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大國崛起1857 >第三百三十二節 科舉是一把鑰匙
    去年年底,美國教育顧問詹森,經過半年走訪,向朱敬倫提交了一份調查報告。

    詹森是來自美國賓夕法尼亞州教育部門的一個老官員,做過十年的中小學教師,之後就一直在行政部門工作,工作能力不錯,尤其是對教育有一種使命感,他本人也並不是信教,教育就是他的信仰。

    這是一個很附和朱敬倫要求的顧問,他第一批來到廣東,然後朱敬倫派兵保護他到各地考察。

    經過他的考察,抽樣了新安、東莞和香山三縣五百多個私塾後,統計得出,廣東的地方教育普及只有百分之十,也許這還算是高的,因爲這三縣屬於經濟水平相對好的縣,整體水平恐怕還沒有百分之十。

    據說日本明治維新之前,在江戶時代,民間就自發成立了數萬個寺子屋機構,這是一種類似學校的機構,教授的主要還是中國和日本自己的經典,孔孟之道什麼的,雖然沒有自然科學,但是卻將日本人的識字率提高到了百分之三十以上,還有的統計認爲是百分之五十,總之相當高,同時代的英國才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二十五,可以說他的教育普及已經超過了英國這樣的工業國家,成爲明治維新成功的一個基礎。wqu

    中國的民間教育,也是主要以私塾爲主,但是私塾要麼屬於大家族,要麼屬於一些重視教育的宗族,可以說是不對外的,帶有文化壟斷的特徵。

    詹森建議朱敬倫通過改組私塾來完成教育的普及,他還建議朱敬倫,需要保持一些中國傳統的文化教育,他認爲各國都不應該放棄本國的傳統,這幾個觀點,跟朱敬倫不謀而合,他確實採納了。

    美國教師大批到來後,朱敬倫集中辦了幾所學校,打量招募讀書人學習自然科學的,這些學校相當於師範學校,等培養出第一批學生之後,已經到了今年年初,有一些讀書人基本掌握了簡單的數學和幾何知識。

    朱敬倫就想派他們下去試點,還是在自己的威望比較高的新安先嚐試,給沒個私塾派去了一個教員,同時跟私塾商議,通過給他們補貼的形式,讓他們向附近的各村開放,讓所有適齡孩童都能來讀書。

    對開放私塾那些老夫子在勸說之下接受了,可是當朱敬倫派去的教員下去教授數學幾何知識的時候,他們卻開始百般刁難,一開始擠兌這些教員教書的時間,不久就爆發了嚴重的衝突,他們說這些教員教的根本就是異端邪說,把他們趕了回來。

    在不觸動舊勢力的情況下改革,和盡最大可能的普及教育,這是朱敬倫認爲極爲重要的兩件事,前者在反覆之中穩步推行,但沒想到後者出現了問題,當不與舊勢力、舊傳統相沖突,和普及教育之間產生矛盾的時候,朱敬倫也不知道自己該採取什麼方式了。

    是強行派人下去,還是繼續柔性的說服教育,或者採取另一種方式去教育,這是一件很考量指揮的事情。

    老夫子們不是不會算賬,

    不是不知道數數之道,他們也有一套自己的數學口訣,可是他們沒見過那些稀奇古怪的符號,加減乘除四則運算也不清楚,看到那些教員又是寫符號,又是畫圖像的,完全跟聖賢書不搭界,他們就認爲這完全是扯淡,以老資格教訓了這些後生,這些後生教員還不聽,直言這些都是西學,也是大學問。

    什麼屁的大學問,在大能大過論語能大過四書五經去

    其實起衝突就只有個別教員,這些教員也不過是爲了得到一份薪水,大多數自己都不是很認可這些數學和幾何知識,但不排除個別人崇尚西學,畢竟英國人佔了香港已經二十多年了,在年輕人中有一兩個這種對西方文化熱衷和認同的也不奇怪。

    結果就跟老夫子們的思想產生了衝突,把他們趕走還不罷休,聽說這些教員都是跟洋人學到的邪說,立馬相互聯繫,直接把所有的教員都趕走了事。

    雖然很遺憾這麼早就發生了這種事,但朱敬倫知道這是遲早的事情,思想文化上的衝突肯定會發生,這纔是他改革真正的深水區,如果不能將教育普及下去,不能將自然科學推廣開來,那麼其他一切的改革恐怕都會是水上樓臺,根本持久不來,因爲你無法獲得源源不斷的人才推動,工業化和現代化的事業,不可能總僱傭洋人,僱傭不到也僱傭不起,自己搞教育,說不好聽一點,其實是成本最低的。

    怎麼辦

    耐心的找一個個私塾談,告訴他們西洋人的東西也是好的,孔子還說三人行必有我師,可父子們堅持華夏入夷禮則夷狄之,三人行必有我師,師從夷人,則必成蠻夷,他們堅持不學夷學,也不許他們的子弟學,不許他們的學生學。

    推廣遇到了極大的阻礙,朱敬倫記得,日本明治維新、德國在拿破崙戰爭之後的改革,也都是採用強制的方式,普魯士對不讓孩子上學的家長,甚至會罰款,日本人直接派警察在一個個教師裏蹲着,在大街上巡邏,看到到處溜達的孩子就抓起來打一頓送回教師。

    可現在朱敬倫是連給孩子們找一個教師都找不到,他教授還只是普通的數學和幾何,如果推進到物理、化學,以及天文地理的時候,恐怕阻力會更大。

    朱敬倫壓着火氣,依然跟老夫子們談判,他始終堅持認爲,這種通過商談的方式,是最文明,也是後遺症最小的,任何強制性的東西,最後都會產生反彈,如果因爲教育的問題,百姓造反了,那就是笑話了,別以爲這種事不會發生,文化和思想上的問題絕對不能大意。

    就在朱敬倫已經說的就要失去耐心的時候。

    突然聽到一個老夫子反問說,那西學還能科舉不成,還能給人功名不成

    他頓時如同醍醐灌頂,晚清後期掀起的民間自發留學潮,可不就是因爲清廷給予留學生各種功名嗎,甚至直接就能得到理科或者工科進士的功名。

    他腦子裏思路大開,看來傳統教育的要害在科舉上啊,這是一把打開教育的正確鑰匙未完待續。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