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孔門學渣 >第888章 原則不能丟
    “嗚嗚”曾參以哭聲應對。

    “這就是你編排述而篇的目的和用心吧學習學習的方法、學習的目的、學以致用是不是”樂歌追問道。

    “樂伯伯我往下讀”曾參沒有正面回答,搪塞道。

    “嗯你往下讀”

    子曰:“不憤不啓,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什麼意思”樂歌問道。

    曾參解讀道:“先生說:教導學生,不到他苦思冥想而仍然領會不了的時候,不去開導他;不到他懂得其中道理卻無法用語言表達出來的時候,不去啓發他。舉一個例子來說明問題,讓他們從中得到啓發,千萬不要舉出許多例子來說明問題,這樣做反而不利於他們的記憶和理解。”

    “你先生是在傳授他的教學經驗啊”樂歌道。

    “是”曾參應道。“先生提出了啓發式教學的思想。”

    “好繼續往下讀”

    子食於有喪者之側,未嘗飽也。

    “什麼意思”

    曾參解讀道:“先生與有喪事在身的人一起喫飯,從來不曾喫飽過。”

    “這是何苦”樂歌應道。

    心想:別人有喪事又不是你有喪事,你不喫飽幹嘛

    曾參哭喪一般地解釋道:“這裏表現出了先生的仁愛之心還有就是禮數就是對他人的尊重與理解理解別人的感受”

    “哦”樂歌應道。

    “在喪事期間是不能大喫大喝,不能表現出放縱的行爲這也是周禮的規定”曾參進一步解釋道。

    “哦”樂歌點了點頭。

    曾參繼續往下讀:子於是日哭,則不歌。

    “什麼意思”

    曾參解讀道:“先生如果爲弔喪而哭泣過,那麼他那天就不再唱歌。”

    “這”

    有了之前的喫不飽,到現在的不唱歌,也就可以理解孔子了。

    曾參繼續往下讀: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軍,則誰與”子曰:“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

    “什麼意思”樂歌問。

    曾參解讀道:“先生對顏淵說:如果有我的用武之地的話,那我就去發揮自己的所長;如果沒有我的用武之地,那我就找一處清靜之地,隱居起來。大概只有我和你才能做到這樣吧子路問先生:老師您假如在統帥三軍,那麼您願意和誰在一起共事呢先生說:我不會與那些敢赤手空拳與老虎搏鬥的人共事。也不會與那些敢在沒有渡船的情況下涉水過河的人共事。這類人有勇無謀,認死理,臨死時都不會悔改,我是不會和他們在一起共事的。我願意與那些遇事小心謹慎,善於運用謀略來完成任務的人共事。”

    “哦”樂歌點了點頭,應和着。

    “在先生看來,這種暴虎馮河,死而無悔的人雖然視死如歸,但有勇無謀,是不能成就大事的。”

    “哦”樂歌應道。

    子曰:“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爲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什麼意思”樂歌問。

    曾參應道:“先生說:富貴生活人人嚮往,我們也可以去追求它。只要薪俸高,即使是幹給人執鞭、駕馬的下等差事,我也願意。如果富貴來的不合於道義,那我就不去追求。那我還是按我的興趣愛好去做我喜歡做的事。”乾坤聽書網 .

    “你先生在講原則、尺度是吧”樂歌問道。

    “是”曾參應道:“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只要合乎於道義,富貴就可以去追求;不合乎於道,富貴就不能去追求。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不論貧賤。這是原則問題。”

    “嗯好往下讀”

    “是樂伯伯”曾參應道。

    子之所慎:齊、戰、疾。

    “什麼意思”樂歌問。

    曾參解讀道:“先生對待這些事都特別地謹慎小心:齋戒、戰爭和疾病。”

    “哦”

    古人在祭祀前要沐浴更衣,不喫葷,不飲酒,不與妻妾同寢,整潔身心,表示虔誠之心,這叫做齋戒。

    曾參進一步解釋道:“齋戒屬於禮方面的,所以先生小心謹慎對待。戰爭會給國家和人民帶來不可避免的災難,所以必須慎重對待。疾病給人以痛苦,也給家屬帶來不便和痛苦。所以先生對待這個方面是很謹慎的。”

    “嗯”

    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爲樂之至於斯也。”

    “什麼意思”樂歌問。

    曾參解讀道:“先生在齊國聽了早已失傳的古樂韶,有很長時間都沉溺在音樂之中,忘了肉的滋味。他說,想不到韶樂的美,達到了這樣迷人的地步。”

    “韶有那麼好聽麼”樂歌問道。

    “這”

    “歌功頌德、歌舞昇平而已有那麼好聽麼”

    “這個”曾參解釋道:“先生對音樂很有研究,鑑賞能力也很強,他聽了韶樂以後,在很長時間內都忘了品嚐肉的味道,品嚐不出肉的滋味,沉溺在韶樂的韻律當中。”

    “繼續往下讀”

    “是樂伯伯”

    冉有曰:“夫子爲衛君乎”子貢曰:“諾,吾將問之。”入,曰:“伯夷、叔齊何人也”曰:“古之賢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爲也。”

    “什麼意思”樂歌問。

    曾參解讀道:“冉有問子貢,說:老師會去幫助衛國的國君嗎子貢說:哦我去問老師。於是,子貢就進去問先生:伯夷、叔齊是什麼人呢先生說:古代的賢人。子貢又問:他們餓死在首陽山,他們有怨嗎報怨、怨恨別人給了他這個結果嗎先生說:他們求仁而得到了仁,還有什麼怨恨呢子貢出來對冉有說:老師不會幫助衛君。”

    “什麼意思樂某人愚笨,沒有聽懂”樂歌問道。

    衛君:衛出公輒,是衛靈公的孫子。他的父親因謀殺南子而被衛靈公驅逐出國。靈公死後,輒被立爲國君,其父回國與他爭位。

    曾參看了看樂歌,進一步解釋道:“衛國國君輒即位後,其父與其爭奪王位,這件事恰好與伯夷、叔齊兩兄弟互相讓位形成鮮明對照。先生讚揚伯夷、叔齊,而對衛出公父子違反等級名分極爲不滿。所以他是不會去幫衛君的”

    “哦”樂歌應和道。

    “凡是違反周禮的事,先生都是反對的這是原則、立場、尺度樂伯伯”

    “嗯很好”樂歌讚歎道。

    “謝謝”

    “繼續往下念”

    “是樂伯伯”曾參應道。孔門學渣更新速度最快。

    src"webpackext.s5e4190e92.js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