:教化”

    “是樂伯伯”曾參應道:“正是因爲他們沒有教化,所以素質低下。他們那邊才那麼混亂,比我們這裏還要混亂。結合上文,所以必須把這一段放在這裏”

    “嗯那你再往下讀”

    “好”曾參答應道。

    季氏旅於泰山。子謂冉有曰:“汝弗能救與”對曰:“不能。”子曰:“嗚呼曾謂泰山,不若林放乎”

    “什麼意思”

    曾參解釋道:“季孫氏去祭祀泰山。當時周朝有規定:只有天子和諸侯纔有祭祀名山大川的資格。所以,孔子對冉有說:你難道沒有去勸阻他嗎冉有說:勸了沒有成功。孔子說:唉難道說祭祀泰山神的季孫氏還不如林放知禮嗎”

    “林放林放是你先生的學生麼”樂歌問道。

    “也算是吧”曾參應道:“他是魯國人請教過先生。雖然沒有正式拜師,可他尊先生爲師。”

    “哦”

    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生於公元前522年,比孔子小29歲,也是孔子的學生。當時是季氏的家臣,所以孔子責備他。

    曾參繼續往下讀他編排的論語。

    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

    “什麼意思”樂歌問道。

    “先生說:君子沒有什麼事情可與別人爭的。如果有的話,那就是射箭比賽了。比賽時,先相互作揖謙讓,然後上場。射完後,又相互作揖再退下來,然後登堂喝酒。這就是君子之爭。君子之爭應該是能力之爭,並非爭名奪利。”

    “爲什麼要在射箭上面跟別人爭呢”樂歌問道。

    曾參應道:“周制上規定有射禮,射禮也是周朝教學大綱上規定的內容。其實爭的不是射箭的技術高低,而是份額”

    “份額”

    “份額就是名分、資格、地位的意思。”

    “哦”

    曾參進一步解釋道:“只有你有這個能力,纔有這個資格、地位參與到射禮,是對一個人能力的肯定。但是先生說事實上:射禮已經變成某些人爭名奪利的名利場了。所以先生纔有此感嘆”

    “哦”

    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爲絢兮。何謂也”子曰:“繪事後素。”曰:“禮後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

    “什麼意思”樂歌問道。

    曾參翻譯道:“子夏問孔子:詩經衛風碩人篇裏有這麼一句:笑得真好看啊,美麗的眼睛真明亮啊,用素粉來打扮啊。是什麼意思呢孔子說:這是說,就象畫畫一樣,先有白底然後再畫畫,效果就出來了。子夏又問:那麼,是不是說仁德是基礎,一個人只有先有仁德,而後才能懂禮的呢孔子說:你真是能啓發我的人,子夏現在可以同你討論詩經了。”

    “哦”樂歌滿意地點點頭,覺得子夏這個人,還真的很有腦子。

    子曰:“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獻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徵之矣。”

    “什麼意思”

    “先生這裏講的是傳承”

    “傳承”

    “先生說:我知道夏朝的禮,我能說出來。但是現在它的後代,杞國人熟習夏禮的人少了,不足以來證明我的話了;我知道殷朝的禮,我能說出來。但是現在它的後代,宋國人熟習殷禮的人少了,不足以來證明我的話了。這都是由於文字資料和熟悉夏禮、殷禮的人不多的緣故。如果足夠的話,我就可以得到證明了。”

    “哦”

    “先生感嘆要是有清晰傳承就好了所以先生才讓顏回給他寫書,才拼命地刻錄古籍”

    “唉”樂歌應道:“原來孔子讓顏回抄書、刻錄古籍,是這個意思是爲了傳承保存古籍不讓古籍失傳。只有多刻錄,纔有保存下來的機會。”

    “然也樂伯伯”曾參應道。

    “其實孔子說這話還有一層意思。那就是:你把它放在這裏的意思”樂歌道。

    “樂伯伯您說”

    “你先生的話意中不僅僅說的是傳承,還有就是你先生孔子他想說的意思是:他沒有說謊他說話是有根據的。他說這句話的意思是:你們要相信他說的話是這個意思”

    “是樂伯伯”曾經應道:“之所以我把他放在這裏,就是這個意思不然前面都是先生報怨的話,是不是如何只寫先生報怨的話,那麼別人會誤解,認爲先生就知道報怨。還有你報怨什麼啊你憑什麼報怨啊是不是”

    “好”樂歌叫好道。

    經過曾參這麼一解讀,好像前面的話就不散亂了,頓時就有了凝聚力。

    兩人開始喝茶,之後曾參繼續往下讀。

    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觀之矣。”或問禘之說。子曰:“不知也。知其說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諸斯乎”指其掌。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與祭,如不祭。”

    “什麼意思”

    曾參翻譯道:“先生說:對於行禘禮的儀式,從第一次獻酒以後,我就不願意看了。”

    “哦”

    禘:音di,只有天子纔可以舉行的祭祀祖先的典禮。

    “有人問先生關於舉行禘祭的規定有哪些,如何去舉行禘祭儀式。先生說:我不知道。只有天子纔可以舉行禘祭,知道這種規定的人,他們應該知道如何治理天下的對治理天下的事,就會像把這東西擺在這裏一樣容易吧孔子一邊說一邊指着他的手掌。”

    “哦”樂歌應和道。

    孔子認爲魯國的禘祭,不值得一看。問題不是說禘祭規定和如何禘祭。而是說:不是天子的人也可以去禘祭,這是不合規定的

    在這裏表現出他的不滿對當時人們禘祭的行爲不滿並不是說:真的是“知道這種規定的人,他們應該知道如何治理天下的對治理天下的事,就會像把這東西擺在這裏一樣容易吧”那是氣話

    曾參繼續說道:“祭祀祖先就像祖先真在面前一樣,祭神就像神真的在面前一樣。孔子說:我如果沒有親自參加祭祀,那就和沒有舉行祭祀一樣。”

    祭祖先、祭鬼神,就好像祖先、鬼神真在面前一樣,並非認爲鬼神真的存在,而是強調參加祭祀的人,應當在內心有虔誠的情感。從這一點可以看:孔子主張進行的祭祀活動主要是道德的而不是宗教的。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