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大國崛起1857 >第五百六十六節 規範鄉村自治(1)
    朱敬倫以爲,是鄉紳階層拋棄了對鄉村教育的主導權,所以改革應該不會遭遇抵制。

    可事實上,此舉等於是將鄉紳階層,徹底的從鄉村教育領域排擠了出去,而他們主持這個領域的傳統已經持續了幾千年,這些人的內心有多麼失落,甚至會讓他們感覺到被時代遺棄的感覺,那麼做出什麼事情來都不意外了。

    朱敬倫突然發現,似乎是改革帶個舊階層的失意太多,將他們拋棄才產生的矛盾,這是任何改革都很難避免的情況,但卻是朱敬倫始終盡力彌補的情況,他總是希望將舊階層帶到新時代,看來至少在教育領域,他失敗了。

    朱敬倫心中都不免有些失落。

    但他同時又有些感慨:“鬧到現在這樣子,雖說滑稽了一點,但這恰恰說明了我們這個民族的驕傲,而不是恥辱。”

    他自己都沒想到,教育問題鬧到最後,竟然出現了暴力對抗現象,在歐洲發生不了這種事,在日本也發生不了這種事,但是在中國發生了。

    最根本的問題還是,大家對教育權力的爭奪,這本來就說明了教育在這個國家的意義。毫不誇張的說,教育對這個民族,是帶有其他國家對宗教的那種感情的。

    因爲重視,所以才都想按照自己的理解,自己的觀念來控制教育的話語權,才產生了巨大的衝突,這不是愚昧,不是保守,而是一種信仰,當年滿清動了漢人的頭髮和衣服,就爆發了大規模的起義,試想當時如果滿清敢動教育,恐怕引起的反彈不會比剃髮易服小,讓中國人不穿寬袍大袖,讓中國人留辮子,他們會造反,讓他們不說中國話,不寫中國字,他們更會造反。

    這纔是這個民族最偉大的地方所在,他們極爲看重文化。反觀全世界各國,普法戰爭後,都德寫了一篇最後一課將被割讓給普魯士的阿爾薩斯和洛林兩省的法國人,以後不能寫法文,說法語的那種失落表達的淋漓盡致,但是這兩地在之後的幾十年間卻沒有因此而爆發起義。

    日本人統治了東北和臺灣之後,開始大肆推行日語教育,廢除中文教育,但是大量民間力量自己辦教育,甚至大批人往內地逃亡,就是爲了保持子孫後代中文教育的權力。新加坡在李家時代,廢除了華文教育,遭遇的批評同樣不少。但依然無法阻止新加坡的華文教育,家長讓孩子參加各種補習班,跟大陸的奧數熱情似的。

    所以幾千年來,國家政體有被滅亡的時候,但是中國文化始終保存了下來,同樣被蒙古帝國滅亡的許多中亞古國,後人只能在地下挖掘他們過去的印跡了。

    至於公局攻擊學堂的行爲,主要問題不是鄉紳階層的不滿,主要問題在於,他們爲什麼有能力攻擊學堂,他們爲什麼要選擇攻擊學堂。

    這纔是朱敬倫更關心的,他們今天可以攻擊學堂,明天就能攻打官府,後天就能夠攻打京城,這是處在變革期的國家不能夠承受的。

    “那些鄉勇是該裁撤了。”

    朱敬倫嘆了口氣,之前這些鄉勇沒有裁撤,而是改組成了緝捕盜賊等維護鄉村治安的力量,可只要是力量,就不光能用來維持治安,也能用來破壞治安。現在看來,鄉紳階層還沒有那麼理性,他們沒有謹慎使用軍事力量的自制力。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