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孔門學渣 >第884章 文質彬彬纔是君子形象
    子曰:“誰能出不由戶,何莫由斯道也”

    “什麼意思啊”樂歌習慣性地問道。

    曾參道:“先生說:誰能不經過屋門而能夠走出去呢誰說沒有禮制的約束、規定,人們會懂得禮呢不去推廣禮制,宣揚仁德,怎麼能夠挽救這禮崩樂壞的局面爲什麼沒有人走我所指出的這條道路呢”

    “什麼意思”樂歌問。

    曾參解讀道:“先生宣揚的德治、禮制,沒有人重視,他內心感到很不理解。所以,他發出了這樣地感嘆”

    “爲什麼把先生的感嘆放在這裏”樂歌問。

    “這個”曾參道:“爲了行文的需要,爲了提醒世人”

    “哦”樂歌應了一聲,說道:“繼續往下感嘆感嘆吧感嘆有毛用”

    “樂伯伯”曾參應了一聲,繼續往下讀文。

    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什麼意思”樂歌問。

    曾參解讀道:“先生說:質樸多於文采,就會給人有粗俗的感覺。文采多於質樸,就會給人虛僞的感覺。只有質樸和文采配合恰當,文質彬彬,纔是君子的形象。”

    “嗯好”樂歌應道:“這段話言簡意賅,確切地說明了文與質的正確關係。好”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什麼意思”

    曾參應道:“先生說:做人的根本是正直,正直的人敢於面對虛僞、奸詐。只有正直的人才能保持社會的公正、合理。不正直的人即便現在還活在這個世界上,不過是一時僥倖地避免了災禍而已。”

    “好”樂歌應道:“說到點子上了”

    “是樂伯伯”

    “不過也有怨恨的成分在內吧”

    “這個”

    “只有正直的人才能保持社會的公正、合理。在社會生活中,也有一些不正直的人,他們也能生存下來,甚至活得更好。但是這只是他們僥倖地避免了災禍。正直是做人的根本是維護社會公正、合理的主要力量是保證人人都向往的那種公正的生活的力量源泉”

    “是樂伯伯”

    “繼續往下讀”

    “是樂伯伯”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什麼意思”

    曾參解讀道:“先生說:已經知道什麼的人,不如那些想知道什麼的人;想知道什麼的人,又不如那些以知道爲樂趣的人。”

    “什麼意思有些繞口啊”

    “是樂伯伯”曾參解釋道:“興趣是最好的導師,先生這句話爲我們揭示了一個怎樣才能取得好的學習效果的祕密。那就是:對學習的熱愛。”

    “哦”樂歌點頭應道。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什麼意思”

    曾參解讀道:“先生說:具有中等以上才智的人,可以給他講授高深的學問,因爲他們可以聽得懂。處下中等水平以下的人,給他講高深的學問等於對牛彈琴,因爲他們聽不懂。”

    “呵呵呵”樂歌聽了,笑了起來。

    老子第四十一章:“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爲道。”

    “先生因才施教,根據學生智力水平的高低來決定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乾坤聽書網 .

    “呵呵牛比了牛比了”樂歌笑道。

    樊遲問知,子曰:“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問仁,曰:“仁者先難而後獲,可謂仁矣。”

    “什麼意思”樂歌問道。

    曾參解讀道:“樊遲問先生:一個人怎樣做纔算得上是智。先生說:儘自己的能力去推廣禮制、道德,讓更多的人遵從禮制、道德,讓更多的人懂得禮制、道德。尊敬鬼神,祭祀鬼神,但又不迷信鬼神,不被鬼神束縛。這樣做就可以說算是智了。樊遲又問先生:一個人怎樣做纔算得上是仁。孔子說:仁者勇於承擔別人不願意承擔的事,在論功勞面前總是把自己的功勞放在別人的後面。也就是說,喫苦在前,享受在後把喫苦放在第一位,享受放在後面。這可以說是仁了。”

    “傻啊呵呵”樂歌問道:“這個樊遲是什麼人”

    “他”曾參回答道:“樊須:字子遲,亦稱樊遲,齊國人,比先生小三十六歲。”

    “哦”

    “他是個農民出身,不過很好學。”

    “哦”

    “他曾向先生問種田種菜的事,先生答以吾不如老農、吾不如老圃。”

    “呵呵呵”樂歌笑道:“你先生五穀不分”

    “先生罵他:小人哉,樊須也。”

    “哈哈哈”樂歌聽了,大笑。

    “樂伯伯”

    “繼續往下讀”

    “是樂伯伯”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什麼意思”樂歌問道。

    曾參解讀道:“先生說:智者喜愛水的柔靜,仁者喜愛山的沉穩;智者喜歡動中有靜,仁者喜歡靜中有動。智者能夠從生活中得到快樂,仁者永遠存在於別人的心中。”

    “什麼意思”

    “先生說智者與仁者的不同,他希望人們都能做到智和仁,具備這些品德。”

    “什麼意思”

    曾參又解釋道:“先生的意思是:智者生活得很快樂,爲自己而活。而仁者,爲別人而活。所以仁者壽”

    “何謂仁者壽”

    “也就是別人永遠記得仁者的恩德。”

    “哦”樂歌應道:“你先生希望天下人都是仁者,有仁心。這樣天下人才會有幸福地生活。都自私的話天下大亂。”

    “然也”

    “可是唉”樂歌想說又不想說了。

    “樂伯伯”

    “那只是希望、夢想而已在亂世中,在現實生活中,人都是自私的。所以我們要是過於無私了,我們生活得就不會太好唉不跟你跟爭了,你繼續往下讀吧”

    “是樂伯伯”

    子曰:“齊一變,至於魯;魯一變,至於道。”

    “什麼意思”

    曾參解讀道:“先生說:齊國通過禮制、德治的教化,可以達到魯國現在的這個樣子,魯國通過禮制、德治的教化,就可以達到先王周朝的禮制之道了。”

    “什麼意思”樂歌追問道。孔門學渣更新速度最快。

    src"webpackext.s5e4190e92.js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