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大國崛起1857 >第四百四十節 修鐵路要快
    這種東西,歷史上,抗戰時期,中國人大量使用過,修建滇緬公路的時候用過,用的最多的,則是在國內修建一個個簡易機場的時候。

    大碾子人拉,是因爲太重,用牲口的話,指揮不便反而不好。那些兩三尺的小碾子,就用牛或者驢拉動。

    大小碾子碾過之後,工人還會用槌子砸,一個個碗口大小的石頭槌子,一個人就能操作,在碾過的平整地面上槌出一個個半圓形的凹坑,然後鋪上土、石和沙,繼續碾壓,槌打。

    之後英國人會來檢查,用工具檢驗地基的硬度,用儀器測量地面的平整度,合格之後纔是鋪軌。

    十個路段,沒個路段僱傭了一千名工人,就是這麼一米一米的修建過去,只用了三個月時間,竟然就完成了地基修建的工作,這時候在英國訂購的鐵軌還沒生產出來呢。

    英國人沒想到,中國人用原始的工具,竟然還能提前完成任務,他們本來計劃中,這可是半年時間的工作量。

    但平地路段,本就不是施工的難點,真正的難點在隧道和橋樑。

    全程準確數據是197.95公里,摺合英里爲123英里,最困難的地段在九龍段,因爲這裏地形狹窄,山地衆多,無法繞開的情況下需要修建隧道和橋樑。

    光是九龍段就需要修建40座橋樑,整條線路上,要修建的橋樑多達130座,當然大多數都是小橋,真正大型橋樑只有10座,而有難度的不過3座,分別是石廈橋、東莞橋和石龍橋。

    其實原本只需要修建7座大型跨河大橋,但是因爲有三塊土地始終無法買下來,技術上完全繞不過去,所以在這三塊地面上還要修建三條大跨度陸地橋。

    原本的歷史上,幾座橋樑用時4年才完工,但是這個時代,大明對英國的態度,可比那個時代的清政府要強烈的多。

    大明完全自籌資金,那個時代清政府不得不向英國借債150萬英鎊,這個時代大明自己在英國招標建築公司,那個時代清朝不得不簽下高薪聘請英國人的合同,這個時代大明給沒個英國工程師的年薪是1萬英鎊,那個時代清朝給的是3.5萬英鎊。

    這個時代大明是花錢的大爺,那個時代英國人才是大爺。

    所以朱敬倫要一年內完工,英國人就必須增加技術力量,一年之內完工,並且不得不將十座大橋同時施工。

    歷史上另一個困難點是九龍半島上的隧道工程。

    當時九龍半島是英國殖民地新界,英國人設計了兩個方案,第一個方案是由尖沙咀直接向北,穿越筆架山,然後沿沙田海及吐露港海岸到達邊境。這個方案的好處是能夠經過當時新界的行政中心大埔,但缺點是需要開鑿長達2.4公里的筆架山隧道。第二個方案是由尖沙咀向西北沿海岸而行,經過荃灣及青山灣海岸,再北上屯門及元朗到達邊境。

    那個時代英國人選擇了造價高昂,但是能夠抵達新界北邊港口大浦的第一方案,而大明選擇了更經濟實惠的第二方案。

    大明選擇第二方案,也不是衝着成本考慮的,因爲如果有條件,修建大浦線其實是最划算的,能夠推動大浦港的發展,附加的利益遠大於成本,最關鍵的是,土地問題。

    元朗線主要通行西部海岸,沿途多是海邊沙地,甚至很多地方是荒地。而大浦線則是橫穿九龍半島中部,要從中心買一條鐵路用地,難度太大。

    所以最後選擇了第二個方案,寧可在九龍半島西邊的荒地繞行,也不走中間的直線。可是這個定線所經之處比較荒蕪,而且路程比第一方案長。優點是隻須開鑿數條較短的隧道,技術上較首方案簡單得多。

    簡單意味着可靠,更意味着快速。

    歷史上英國人修建筆架山隧道,總共花費了五年時間,死了50名中國工人,這一次大明雖然開鑿的隧道更多,但是都在幾個月之內完工,雖然也造成了傷亡,但只死了三個人。

    傷亡率這麼低,速度又這麼快的原因,除了工程較短,方便同時施工之外,還有一個很重大的原因,引入了諾貝爾最新研發的安全火藥,黃色的達納火藥。老諾貝爾向廣九鐵路推銷的,他兒子在瑞典工廠生產的火藥。

    老諾貝爾的天才兒子終於發明出了安全的硝化甘油火藥,這個場朱敬倫得捧一捧,當老諾貝爾動用了自己所有的人脈,將消息傳遞到了朱敬倫面前的時候,他這個生意其實已經做成了。

    但這時候朱敬倫提出了一個要求,要求諾貝爾在大明生產這些火藥,並且朱敬倫承諾,如果這種火藥如承諾的那麼可靠而又威力巨大的話,大明兵工廠以及正在試生產新式步槍的毛瑟公司都將採用這種火藥。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