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明帝國的崛起 >第七百零一章 文章如何
    許傑很快就打馬離去。滄州距離京師大約五百里,快馬加鞭的話,他大概能在今天晚上抵達京師。順便能趕上明天的真理報版面。

    張昭這邊的會議很快就散掉,他回到書房之中,幾名參謀正在這裏商議軍務。

    他們的任務是測算試行改革衛所司改革江南衛所的方式、成本幾何。

    “大帥…”

    幾名參謀紛紛起身,將空間讓給他和跟着後面進來的王武。

    張昭微笑着點點頭,坐回到書桌邊,慢慢的喝口茶,道:“小二,不要急躁。”

    王武一臉的絡腮鬍子。他最近煩躁間諜的事沒有刮鬍子,摸摸腦袋,慚愧的道:“大帥,我這性子…”

    他的性格有點急,當年指揮軍隊作戰失敗就是這個原因。

    王武走近前兩步,道:“大帥,錢寧的嫌疑怕是可以洗脫了。”錢寧要是內奸,現在喝斥大帥的聖旨早下來了。京中局勢哪裏有可能還反覆呢?

    “我看崔坤的嫌疑很大。我竟然忽略他是揚州府人。”

    張昭不置可否的笑笑,問道:“小二,你說當父親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王姨娘可能有身孕。”

    “啥?”

    王武有點懵,話題怎麼扯到這上頭。不是說間諜的嗎?只能順着張昭的話題聊。不知道怎麼的,心裏緊繃的弦卻是突然放鬆下來。

    或許,這就是大帥的本事吧。

    …

    …

    趙師爺和崔坤兩人從船艙裏出來。秋天的江風呼嘯,微微的寒意從運河面上升起。

    趙師爺心境蕭索,吟誦道:“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他作爲張大帥的核心幕僚,掌機要文字。結果竟然連張大帥何時寫的“榜文”都不知道,他內心之中如何能不難受?

    他已經有辭職離去的想法。

    崔坤嘆口氣,“子龍兄,如此重要的文章,大帥竟然都不和我們商量。唉…,應該是白話文寫的!”

    他久在張昭幕府之中,對這位大帥的水準還是清楚的。引經據典,九成九是不會。他自己寫的文章,只能是白話文。

    當然,張大帥的白話文水平很高。邏輯清晰,分析透徹,層層遞進,得出結論。

    趙師爺擺擺手,“也不一定。季珪,你莫要忘了大帥內室裏的王姨娘。”

    王姨娘出身名門,父祖皆是大儒。且其人還活躍在報紙上,筆名:女校書。更兼着《時代週刊》的主編,乃是京中一等一的奇女子,名聲很大。

    而他是讀過王姨娘在報紙上發表的文字,且不說觀點如何如何,但行文確實非常流暢,各種典故信手拈來,很見儒學功底。

    崔坤一想也是,點點頭,沉默着的看午後的運河,河面上船隻衆多,千帆而過。

    趙師爺也不知道這位昔日的同窗好友在想什麼,安慰道:“季珪,最近要少飲點酒,竹嫣姑娘畢竟過去。現在大帥局面不佳,王小二脾氣很急。”

    崔坤點點頭。

    這時,碼頭上的親衛來報,河間府的新軍衛指揮、遊擊將軍前來拜見“張使相”。趙師爺被叫去陪客。

    崔坤目送好友離開,回到自己的客舍中,關上門。用力的揉着臉,眼神清明、痛苦,並無醉醺醺的模樣。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

    他自弘治十五年經好友趙子龍引薦,來到張昭幕府中做事,這兩年來基本都是跟在張昭身邊。這誰會沒點“賓主”之情?張昭給他們這些幕僚的待遇都是很好的。

    &n

    bsp;   再者,他真的希望看到張昭“落敗”嗎?這些年他身在新軍營中,早就接受新軍營的理念。儒家,無法帶着大明跳出“歷史治亂”的循環!

    但是,另一邊卻是授業恩師,還有他這麼多年對聖人之言的學習、熱愛。

    他又真的能忍受張昭把聖人之學踩在腳下,丟到歷史的垃圾堆裏去嗎?

    所謂的爲竹嫣姑娘情傷而酗酒、買醉只是個幌子。他心中真正的痛苦是這種劇烈的衝突落在他身上。

    現在,這莫非是天意?

    一切結果,最終都交給張大帥自己的“榜文”去決定。他不再有任何的決定權、影響力。

    那麼,那篇文章是什麼樣的?

    …

    …

    八月十八日下午。京中,白馬書院。

    最近一段時間,山長唐寬針對樞密副使、新秦伯張昭的言論越來越激烈。

    而白馬書院中的教諭和講郎們基本贊同他的觀點。

    順帶這白馬書院的學生們也同樣在“痛批”張昭:禍國殃民,此獠當斬之以謝天下。

    下午的明倫堂中,山長唐寬講課,書院裏的一百多名生員都過來聽課。

    弘治十七年是鄉試年。今秋有秋闈。北直隸這邊的秋闈已經開始。留在書院的這些生員全是沒有參加鄉試資格的。

    話說,大明朝的科舉,鄉試可以視爲讀書人的生死大關。秀才、進士的難度都沒有這麼高。

    擱在窮鄉僻壤,提學大宗師也只能“矮個子裏拔高個”,生員的水平很可能只是能寫一篇通順的八股文。

    舉人的難度,特別是南北直隸,江南等地,其難度遠超後世的高考。概率非常低。

    被生員們簇擁着,唐山長穿着灰色的道袍,儒生做派,朗聲道:“今日與諸生會於此論道,不論制藝,不論經學,單論如今之局勢。

    我理學宗師,橫渠先生有言: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

    如今便到諸生繼往聖之絕學時。今有國賊張昭,興科學,抑儒學。更要嚴懲揚州、金陵敢言國事之生員,諸生以爲此風可漲否?”

    “不可!”

    “不可!”

    明倫堂中一個個生員齊聲高呼,聲浪震動得明倫堂上的瓦片發出微微的響動。

    京中報紙早就報道此事的來龍去脈。很多事情根本不需要去重新回顧,只需要提起來,學生們都知道。

    來自永平府的生員葛宇就在呼喊的人羣當中。

    生員除開免徭役,免除一定的稅收,發稟米之外,還有輿論上的特權,就是所謂的“士林清議”。

    而張昭張使相正在破壞這種“特權”,他們當然從內心中發自反感。

    唐寬捻鬚而笑,提高聲音道:“幸而朝廷諸公並未坐視。劉東山公正在召集有識之士,準備伏闕勸諫聖天子,力證揚州、金陵諸生無罪,責罰張昭。

    如今已經徵集到數十名大臣的同意。諸位賢生,當此風起雲涌之時,我輩讀書人當勇於發聲,爲萬世開太平。”

    “是。”

    “山長言之有理。”

    書院的學生們紛紛開口,氣氛極其的熱烈。

    唐寬坐在蒲團中,渾身都充滿着力量。這就是他的學生,這就是儒學!

    就在這時,陽州先生腳步匆忙的衝進明倫堂中,“師叔,大事不好!”

    正熱烈的氣氛陡然間停下來。


章節報錯(免登陸)