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韓四當官 >第五百九十七章 土客之爭(二)
    陳虎只報價不賣槍,曹澍鍾就算有銀子也得等韓秀峯從江北迴來。

    就在他召集重慶知府、江北廳同知、巴縣知縣等官員安排防範貴州賊匪時,回鄉之後一直深居簡出的段大章竟跟磁器口孫家的孫五爺一起進了城,下榻在東川書院,廣發請帖邀請地方官員、本地士紳和八省商人共商賓興事宜。

    韓秀峯則同王在興一起去了趟十八梯,幫柱子和幺妹兒以及古榫、鄭元寶探望家人,幫着把捎的銀子發給各家,在棺材鋪喫完晚飯纔在一幫做死人買賣的叔伯嬸孃們依依不捨地相送下,回到了位於湖廣會館後頭的新家。

    二哥回了走馬,二嫂和前來幫忙的三嫂兩個婦道人家在家不方便。所以關嬸和王在山的老伴兒張氏過來一起幫着燒飯,陳虎等人已酒足飯飽,正坐在正廳裏跟重慶鎮左營千總何勇、關班頭等人喝茶聊天。

    見韓秀峯和王在山回來了,衆人紛紛起身讓坐。

    “坐坐坐,接着聊,今天都有些啥稀罕事?”韓秀峯坐下笑問道。

    “稟四爺,今兒早上你剛走不大會,曹大人就跟兩位伍老爺來看槍,我拆了一箱拿出幾桿讓他們瞧了瞧,看樣子他們真有心買,兩位伍老爺甚至打算出一萬兩。”

    意料之中的事,韓秀峯微微點點頭,又問道:“杜三和長生呢,他倆今兒個有沒有來?”

    不等陳虎開口,何勇就放下茶杯道:“他倆在當鋪,中午還喊我去喫過酒,說啥子來這兒不方便,要是有啥事讓你差人去當鋪傳話。”

    “他們來這兒確實不大方便,”韓秀峯擡頭看看依然覺得陌生的新家,輕嘆道:“這宅子是挺好的,可就是離道署、府衙、縣衙和湖廣會館太近了。以前覺得越熱鬧的地方越好,現在想想真不如住鄉下清靜,難怪段大人不願意住城裏。”

    關班頭突然覺得段吉慶似乎好心辦錯事了,喃喃地說:“仔細想想還真是,這地方適合做買賣的商人住,像四娃子你這樣的住這兒真不大合適!”

    ”先住着吧,反正也住不了幾天。”

    “對對對,這天氣越來越熱,等到了夏天城裏熱得人沒法兒呆,哪有走馬鄉下涼快。”道署兵房經承周柄松笑道。

    何勇顧不上拉家常,急切地說:“四爺,今天早上剛收到消息,桐梓的賊匪越鬧越兇,都已經殺到綦江了。聽說皇上前些日子剛下旨申斥過貴州巡撫蔣霨遠和貴州提督趙萬春,說蔣霨遠帶兵出省駐守扎佐,趙萬春馳赴遵義,剿辦均未得手,以致餘匪竄進四川境者尚復不少。將蔣霨遠革職留任,趙萬春革職留營以觀後效,命我們四川提督萬福率兵去貴州平亂,所有貴州官兵統歸萬福統帶!”

    “賊匪殺到綦江了?”韓秀峯大喫一驚。

    “剛聽說時我也嚇一跳,後來找剛從綦江回來的人打聽了一番,才曉得是小股賊匪,才曉得那些賊匪只是襲擾了綦江緊挨着桐梓的兩個鎮。”

    “難怪伍家兄弟這麼着急,原來賊匪真殺到他們家門口了。”韓秀峯想想又問道:“朝廷命萬福率兵去貴州平亂,可提標現而今有兵嗎?”

    “年前已經抽調去不少,提標那幾個營早被抽空了,鎮標一樣沒幾個兵,只能臨時招募。制臺衙門和提臺衙門的公文剛到,命我們重慶鎮左、中、右三營出六百兵。”

    “何叔,您不用去吧。”

    “我都這麼大把年紀了,就算想去鎮臺也不會讓。”

    “這就好。”

    提到貴州的匪患,這些天忙着轉運軍械糧餉的周炳松忍不住問:“四娃子,賊匪都襲擾綦江了,段大人究竟咋想的,正是他老人家主持防堵大計的時候,可他老人家竟在這個節骨眼上廣發請帖,遍邀士紳和八省商人共商賓興!”

    “周叔,賓興是做什麼的?”陳虎忍不住問。

    “賓興……賓興就是請衙門的老爺和士紳們喫酒,商議咋資助本地的讀書人去考取功名。”

    見周炳鬆解釋不清楚,韓秀峯微笑着補充道:“今年是鄉試之年,估摸着再過個把月朝廷就會簡選今年四川鄉試的主考官和副考官。而考場遠在成都的貢院,各地尤其偏遠地區的寒門學子往往窘於盤纏,所以每逢鄉試之年,無論正科、恩科的文生,每名都資助路費六千文錢。

    府試和會試一樣有資助,相比資助路費錢,參加府試的寒門學子更需要資助試卷費,因爲所有的試卷都是要學子們花錢買的,這也是賓興名目中最繁雜的一項,大概有卷價、卷結、卷貲、義卷、卷績、卷金和元卷等名目,有些州縣甚至設有卷局或義卷局。”

    這些陳虎真是頭一次聽說,禁不住問:“會試呢?”

    “要是赴京城會試,那資助的將會更多,以前是三萬錢,現在好像增加到了六萬錢。”

    “我們泰州有沒有賓興?”

    “你們老家好像沒有,據我所知好像也就我們四川有這傳統。”

    王在山也算半個讀書人,想到四川科舉雖考不過江浙,但總算有一項比江浙強,不無得意地補充道:“這可是一件大事,不但各大小書院要出資,地方官員要捐資,士紳和八省商人要捐助,榮昌等縣甚至每到鄉試之年就加稅,專門用於文武賓興。”

    “武生應試也資助?”

    “也資助,只是沒文生那麼多。”

    “四爺,那您要不要捐?”葛二小忍不住問。

    “當然要,而且還不能捐太少。”韓秀峯很清楚段大章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看似召集本地士紳和八省客商共襄賓興盛舉,其實是爲了調解土客之爭。再想到本地士紳對八省客商最大的意見並非因爲錢被人家賺走了,而是府試學額、鄉試中額甚至會試中額被八省客商給佔了,不禁嘆道:“伍家兄弟要是參加賓興會一定會很尷尬,估摸着咱們帶回來的這些槍最後得由他們出錢買,而不是隻出一萬兩。”

    “四娃子,你是說……”

    &

    nbsp;“他家‘兄弟三進士’是很榮耀,甚至能千古流芳,但他們府試時佔的可是綦江的學額,鄉試時佔的是我們重慶府各州縣的中額,會試時佔的是我們四川的中額。他們兄弟風光了,別人就得落第,本地士紳對他們有意見也在情理之中。”

    看着周柄松和王在山等人若有所思的樣子,韓秀峯接着道:“朝廷前年恩准各地捐廣增額,我四川士紳足足捐了一百九十餘萬兩,攏共就增加了十九個鄉試中額,並且這十幾個中額只是今年鄉試的,再過三年想跟今年鄉試一樣又得重新捐。所以他們不能光佔便宜不喫虧,得做點啥讓本地士紳消消氣。”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