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大國崛起1857 >第六百八十八節 軍事準備
    赫德上任之後,軍事準備馬上進入了正軌。

    尤其是戶部是赫德的親信負責,更不會卡軍費撥款,造艦工作持續推進。

    造艦總承包商,是私有化後的兵工廠。

    兵工廠私有化後,郝可久通過股權關係,繼續控制這家企業,因此兵工廠的生產經營幾乎沒什麼變化,但郝可久的行事作風,卻大大的改變了。

    主要還是心態問題,他以前是官府任命的兵工廠總辦,是官員身份,現在是股份制公司的兵工廠的總理,是一個商人。於是行事開始變得低調,輕易不得罪人。

    但是對於造艦訂單,他是志在必得,兵工廠私有化了,但是兵工廠的人脈關係還在,他這次動用了所有能用的關係,從軍隊到兵部,在到戶部,到工部,所有的人情都用上了,得到了承包造艦的合同。

    郝可久代表兵工廠,與兵部正式簽訂了訂單,協議中保證保質保量如期交付所有軍艦。

    但是這次造艦,訂單規模太大,兵工廠的生產規模根本無法保證。

    生產鐵甲艦級的船舶,兵工廠最多能同時生產十艘,而且其中只有五艘是萬噸級軍艦,其他最多能達到六千噸,只是二等鐵甲艦級別。

    郝可久之所以能拿下訂單,是因爲他提出了可行性方案,由兵工廠出面負責質量,將訂單分包給大明其他大型船廠,足可以一次性建成三十艘鐵甲艦,而兵工廠在其中負責督造,能夠保證質量。

    而讓兵部將訂單全部交給兵工廠的最大原因則是,這些軍艦的武器裝備都是由兵工廠提供,所有的艦炮只有兵工廠能夠建造,因此其他船廠只能建造船殼,武器部分還得是兵工廠製造,最後生產好的船殼得送到兵工廠進行最後的組裝,或者兵工廠派人將武器系統安裝到這些軍艦上。

    由於這種關係,兵工廠有足夠的理由負責總承包,因爲只有這樣,兵工廠才能保證所有的軍艦施工過程中都能滿足兵工廠武器裝備的標準要求。

    另外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則是,當時朱敬倫沒有得到文官政府的支持,不得不私下下達訂單,所以越低調越好,而由兵工廠出面向其他造船廠下達訂單,則是最方便可行的。

    於是,兵工廠纔拿到了三十艘鐵甲艦的總承包訂單。

    其中,除了十艘在兵工廠生產之外,以寶順造船廠爲基礎擴建的,以製造遠洋巨輪爲主的同文行造船廠得到了十艘鐵甲艦訂單,廣州的陳聯泰機器造船廠得到了五艘,由怡和洋行兼併了黃埔的柯拜船塢、長洲旗記、於仁和香港阿伯丁船塢等所有洋人造船廠後成立的香港黃埔船塢有限公司得到了四艘,最後一艘則由剛剛修建完工的,福健會館和兵工廠合資的福州馬尾船廠建造。

    馬尾船廠是郝可久出於拉攏福健會館股東,贏得他們在兵工廠董事會中支持自己,才用兵工廠

    的技術力量,幫福健會館商幫建造的船廠。不過由於主要爲福健船幫的沿海口岸船舶提供維修和建造工作,所以規模並不大,最大隻能建造五、六千噸的艦船,所以勉強得到了一艘。

    他能得到這一艘,依然是兵工廠出於拉攏福健會館的方式,否則大明還有其他更合適的造船廠,比如兵工廠自己在上海建造的維修來往船舶的船塢,也是能夠建造五、六千噸級的艦船的。

    三十艘軍艦同時建造,目前已經進行了大半,兵工廠負責製造的武器裝備,軍艦裝甲等重要部件,也在按照計劃生產中。

    值得一提的是,造艦過程中,法國施耐德鋼鐵公司提供了一半造船用鋼,他們對大明造艦是不是用來打擊法國人,沒有任何顧慮。但武器用鋼則因爲安全考慮,完全採用兵工廠自己的產品。

    經過一年緊張的建造,1884年年底,所有軍艦主體部分完工,裝甲也已經安裝完成,只剩下武器裝備還在安裝,而海軍這時候要求兵工廠馬上交付使用,他們決定提前進入訓練狀態。

    由海軍官兵一邊訓練,兵工廠一邊繼續施工,海軍的維修兵種直接幫助施工,藉此得到經驗。

    海軍也是拼了,爲了能夠應付短期內軍隊規模倍增的計劃,想盡了各種辦法,從海軍學校中,將新生都招入了海軍,將他們的教官和教材一併帶到船上,白天訓練,晚上學習。又從同文行的遠航船隊中徵召了三分之一的熟練海員,對他們進行正規訓練,希望他們到時候能夠勝任小型軍艦的駕駛和配合作戰。

    採用了一系列極端手段,用了一年多時間,成功的訓練出了滿足計劃的官兵,只是他們的軍事水平,還需要戰爭來檢驗。

    陸軍的擴軍計劃也已經開始,正規軍通過補充後備兵員,擴充到了六十萬人,同時啓動預備兵員的招募和訓練工作,在大明各地招募士兵,來者不拒,成功的招募到了一百四十萬新兵,分別在各地的訓練營中進行緊張訓練,以期能在戰前將這些人訓練出來,除了能夠承擔輔助作戰之外,主要還是作爲正規軍的補充兵員,隨時準備填補正規軍的傷亡。

    大明以一億人口的規模,招募一百多萬士兵輕而易舉,而且其中有三分之一都是經過教育的識字兵員,經過戰爭的洗禮之後,其中必然能夠誕生出一批軍官苗子,送入軍校中深造幾年,就是下一代大明骨幹軍官。

    大明的擴軍備戰行爲,是不可能瞞得住人的,西方所有國家都認爲,明法一戰已經不可避免,大家都翹首以待希望看看這個新生的東方國家到底幾斤幾兩,當然他們沒人相信大明能夠擊敗法國,只想通過大明被法軍的暴揍程度,來衡量一下這個國家的真實實力。

    作爲當事人的明法兩國,在官方層面,卻不斷的高唱和平歌,都信誓旦旦的保證,兩國關係密切,不可能爆發戰爭。顯然都在爭取時間,等待機會。

    與此同時,都在外交戰線上進行着暗中角力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